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聊聊我與交互設計的那10年

聊聊我與交互設計的那10年

   很有幸能看到這篇文章,作者見證了騰訊CDC從寥寥數人變成一個成熟團隊的整個過程,成長經歷相當有可讀性,且值得設計師學習反思的地方太多,無論是哪個領域的同學,都推薦閱讀收藏。

  前言:今年同時是我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今天也是我的生日,如果一路往上回顧,應該是有不少故事的,如果要講,我總是習慣性從我工作的第5個年頭開始,一方面 5年前的工作經歷很平庸,不為人知,缺乏戲劇性,基本在小公司,傳統IT企業厮混。而5年後的工作履歷會被更多關注到,因為是在TX,因為有機會做大家都認識的產品的體驗設計,被曝光在一個明星崗位上。

  另外一方面因為我那時還叫阿標,在設計的江湖上,阿字輩說明還比較年輕,現在我被叫標叔很多年了,同時經常能有幸被一撥撥新人設計師拉上,借公司培訓的要求,在大家好奇的圍觀中,自願或者半自願地痛說革命家史。其實神馬都是浮雲,這事第一年挺新鮮的,但講了n次後,我覺得自己像個祥林嫂了,有種想吐的感覺,還不如寫個履歷示眾好 ,在古代叫傳,咱位卑言輕,等別人作傳是不可能了,這事就只能自己動手,有幾個好處,一方面可以“真誠”地贊美一下自己,就像TangJ做過的一樣,更大的好處是這樣就不用每次都重復再重復,一次寫好,甚至可以用好幾年,就像傑斐遜寫獨立宣言一樣,寫得好,幾百年都可供後來者一撥撥瞻仰,十年是個坎,借這個機會,回顧一下我的工作十年,我做設計師的十年的一些片段,別太當真,就當看故事好了。

  2006年3月,一個很平常的工作日,我接到了一個自稱tangmu的家伙給我電話,然後經過一輪飯局,一輪參觀,一輪被面試,一個月左右的掙扎,加入到TX CDC的交互組,一直到現在。

  06年算是一個臨界點,之前的我一直都在所謂傳統IT行業,工作按部就班,我按照流行說法,是真正進入新興行業,這也讓我有機會從兩面來看,多年後,我蓦然發現,正是這樣一種前後反差,讓我有機會有對比的機會,總結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管理思路,也讓我始終能很冷靜看待互聯網行業所謂日新月異的“新理念”,“新思潮”。

  第一個想說的是做一個交互設計師挺好玩的,特別是在CDC,在早期團隊規模不大的時候,大家有很多機會很容易湊在一起吃喝玩樂,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每天中午吃飯,要冒死橫穿一條大馬路,然後東拐西拐進入大沖的一家小飯館,每每想起當時的場景,都是相當懷念,很快我也融入了這樣的氛圍,後來我在想,這個也算是CDC的特色,大家都很本色,不裝,而不裝在職場上是相當難得的品質,也很容易讓內心有同樣認同感的人找到歸屬感,在後來自己有機會帶領團隊時,我也會特別去找一些性格外向,充滿生活情趣,能搞氣氛的團隊開心果,但也得承認這樣的設計師挺少。

聊聊我與交互設計的那10年 三聯

  在公司的第一個項目是TX K系統的交互設計,當項目負責人S,第一次召集開項目會時,我驚奇發現這個項目竟然沒有產品經理,沒有項目經理,只有3位開發工程師,沒有需求文檔,只有一個內部討論了兩次的feature list,這個情況是我從來沒有遇見過的,也就是在那時我見識到早期tx研發的風格有多“敏捷”,具體那個會如何開的我不記得了,我只記得在大家期望的眼神中我站起來說,如果我們沒有需求,那麼讓我們編一個用戶使用我們軟件故事吧,我嘗試著將一個挺難理解的設計方式用一種大家能理解的形式在白板上寫了下來,一共花了2小時,主要是包括目標用戶的典型環境,用戶的task,用戶的預期等。

  兩年以後,團隊擴大,記得有一陣子流行關於“信仰之戰”的話題,不經意間在我工作的第一個項目中,我貌似很輕易化解了這樣的一種對立,後來想,其實大家不是有那麼多的隔閡在,而是你采取的溝通方式是否有效,是否是團隊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也可以講得有方法論的,講故事也是可以快速拉近從抽象還原為具體的,我們習慣了歸納,把鮮活的用戶場景濃縮為十幾條干巴巴的需求,適時演繹一下,你會發現大家簡直靈感迸發,而且很有共同話題。

  工作一個月後,我開始有機會參與一個當時的保密項目H,第一次開會就從早上9點到了晚上9點,我不知道的術語,我似懂非懂的概念,筆記本上記了2頁,讓我感到壓力非常巨大,而且接下來一個月,時間非常緊湊,需要上午出設計方案,下午討論,晚上匯總,一周找boss匯報一次,每天我的to do list上都有 10個以上的大需求待討論和輸出,按照正常的進度,是絕不可能完成的,最猛的一次是一天推倒重來一個重大方案,同時晚上配合GUI同事,同時出三個方案,第二天上午匯總設計,下午2點匯報,沒有出錯,效果很理想,這種硬仗打下來,如果有機會經歷了,而且挺過來了,你會相當有自信。現在經常講新人要吃苦,我覺得就是大家得找機會打打硬仗,而不是打疲勞戰,那這個苦痛過了,整個人的小宇宙能會升級不少。

