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Photoshop教程 >> ps圖片處理 >> 圖片縮小之後如何保持清晰

圖片縮小之後如何保持清晰

  這個問題主要針對PS軟件縮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另外還有如何在縮小的時候保持膠片的顆粒感等問題;

  大家應該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原圖素質很高,100%的時候細節歷歷在目,但是想放網上交流,縮小以後發現圖片素質平平,沒什麼精神了。這是因為圖片縮小時的算法造成的微反差下降。

  所以圖片必須進行銳化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銳化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HDR,一種反差的加強,所以過度的銳化會造成飽和度的下降、輪廓溝邊等現象。自然的銳化,應該是避免大輪廓的銳化,而僅銳化細節,這樣顯得比較悅目。

圖片縮小之後如何保持清晰 三聯教程

  我一般是用PS裡面的"兩次立方(適用於平滑漸變)"這個算法首先來壓縮圖片大小,然後用"智能銳化",經過多次試驗發現,如果圖片大小在800左右的時候,那麼智能銳化半徑0.3是一個比較完美的選擇點,然後銳化數量一般在30~50附近徘徊。數量在30左右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到任何變化,但是圖片確實更加清晰了,適用於全身人像和大樹枝干/密集型樹葉,而40左右適用於半身人像和布料紡織物等,50適用於人文、景等其他。當然這些也不一定,要根據圖片本身來定。

  為什麼不用PS裡面現成的"兩次立方較銳利"?那個銳化太嚴重了,不自然。銳化的操作一定要謹慎,過渡了就會溝邊,導致立體感的下降和層次的缺失。寧缺勿過! 下圖是一例縮圖比較。K20D+福倫達135F4DKL

  PS直接平滑縮小以後 教程:

  經過智能銳化,半徑0.3,數量50以後:

  什麼時候絕對不能銳化?

  在鏡頭跑焦的時候不能銳化。輕微的跑焦,比如說最後眼睛沒有後面的頭發清楚,那麼不能銳化,否則只會喧賓奪主。如果不銳化,反而來的自然。

  在RAW出圖的時候是否需要銳化先?

  我只用silkypix,可以使用軟件默認的銳化半徑和數量,因為RAW的銳化是基於原始數據,而且是大圖銳化,所以的確會增加一些所謂的細節,聊勝於無吧。但是不管大圖是否銳化,都不會影響出小圖時候銳化的取捨,也就是說小圖該銳化的時候還是要銳化。

  膠片縮圖是否需要銳化?

  這個不一定。我覺得數碼照的話,人文、景是一定要銳化,只是程度問題,而人物的話要看表達的意思,如果是柔美,那麼不要銳化,否則層次就沒了,這是很微妙的,反復切換也許看不出層次的缺失,但其實絕對是有的,你過段時間就能看出來的

  而膠片大部分是不需要銳化的,因為膠片的微反差本身已經很足夠了,我處理的大部分膠片,銳化的結果往往是不夠流暢自然了,而且不夠潤了!所以一般很少銳化。

  如何保持縮小圖以後的顆粒感?

  有些時候掃描出來的膠片或者數碼後期加的噪點,在縮小圖以後忽然消失殆盡,大部分時候是好事,但也不是絕對。因為膠片的顆粒是畫質反差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顆粒,畫面的立體感和質感會下降很多,另外也可能會影響本來作者要表達的意境。 我的方法是這樣的:

  如果要縮小到700~800左右的話,那麼先用PS放縮圖片大小裡面的"臨近(保留硬邊緣)"算法,縮小至1000~1200左右,然後再平滑放縮到700~800,如果覺得噪點發悶,繼續使用上面的智能銳化,半徑0.3,數量30(超過30就不自然了)即可。

  下圖是一例,噪點被弱化以後,畫面變平了。contax 35F1.4+柯達portra 160NC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