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使用一個數據庫時,總希望數據庫的內容是可靠的、正確的,但由於計算機系統的故障(包括機器故障、介質故障、誤操作等),數據庫有時也可能遭到破壞,這時如何盡快恢復數據就成為當務之急。如果平時對數據庫做了備份,那麼此時恢復數據就顯得很容易。由此可見,做好數據庫的備份是多麼的重要,下面筆者就以ORACLE7為例,來講述一下數據庫的備份和恢復。ORACLE 數據庫有三種標准的備份方法,它們分別為導出/導入(EXPORT/IMPORT)、冷備份、熱備份。導出備份是一種邏輯備份,冷備份和熱備份是物理備份。
一、 導出/導入(Export/Import)
利用Export可將數據從數據庫中提取出來,利用Import則可將提取出來的數據送回Oracle數據庫中去。
1. 簡單導出數據(Export)和導入數據(Import)
Oracle支持三種類型的輸出:
(1)表方式(T方式),將指定表的數據導出。
(2)用戶方式(U方式),將指定用戶的所有對象及數據導出。
(3)全庫方式(Full方式),將數據庫中的所有對象導出。
數據導出(Import)的過程是數據導入(Export)的逆過程,它們的數據流向不同。
2. 增量導出/導入
增量導出是一種常用的數據備份方法,它只能對整個數據庫來實施,並且必須作為SYSTEM來導出。在進行此種導出時,系統不要求回答任何問題。導出文件名缺省為export.dmp,如果不希望自己的輸出文件定名為export.dmp,必須在命令行中指出要用的文件名。
增量導出包括三個類型:
(1)“完全”增量導出(Complete)
即備份整個數據庫,比如:
$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complete file=990702.dmp
(2) “增量型”增量導出
備份上一次備份後改變的數據。比如:
$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incremental file=990702.dmp
(3) “累計型”增量導出(Cumulative)
累計型導出方式只是導出自上次“完全” 導出之後數據庫中變化了的信息。比如:
$exp system/manager inctype=cumulative file=990702.dmp
數據庫管理員可以排定一個備份日程表,用數據導出的三個不同方式合理高效地完成。
比如數據庫的備份任務可作如下安排:
星期一:完全導出(A)
星期二:增量導出(B)
星期三:增量導出(C)
星期四:增量導出(D)
星期五:累計導出(E)
星期六:增量導出(F)
星期日:增量導出(G)
如果在星期日,數據庫遭到意外破壞,數據庫管理員可按以下步驟來恢復數據庫:
第一步:用命令CREATE DATABASE重新生成數據庫結構;
第二步:創建一個足夠大的附加回段。
第三步:完全增量導入A:
$imp system./manager inctype= RECTORE FULL=Y FILE=A
第四步:累計增量導入E:
$imp system/manager inctype= RECTORE FULL=Y FILE =E
第五步:最近增量導入F:
$imp system/manager inctype=RESTORE FULL=Y FIL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