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Linux的日益蓬勃,Linux的市場也呈現兩極化的發展:一方是提供免費軟件的創作者,另一方則是類似IBM的公司;一邊是無私為眾人奉獻智慧的一群,一邊則是受利益驅策的團體。盡管Linux已經在媒體上風光了兩年之久,但在Linux相關的公司中,失敗案例卻遠多於成功案例。
雖然有愈來愈多的個人及團體用戶使用Linux,但在這些公司裡,卻沒有一家賺的錢比IBM更多。
大部份人多從四個領域切入Linux市場,試圖找尋獲利契機,這些領域分別是:經銷Linux 提供Linux技術支持及開發開放源碼程序 銷售硬件給Linux界 以及銷售Linux應用程序。前3個領域多已發展穩定,但產業觀察家卻對最後一項的未來感到憂心。
LinuxWorld.com的編輯之一Joe Barr指出,在現有的桌上型Linux應用程序中,似乎還沒有那一種是賺錢的產品。而既然這些應用程序不見得能賣太多錢,廠商又何苦投入?但事實上,要將Linux推上顛峰,絕對需要許多免費程序的應用程序共助,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不過,在服務器的領域中,Linux已經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在這個領域中,消費者習慣付錢購買軟件,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業者自然願意投入市場。但是對桌上型電腦的用戶來說,要等待這波linux熱延燒至此,恐怕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事實上,桌上型Linux的旋風即將來襲,不過在這之前,最大的關鍵在於電腦出廠時預先安裝的系統。諸如康柏及IBM等OEM大廠,目前仍仰賴微軟的操作系統,一旦微軟撤回這些OEM廠的預載系統許可證,各個電腦制造商將立刻奔入Linux的懷抱中。當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時,Linux的發展便難以想像了。
在這項遠景當未實現前,一般用戶仍可選擇使用部份免費軟件,並使用部份付費軟件。但倘若大家都不願意付錢買軟件,桌上型Linux應用程序又怎麼會蓬勃發展呢?Barr認為,為了Linux的明天,大家現在還是應該積極掏腰包支持Linux,未來才能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