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FACEBOOK產品總監:聊聊資深設計師經歷過的瓶頸期

FACEBOOK產品總監:聊聊資深設計師經歷過的瓶頸期

   打磨一個成熟的產品和設計一個全新的項目,你選哪個?今天Facebook總監的這篇好文說出了不少設計師的心聲,為一個存在了5年以上的復雜產品做改進優化,難度非常非常大,特別當你要考慮到留存率、轉化率等等,著實不易,推薦給有類似經歷的設計師。

  @C7210 :眼下這一篇仍是來自於Julie Zhuo,讓我想到過去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自己所處的各種產品項目環境,其中一些前後左右都是制約、讓你覺得寸步難行,另一些則看上去是一片全新的自由天地可以任意馳騁的那樣。面對這兩類產品項目,自己作為設計師,心態上的差異也是很明顯的;如果同時擺在面前任由自己選擇,從前一定會選新產品新項目去爽快一番,而如今真是未必。當然實際情況難以由己,但心態的變化也是自己可以感受到的。

  所以我對於這篇文章的共鳴之處或許就在於此了。良心好文還需用心去讀,推薦給有著類似經歷或境遇的同學。下面進入譯文。

  每次看到別人作品集裡出現的那些知名產品的重設計概念方案時,我都蠻感興趣的。無論方案本身質量如何,精神可嘉,值得欽佩。畢竟是自發的,不會有任何物質回報,需要投入的時間精力也不少,有時還需要些勇氣。

  只是一旦說起質量,那麼在欽佩之余,多數時候也只有捂臉歎息。

  我並不是說這些作品看上去不好。通常,這類重設計方案相比於實際產品來說都有著一些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改進之處,例如更符合時下設計潮流的視覺風格,更精煉的功能元素,更豐富的多媒體內容等等。這些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往往更加簡約與現代,和實際產品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的話簡直就像一股清新的微風,你會覺得自己正在看那種美容真人秀節目。

  問題在於,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中看不中用。對於這一點我非常肯定,我願意押上一大筆錢和你打賭,如果能通過什麼魔法讓某個知名產品一夜之間換上一套所謂“更簡約”的第三方重設計方案,那麼十有八九,你所關注的那些重要指標都會掉下來,轉化率、使用率、留存率、用戶滿意度,隨便什麼。

  這種事我很了解,因為我自己就親身經歷過不止一兩次。有一個古老的傳說,你可能聽人講起過,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

  設計之旅

  敏銳的洞悉:這個功能/服務/產品還不錯,也很受歡迎,只是還不夠完美,你看這些地方做的就很爛,換我來做的話肯定能重設計出一套更贊的方案。用戶理應得到一款更出色的產品。

  讓靈感起舞:我有必要真的搞一下看看,這事很棒。我現在滿腦子都是想法,實際上我昨晚通宵都在做方案。給你看看這個demo視頻吧,裡面演示了重設計方案的整體體驗,相比於舊版來說有87個地方得到了改進,我都做了注釋。

  信任與支持:贊,大家都很喜歡我的重設計方案!大家都准備動起來了!這簡直就是自tab導航被發明以來最棒的事情,我們動手吧!

  “勝利”的迷醉:上線了,我們做到了,我們是最後的贏家!

  事與願違:恩…多數用戶好像不太喜歡我們的改版…新方案貌似沒有對用戶產生很大的幫助作用。

  西西弗斯的煉獄:好吧,我們需要改一下這裡,這樣改試一下…還是沒有改善?不如再那樣改一下…也是很將就的感覺…這裡再換種方案看看…有沒有好用些?

  現實的殘酷:诶…舊版雖然有各種問題,但很顯然新版方案在實際當中也沒好到哪裡去,體驗完全沒有質的提升…要做些改善怎麼這麼難啊?要麼我們還是去逛街吧。

  锲而不捨或就此放棄:見下文。

FACEBOOK產品總監:聊聊資深設計師經歷過的瓶頸期 三聯

  锲而不捨還是就此放棄?

