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如何與設計師一起工作

如何與設計師一起工作

   若想使用設計師語言,請停止說那些指標的事,改聊使用者。

  其實大多數的情況下,「指標」跟「使用者」意思不會相去太遠。舉例來說,你或許是希望設定一個目標,讓注冊頁面的轉換率提高 X%;另一種說法其則是:你想要掃除那些阻止使用者注冊、使用產品的障礙。但是你看,「說法」在這裡就變得很重要——讓使用者更容易注冊 vs. 優化注冊流程的轉換率。前者談的是對使用者的價值,後者則是公司為了成功所產生的需求。設計師做事的心態一般來說是比較偏向使用者這邊。

  舉幾個栗子:

  我可以增加這個按鈕的點擊率嗎?=> 我們如何才能讓使用者知道這個貼心的新功能用起來多麼簡單?

  我們希望這個改變不要對指標帶來沖擊。=> 我們需要確保這個改變不會讓使用者有使用上的困難。

  來吧,提高病毒散播系數!=> 鼓勵喜歡這個功能的使用者跟朋友們分享。

  每個設計師都有各自的強項,而這些強項需要用來解決合適的問題。

  每個設計師都不一樣,即便是「全明星等級」的設計師對於問題的思考也不一樣,這是因為設計包含:

  視覺設計:這一類包含了字體、對比、階層、「舊的東西看起來好嗎?」 等。你看對地方了嗎?細節是琢磨過的還是馬虎的?最重要的是,這個視覺設計是否系統化。

  互動設計:使用者要做 X 的話簡單容易嗎?導覽系統做得好嗎?轉換和動畫會讓 App用起來更加直覺嗎?

  產品設計:這個設計有成功地解決問題嗎?這個設計好用嗎?產品有明確的願景嗎?有帶來價值嗎?

  有些設計師在視覺表現方面技驚四座,但是對互動設計卻沒什麼經驗;有些設計師可以做出聰明的產品策略,然而在執行層面就比較弱。每個設計領域都有非常艱深的問題要解決,挑出合適的設計師去解決問題顯得非常重要。你不能隨便換掉一位設計師,卻又期望新的設計師可以在項目上表現得跟前任一樣。一般來說,要做出好的設計,就得面面俱到。如果你只能有一位設計師,那麼他最好要是個通才,而非在某方面很強,其他都很差;反之若你有設計師團隊,能聚集各領域的高手也許就行得通。

  愈是資深的設計師,愈是應該負責解決抽象的問題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我用以下幾個等級和對應的職責作為例子:

  設計師等級一:設計一個表格讓使用者編輯他們的個人檔案。這很明確——假設使用者有個人檔案要編輯,而解決辦法就是按需求設計出一個表格。

  設計師等級二:設計一個好的界面讓使用者編輯個人檔案。解決方案可以是一份表格、一個所見及所得(WYSIWYG)的編輯器,或是一個彈出式視窗。

  設計師等級三(廣):設計一個編輯個人檔案、發表文章、更改設定等等的系統。現在我們談的就不僅是編輯個人檔案,而是具備一定彈性、橫跨整個 App運作的編輯系統。

  設計師等級三(深):設計一個方法讓使用者「想要」更新他們的個人檔案。在這裡,我們討論的是,設計師需要自問:為什麼使用者應該去更新個人檔案?何時更新?如何才能好好地傳遞這樣的請求(請使用者更新個人檔案)?

  設計師等級四:為 App設計一個可以提高使用者真實性的解決方案,此時「編輯個人檔案」說不定根本就不是我們的焦點,或許一個讓使用者互相檢驗(peer-review)的系統會更好。

  設計師等級五:要能發掘產品對 App/公司/網站而言最大的問題在哪裡,並且設計一套解決方案。到了這個最高層次,最頂尖的設計師將能推動一個產品的願景。

  換言之,如果資深設計師對產品的策略及願景有很深的掌握度,那麼他們將會表現出高度的生產力。反之,如果一個資深設計師被指派一個菜鳥等級的任務(例如:設計一個表格),但他打從心就不認為表格會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那麼他不僅會很不開心,說不定還會表現得很差。陷入這種緊張的狀態是影響團隊士氣的源頭:越是資深的設計師,如果不能完全認同產品的願景或策略,那麼他們感受到的挫折便會越深。

  設計師花越多時間跟其他的設計師交流,作品也會變得越好(設計師本身也是)

  設計師對其他設計師作品提出意見是推動進步的最佳方式之一。如果一個設計師老是獨自工作,從未將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與同行交流,那麼幾乎可以保證他們的設計會比定期交流之後的結果差。這也是為何要鼓勵設計師在項目開發階段(設計還不斷在更改的時期)多與其他設計師坐在一起工作,並且只在項目的執行階段才被鼓勵與工程師一起工作(當主要設計定案、執行變得更重要的時候)。

  設計師為工作付出的努力與價值大多是很難被衡量的

  這是因為一個設計師的目標是成就一個高質量的體驗——並非僅止於產品的一個面相,而是整個體驗,而且要能經得起時間考驗。我們就談談雜亂(clutter)吧,從質來看,大家通常會認為雜亂是不好的,那麼設計上要加東西加到什麼程度才會變得「太雜亂」呢?這根本難以量化。同樣的,那個剛新增的設計不太可能立即影響使用者,但是慢慢地,像海浪一點一點削去巖壁,東西越加越多,有一天使用者會發現你的網站變得亂七八糟。這時候,就會有其他顯得更加清新、簡約的App冒出來解決你的App所要解決的問題,這時就太遲了。

  同樣的,設計師常常會推動一個App或系統不同部分之間的一致性。也許這看起來過於挑剔,因為在功能的層面上如果上傳照片的流程一致,這樣不就夠了嗎?

  問題是,使用者不是只上傳照片。他們也許還會上傳影片,如果上傳照片跟影片的方式設計得完全不同、兩者完全獨立,這很容易混淆。使用者上傳照片或影片會很痛苦。想象一下,如果計算機的「檔案」選項在每個程序的位置都不一樣,有的在左上方、在右上方、底部或是任何地方,肯定會是一場惡夢。

  的確,有時候設計師對於輕重平衡掌握會失控。設計師會傾向於過度注重個人的經驗而輕視整體。同樣的,設計師有時候並非產品的目標使用者,卻會以自己的個人體驗作為指標,決定要把焦點放在哪裡。(當然,我在這裡講的東西也未必適用於所有設計師。)然而事實上,因為設計一直在變化,短期內量化指標有漲有跌,難以評估,例如使用者的信任、理解,以及長期的情感和喜悅——都會因為設計師的推動而有正面的影響,然而這卻是難以用數字去量化的。

  設計師最在乎的,還是細節

  真的,想讓設計師臉紅心跳、渾身飄飄然嗎?把每個像素模擬到位,設定一個高標准,不收爛貨,為了圓滿一個小細節不惜更進一步,或是多花一個晚上去做那些擺明就是要取悅使用者的東西。每一個我認識的設計師,都非常樂意與尊崇設計價值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一起犧牲夜晚和周末,共同努力去成就彼此所信仰、團隊中大家都想做的、好用的、一流的、真正更上一層樓的產品。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