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論“美”對用戶體驗的意義

論“美”對用戶體驗的意義

論“美”對用戶體驗的意義  三聯

  美(aesthetics)是一個涵義極其豐富的概念。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定義,目前並沒有一致的說法。比如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主張對美學特征進行客觀測量,以客體所具有的性質(如有序、對稱)解釋美。而現代美學傾向於從人們的心理體驗出發,把美與快樂的事(包括感覺的、想象的等)聯系起來,而不僅僅是欣賞事物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講,一件優秀的藝術品不一定要給人以感官上的愉悅。那麼對於交互產品來說,什麼是美呢?很多研究者交互式產品的"美"主要反映在愉快的用戶體驗上,用戶對產品美觀性的判斷可能更強調刺激的感覺(如視覺、聽覺、觸覺,主要是視覺)性質。也是說美主要表現在產品物理外觀的吸引力上。

  Tractinsky(1997)對ATM界面的實驗結果顯示,可用性評價與美觀度評價呈高相關。由此,人機交互領域開始了對美觀度的探索,如了解美觀度與可用性的關系探索,提出"美觀的更好用";了解美觀度的量化方法,由單一的"非常不美觀—非常美觀"維度發展到多維度的測量,如視覺清晰性和豐富性。美觀度也被納入到用戶體驗的范疇之中。在用戶體驗過程模型(見下圖,Michael,2006)中,用戶體驗成分被分為工具性屬性和非工具性屬性兩類。工具性屬性是與功能實現、效率相關的產品屬性,反之是非工具性屬性,美觀度隸屬於非工具型屬性。用戶對兩類產品屬性的知覺及產品引發的情緒反應共同作用產生對產品的總體評價。

用戶體驗過程模型

  (Michael Minge, 2006,用戶體驗過程模型)

  用戶對美的知覺是基於對產品的整體視覺印象形成的。與可用性不同,產品的美學特征是外顯的,更容易被觀察到,用戶在極短的時間內即可形成對產品美觀度的評價。而可用性是產品的內在屬性,用戶需要實際的使用體驗才能更好的評價產品的可用性。

  大量研究發現產品的美觀程度對用戶總體滿意度有重要的貢獻。與容易使用但不太美觀的產品相比,人們對美觀但不太好用的產品更為滿意。如Cyr等人(2006)對某站的"城市向導"進行實驗。實驗設置某個情境任務"如設想你剛到舊金山,你的朋友建議你在手機上選擇一家餐廳,並告訴他這家餐廳的地址"。讓用戶在沒有時限條件下自由浏覽網頁。任務完成後要求用戶從美觀性、易用性、可用性、愉快感和忠誠度五個維度對網站進行評價,並對用戶進行訪談。通過運用結構方程模型的方法對用戶評價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美觀性以主觀可用性、易用性和愉快感為中介變量影響用戶對頁的忠誠度。

  綜上,我們在整體把握產品的用戶體驗時,把界面美觀性納入考慮范圍。運用美觀性彌補產品的不足,提升產品整體的用戶體驗水平。

  文章來源:新浪UED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