  最後這一步往往成為決定產品走向成功或失敗的分水嶺。很多產品團隊會在這裡徹底收手,特別是對於那些功能相對繁多而復雜的產品來說,你能聽到很多類似這樣的聲音:“在這樣的項目中做些改進真的太難了,制約太多了,我們基本什麼也沒法去動…” 我見過很多設計師在這樣的項目環境中被一版又一版的迭代方案搞到身心俱疲,這裡嘗試一下或那裡嘗試一下,只為求得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進。這種情況下,即便迭代方案終於被敲定,落實到實際產品裡給人的感覺往往也只是一些細微之處的調整,難以讓人感受到耳目一新的、閃耀著重設計光芒的變化。

  最終,在各種現實約束的牽制之下,將現有產品打磨至完美層次的渴望煙消雲散,設計師們開始寄期望於全新的項目,或是那些仍處於V0至V1之間的尚未發布的概念,因為大家都認為這個階段的產品最具創意包容性,最能體現優秀設計的價值。

  這裡的傷感情緒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對於某些比較成熟的產品來說,來自內部和外界各個方面的制約因素是客觀存在的,想在這樣的產品中傳遞出某種新的價值,你需要全身心投入到其特定的項目環境當中,去適應、融合與權衡,而不能理想化的把自己的思路強加進去。

  而另一方面,選擇就此放棄的話,在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慵懶和逃避的表現。為全新的概念和產品進行設計,你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的,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對“零”的優化,感覺總會很良好;特別是在視覺形式和可用性方面,你盡可以扔出一些不那麼理想的設計方案而不必承擔什麼責任,因為還不存在可以對你的方案進行考量的標准。舉個細節中的例子,圖標加文字標簽的形式是否比單純的圖標更易理解?在相對成熟的有廣泛受眾的產品當中,是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也容易考評。而對於一個剛剛起步、尚未發布的產品來說呢?沒人能給出一個客觀的評價,此外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你們去操心呢。這種沒有制約的局面,對於設計能力的發揮與提升真的是有益的嗎?

  為尚未發布的新項目進行設計,多數時候的感覺固然是更加自由的。你可以創造新的設計模式,使用任何你想使用的配色,將自我的個性更加張揚的揮灑進去,沒問題,很少有人會和你爭辯,整個過程看上去充滿了設計樂趣。當然,這些說的都是發布前;之後會發生的則是另外一碼事了,新概念失敗的可能性極大,失敗不好玩,因為你會像西西弗斯那樣徘徊於“設計之旅”當中的第5至第8步。

labor-day-poster_23-2147519870_

  為新項目進行設計就一定會比打磨迭代現有產品更具創新色彩和設計樂趣麼?其實在這一點上我有所質疑。置身於現有產品復雜項目環境當中的設計師們要想取得一點點成功,必須實打實的做的比現有方案更好。很多人不了解這件事有多難。如果一個產品已經存在了5年,那麼你需要挑戰和跨越的就是過去5年裡所有設計師付出的心血與汗水。當然,困難並不意味著無法實現,沒什麼是完美的,所謂持續學習與改進,就是要求我們一年比一年做的更好一些。至於那些置身事外毫不負責的花一個通宵完成的所謂重設計方案?想都不要想。

  項目環境以及其中的各種制約因素對產品設計者來說是充滿挑戰的,因為它們在帶來復雜的同時也提升了設計的標准線,這是基於現有產品的、經過某個歷史時期驗證的標准線。锲而不捨的堅持著一點點向前推進和優化著的設計師們其實已經做的非常出色了,但他們多數都是無名英雄,因為最終的產出通常沒有那麼耀眼閃光,一路下來只是經年累月的優化調整,例如這裡的某個操作變得容易了一些,那裡的某個可能帶來困惑的交互模式變得直觀了一些,亦或是增加了某種大家都熟悉的手勢操作,使交互成本又降低了一點,等等。也許絕大多數用戶根本不會注意到這些變化,但產品本身的質量卻可以通過這樣的持續優化而保持在穩定增長的曲線上。

  為現有的相對成功的產品打造更為優秀的版本,這絕非易事,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但請不要將困難與挑戰看做是產品設計環境或是這份工作本身的缺陷。接受挑戰,接受制約,锲而不捨的持續改進,這往往需要設計師具備更加豐富的能力儲備,包括創意、執行力、決策能力和奉獻精神等等。

  即便困難重重,我個人也希望我們都能勇敢的面對這條道路堅持走下去。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