  同時看到了有一種牛人,屬於會議動物科,讓我相當佩服,可以一邊開會,一邊上網處理郵件,RTX,一邊滔滔不覺講產品思路,他們的CPU轉動快到想開就開,想停就停,而且思路之缜密,抓談話重點之快讓人歎為觀止,我一直在暗暗揣摩觀察,這是怎麼做到的,後來成為工作伙伴後,有幸得到傳授幾招,相當受用,這是後話。

5452429074_cdb14dc946_z

  說到牛人,在大型公司裡,其實如果有心留意的話,有很多很對自己短板的良師,也未必是職務最高的修為最高深的那種,對我的職業生涯起重要作用的是碰到了幾位良師益友,在那個懵懂無知,心高氣傲的年代讓我得到了受益終生的思想啟蒙。

  一個java控件開發工程師D,D的牛體現在只要是我能找到的效果,即使java.lang裡沒有,最多1周,他總能實現出來,也就是在他的字典裡沒有不可能實現的界面效果,和他合作的半年,我從一個似懂非懂的java門外漢,變成了一個對需要用到的38個控件了然於胸的界面規范制定者,而且從以後來看,其實對界面的鑽研,無非也是因為對這些最基礎東西從底層開始的鑽研,當時看起來很慢很枯燥,但一旦你一字一句去求證,去推敲後,以後你就不會有很多概念上的困惑。

  一個寫Table基礎控件的開發工程師F,F的牛體現在:兩年只寫一個控件,那就是table,而且這個table跟excel很像,初看無論是表現還是交互十分類似,但細細體驗,你會發現有很多針對財務軟件的優化,例如數字格式,例如循環嵌套,例如縮進擴展,例如大數據的換算導出的效率比excel類封裝的高幾倍, 他給到我一個樸素的認識,要想做出類拔萃的軟件,就要從底層技術開始,不要簡單求快,找捷徑,我後來發現我們的很多軟件其實不會做得如此細致,一方面是時間要求,一方面慢慢大家習慣了拿來主義,初一眼沒什麼不同,但在極限情況下,孰高孰低,很容易就看出來了,真正的底層的,原創性的研究和設計總是非常鍛煉人的,既具挑戰性,現在來看,在交互設計領域我們這樣的沉澱太少了,大家都忙於趕項目和需求,research的部分不夠。

  一個負責協同軟件的產品經理H,H的牛體驗在他講他的產品策略,產品方向,產品feature時,總是能有詳實的數據並恰到好處地引用到一些方法模型,並用流程結構很好展示出來,語氣節奏掌握得相當到位,繪聲繪色,很容易把你帶入他營造的情景中,說服力強大的驚人。

  這個就是所謂的“氣場”這個給到我一個啟示,產品設計也是要講口才,要辨析就得思路清楚,如果能把一些很主觀的東西用盡可能客觀的方式呈現出來,那麼方案也更容易推銷成功,你也能一次次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有一種人叫 無冕之王,不是一定要有威權才有權威的,所謂的專業影響力是在你工作和周圍同事的每一次接觸中,所以從他那我能學習到的,就是保持傾聽和足夠的激情,珍惜並善用每一次的工作接觸機會,慢慢打造自己的專業影響力。

  這些牛人們常常給我很多啟發,成為我的榜樣,這種榜樣不是說我一定要像他一樣具備同樣知識結構,而是說他達到他那樣的深度,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的方法,他的一切技巧,都是我學習揣摩的源泉,而且我還發現一個牛人們的通用特征就是 都很謙遜,不是裝的那種,很本色,所以我自己堅信的是要想成為一個牛人,就是永遠要很謙虛,得從心底有這個認識,不是做給人看的那種,是覺得自己真的有很多不懂,而這種對自我的自然的低姿態有助於你心無旁骛追求到更高的學術境界。

  最近正在總結通道的交互設計師能力素質模型,其實拋開具體的條例,我心裡其實只有一個圖,就是這樣的:

  交互設計師的核心能力其實是三者的交集,這個也很容易看到,為什麼交互其實是易學難精的,也就是你每放大一點點,你需要在每個維度上都放大很多,產品維度而言,如果你知道商業目標,產品功能,運營策略是如何制定出來,那你從源頭上就找到了和產品經理對話的能力,開發維度而言,核心來講,是你得知道技術的約束邊界,知道可行性把握有多大,如果你還知道實現機制,,那你也能就找到了和開發工程師愉快合作的基石,設計維度,不多講,具備足夠的設計美感和設計品味是應該的,對設計規范、用戶習慣了解越多,越能知道設計不應該做什麼,不干捨本逐末的事,從這個模型上,這也很容易解釋,為什麼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要涉獵產品,開發,UI知識,做到最好比較全面的知識結構,我們經常講用戶體驗,講體驗設計,其實有句話我一直很認同,誰講的不記得了“體驗是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