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絡應用技術 >> 應用教程 >> Wi-Fi是什麼意思,在哪方面用途?

Wi-Fi是什麼意思,在哪方面用途?

  Wi-Fi,英文全稱: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技術與藍牙技術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該技術使用的使2.4GHz附近的頻段,該頻段目前尚屬沒用許可的無線頻段。其目前可使用的標准有兩個,分別是IEEE802.11a和 IEEE802.11b。該技術由於有著自身的優點,因此受到廠商的青睐。

Wi-Fi是什麼意思,在哪方面用途? 三聯教程

  Wi-Fi技術突出的優勢在於:

  其一,無線電波的覆蓋范圍廣,基於藍牙技術的電波覆蓋范圍非常小,半徑大約只有50英尺左右,約合15米 ,而Wi-Fi的半徑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100米 ,辦公室自不用說,就是在整棟大樓中也可使用。最近,由Vivato公司推出的一款新型交換機。據悉,該款產品能夠把目前Wi-Fi無線網絡300英尺,接近100米 的通信距離擴大到4英裡,約6.5公裡 。

  其二,雖然由Wi-Fi技術傳輸的無線通信質量不是很好,數據安全性能比藍牙差一些,傳輸質量也有待改進,但傳輸速度非常快,可以達到11mbps,符合個人和社會信息化的需求。

  其三,廠商進入該領域的門檻比較低。廠商只要在機場、車站、咖啡店、圖書館等人員較密集的地方設置“熱點”,並通過高速線路將因特網接入上述場所。這樣,由於“熱點”所發射出的電波可以達到距接入點半徑數十米至100米的地方,用戶只要將支持無線LAN的筆記本電腦或PDA拿到該區域內,即可高速接入因特網。也就是說,廠商不用耗費資金來進行網絡布線接入,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Wi-Fi是什麼意思,用途在哪方面?

  Wi-Fi功能應用的領域:

  由於WiFi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接口。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而其它一些基於WLAN的寬帶數據應用,如流媒體、網絡游戲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戶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們打長途電話(包括國際長途),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音樂下載、數碼照片傳遞等,再無需擔心速度慢和花費高的問題。

  WiFi在掌上設備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份子。與早前應用於手機上的藍牙技術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高的傳輸速率,因此WiFi手機成為了目前移動通信業界的時尚潮流。   現在WiFi的覆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了,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接口。當我們去旅游,辦公時,就可以在這些場所使用我們的掌上設備盡情網上沖浪了。

  聽起來這又是一個老套的故事:一個新技術發明以後,總是會很快受到技術發狂熱者的瘋狂追捧。他們爭先恐後的建立工廠,希望將新的產品打入市場,創造奇跡。至於利潤,至於理智的商業模式,則總是被拋在腦後。然後,故事開始按照固定的情節發展:市場需求並沒有預計的那麼旺盛,大批蜂擁而上的公司倒閉,留下的,只是幾個幸存者。在網絡狂潮時期,這個故事已經被演繹得淋漓盡至,現在似乎又要開始重新上演,只不過這次,會一更小的規模爆發。故事的主角,就是 Wi-Fi技術――一種現時流行的無線網絡技術。

  Wi-Fi技術主要用在家庭、學校或者辦公場所。如果有一台帶Wi-Fi功能的筆記本,人們就可以在50米之內無線連接上一個固定的接口,通過這個接口與其它計算機連接,或者上網沖浪。美國一家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僅在去年,全世界售出了1500萬個Wi-Fi適配器以及440萬個接口設備。在個人用戶對Wi-Fi的狂熱的沖擊下,很多公司也開始在機場、酒店、商店、餐廳等設立公共的“熱點”, 以收取Wi-Fi接入費用。

  雖然目前私人的Wi-Fi接入口超過了公共接口,也就是所謂的“熱點”,但公共“熱點”的數量正在飛速增加。據估計,今年將達到7萬個。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大集團們紛紛公布了自己在Wi-Fi領域的雄心壯志――盡管現在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市場對這一技術有巨大的需求。私人投資機構也開始將大把大把的鈔票拋給Wi-Fi公司。根據位於舊金山的一家投資銀行的統計,自2000年以來,投入這個領域的私人投資機構資金已經超過15億美元。一言概之,這似乎又是一個泡沫。正如最近一篇關於Wi-Fi的報告中寫到的那樣:“人們如此瘋狂於Wi-Fi,就好象他們沒有經歷過互聯網的泡沫的崩裂一樣。”

  在美國,也許最出名的Wi-Fi服務是由T-Mobile移動通訊公司經營的遍布2000多家星巴克咖啡廳的“熱點”網絡,每周有25000人通過這些“熱點”上網,平均下來,一個“熱點”每天只有不到兩個人使用。而要讓這些“熱點”保持於互聯網連通的狀態,運營商每個月就要花費數百美元。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斯基亞伯瑞利機場的Wi-Fi設備,每天只有十幾個人在使用。但是,其運營商仍然認為,只要多設幾個“熱點”,就會使設備的使用率大增。他們遵循的還是互聯網狂潮時期的邏輯“只要建起來了,人們自然就會來。”

  也許高昂的價格是讓消費者止步不前的原因。就是在新一輪降價之後,通過T-Mobile公司的“熱點”上網每小時仍要花費6美元。一個月40美元,一年360美元。美國其它運營商收費也在每月40-70美元。在歐洲,收費高達每月130歐元。一個調查機構發現,Wi-Fi用戶對價格非常敏感。在接受調查的高科技產品發燒友中,僅有3%的人表示,他們可以接受每小時2美元的價格,30%的人表示,可以接受每小時1美元的價格。

  除了價格,問題依然存在。Wi-Fi的運營商如此之多。成為一個運營商的客戶並不能共享其它運營商的資源。這意味著,你在機場無線上網得申請一個運營商,如果你想在星巴克咖啡廳上,你又得向其它運營商繳費了。

  公共Wi-Fi服務還存在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它們的目標消費群體――那些拿著筆記本電腦四處游走,並且需要抓緊每一分鐘時間上網的人――其實少之又少。除非Wi-Fi功能能被整合到手機那樣小巧的通訊工具當中,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使用,否則,其吸引大批消費者的可能性就非常小。

  有咨詢專家提出,目前這種情況下,Wi-Fi的投資者們應該好好考慮他們設立的“熱點”那些才是切實有效,有可能贏利的。他建議重點應該放在商業用戶身上。而針對普通消費者的服務,在目前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講,在咖啡廳、電影院、購物中心等地無線上網,實在是太不劃算。而對於酒店、會議中心、機場等的擁有者來講,設立一些無線上網接口還是有意義的。他們可以不用自己來運作這些接入設備,而請專業公司來運作。或者,他們可以將這作為一項免費服務,吸引顧客。

  對於眾多生產Wi-Fi芯片的新興廠商來講,形勢也不容樂觀。只有少數幸運兒能存活下來,被大的生產商,比如思科收購,但大多數都會失敗。盡管目前 Wi-Fi設備的銷售量還在增加,但是其價格已經大大下降,利潤微薄。Wi-Fi在未來幾年將仍然是流行趨勢,但是,正如互聯網一樣,投資者們不要期望從中獲得太多的收益。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