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用戶到底是怎麼使用手機的?

用戶到底是怎麼使用手機的?

 用戶到底是怎麼使用手機的? 三聯

  編者按:今天考考各位同學的細心程度,有哪位同學留意過,把玩手機時有幾種持握方式呢?這幾種方式如何影響到交互設計?如果你之前忽略了這一點,現在就可以進來學習了,這篇舊文通過調查得出幾種持握方式的占比,同時給出了交互設計的建議,非常值得閱讀呦。

  本文來自UXmatters,雖然是一篇老文,當再次看到的時候,我無法不去翻譯它來分享給大家。雖然已經過了幾年,但是我認為文中的研究和數據一點也沒有過時,是一篇實打實的“干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開卷有譯”獲得新文章推送。

  @TerryFan (思科雲協作部門用戶體驗設計師):作為用戶體驗的從業人士,我們都對“用戶需求”十分關注。而我們都知道在為移動設備進行設計時,有一些額外的事項是我們必須考慮的,比如用戶在使用這些移動設備時的情境,以及它們是如何影響交互行為以及用戶的使用模式的。然而,前段時間我才注意到我們的理解有些遺漏:用戶究竟是如何使用以及手持他們的移動設備的?這些設備並不像電腦那樣固定在桌子上。相反,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使用移動設備,在站立時,行走時,乘公車或是做其他任何事情的時候。用戶必須要以某種方式持握設備,以便於浏覽屏幕,還有輸入。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譯者注:本文是2013年撰寫的,所以這裡指的是2012年),已經有許多關於用戶如何手持移動設備的討論,最為突出的則是Josh Clark的著作。但我不禁要質疑我們都看到過的某些內容是否偏離了真相。首先,我們看到了許多假設——例如,所有人手持移動設備只用一只手,因為大小正合適——至少iPhone是。 許多討論都並沒有考慮不同的情況,而是假定所有用戶都是一樣的,但根據我的經驗,任何涉及到真實用戶的使用場景中,這種情況比想象中少得多,他們總是用一些超出預期的方式在使用移動設備。

  多年來,我反復提到自己關於移動設備使用的研究和觀察,通過這些我發現用戶使用手機是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的——不是總是用一只手。但我現有的一些數據已經非常老了,比如包含了很多關於通過手機硬件鍵盤輸入的相關信息,還有通過外接鍵盤來彌補的案例。然而這些傳統手機已經和現在流行的觸屏手機有著天壤之別。

  現代手機的不同

  隨著觸屏的誕生,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如今的智能機幾乎整個前表面都是屏幕。用戶不僅需要看到這種屏幕的信息,還要能夠通過點擊到屏幕的任何一個位置以提供輸入。由於我的舊數據主要是在觀察室中通過對用戶使用傳統的有鍵盤手機的觀察得到的,所以我需要做一些基於現今手機的新研究。而且我還需要將研究從規模以及測試環境上做些改變,讓我的數據變得更加無懈可擊。

  因此,我進行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觀察用戶在自然狀態下如何持握手機並與手機進行交互的。截止至2013年1月8日的兩個月裡,我和其他的一些研究人員,在大街上、機場裡、公交站點、咖啡館、或是火車和公交這些你可能看見他們在使用手機的任何地方,共計觀察了1333個用戶。這些人中,780人在通過觸摸屏幕滾動或輸入,通過點擊或使用其他手勢輸入數據。其余的人只是聽著、看著或者用手機進行通話。

  數據中不包含的內容

  在我深入之前,我想強調一下這次研究沒有包含的內容。我並沒有記錄每個人具體在做些什麼因為這太冒昧。同樣,我們並沒有做任何用戶關於人口數據(譯者注:比如性別年齡之類的吧)的統計,也沒有具體機型的數據。

  最重要的是,我們並沒有總計遇到的人的數量。所以請不要用我們觀察的用戶數量來概括結論,例如n%的用戶在某個時刻在手機上輸入。雖然我們可以假設幾乎所有人都擁有手機,但是有好些我們實際上看不到,他們並沒有在我們觀察時用手機,所以我們也統計不了這部分的數據。

  還有因為我們是在公共場合進行的觀察,我們極少看到有使用平板的,所以我們也沒有收集這部分數據。我們看到最大尺寸的手機是三星Galaxy Note 2(譯者注:應該是當時屏幕最大的把)。

  我們所知道的事

  在我們的觀察中,超過40%的用戶沒有通過按鍵或屏幕輸入數據與手機進行交互。圖1提供了我們觀察結果的細節。

yd20141019 (1)

  圖1 用戶持握手機並與之交互的匯總圖

  22%的用戶在進行語音通話,18.9%在進行一些被動活動——主要是聽音樂或是看視頻。在以上的數據中,只有用戶把手機貼在耳邊的交互行為,我們才認為他們是在打電話,所以毫無疑問我們把一些打電話的用戶記錄到被動活動的數據中。

  觀察中那些與手機進行交互的用戶,無論是操作觸屏或是手機按鍵,主要是以下面三種基本的方式持握的:

  單手 – 49%

  環握 – 36%

  雙手 – 15%

  雖然在我們的觀察中,大多數人都是使用單手來操作觸屏的,但是使用其他方式的人數也非常多。就算是相對來說最少的雙手使用方式,所占的比例也足夠大,所以你也應該在設計中考慮到這種情況。

  在下面的章節中,我將分別介紹和展示這三種持握方式下更為詳盡的細節和圖例,以及我對於人們為什麼會使用這些具體方式的一些大致看法。

  在圖2到圖4中,手機屏幕上的圖形展示了大致的可觸范圍,顏色則分別代表不同定義的區域。綠色表示該區域是用戶可以很輕松就操作到的,黃色則是需要用戶進行一些手勢的屈伸,而紅色區域代表了用戶需要變換手持方式才能夠觸及。當然,這些區域只是近似值,會隨著個體的差異而變化,而且也和用戶持握手機的具體方式以及手機的尺寸有關。

  用戶在使用中切換手機持握方式

  在我揭露更多細節之前,我想提一下我們在收集數據中遇到的另一個限制。用戶並不是以一成不變的方式來持握他們的手機的。他們經常切換在幾種持握方式中切換——有時就在短短的幾秒間。而這似乎和用戶切換使用手機時的任務有關。雖然我無法知道用戶當時具體都在做些什麼,但是我有時可以通過觀察他們或是他們操作的手勢來判斷。點擊、滑動還有輸入這些手勢行為之間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很容易區分。

  在觀察中我也反復看到這樣的操作:用戶用單手持握的方式進行滑動浏覽,然後通過另一只手的輔助來觸及更多地區域,接下來他們切換成雙手持握或是環握進行輸入和操作——這樣可以不需要只用一只手來輸入,之後有切換回單手持握進行浏覽。類似這樣的交互行為十分常見。

  單手使用

  雖然我最初預期單手持握使用手機是個很簡單的情況,然而這在總數中占比49%的單手用戶們卻是以各種各樣的姿勢來持握手機的 。圖2展示了兩種常用的姿勢,但是也不排除有其他可能的單手使用姿勢。左撇子則於圖示相反。

yd20141019 (2)

  圖2-兩種單手持握手機的姿勢

  請注意,在右側的圖片中拇指的關節位置高一些。似乎有些用戶會通過他們需要觸碰的區域來決定手勢。例如,用戶通過改變持握手機的位置,可以將觸摸區域上移,更容易的觸摸到屏幕的頂端,

  在單手使用中

  使用右手拇指操作的占67%

  使用左手拇指操作的占33%

  我也不確定這個數字是怎麼得出來的。單手使用中左手用戶的比例似乎和總人口中左撇子的比例無關,左撇子的比例只有10%,而在環握用戶中使用左手的達到了21% 。用戶在使用手機的同時,其他的任務需要用到慣用手,確切的說是右手,這也許是導致這個比例的原因。

  單手使用的情況似乎與用戶正在持續的做另一件事情高度相關。單手使用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用戶都同時在處理一些其他任務例如提著包、抓著扶手、爬樓梯、開門或是抱著嬰兒等等。

  雙手環握

  環握我定義為用戶同時使用了兩只手,但僅用其中一只手進行操作,如圖3所示。在總數中占據了36%的環握用戶使用了以下兩種不同的方法來操作的:拇指或其他手指。雙手環握比單手使用提供了更多地支持,用戶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進行操作。

yd20141019 (3)

  圖3 雙手環握的兩種方法

  在環握使用中

  使用拇指操作占72%

  使用其他手指(主要為食指)操作占28%

  拇指操作,其實就是在單手操作的基礎上增加另一只手來輔助握住手機。占比相對小的用戶,他們使用的第二種環握方法,用一只手握住手機並且用另一只手的食指進行操作。這與觸控筆的使用十分相似。(我們只觀察到極少數的用戶使用觸控筆進行操作,大約是有6個人,所以我們並沒有把這個作為一項單獨的數據列出來。)

  在環握使用中,

  左手握著手機占79%

  右手握著手機占21%

  有趣的是,人們經常在單手使用和環握使用之間切換。我相信這與特定情況下用戶的隱私有關,比如當他們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