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一些”比較專業”的IT人員說,”使用者裝了防毒軟件也就算了,但是一點防毒的概念都沒有,以為這樣就不會中毒嗎?”
要想不中毒,更重要的是,要更進一步了解病毒的運作原理,以及防毒軟件的保全之道。在這裡,希望對於一般企業的計算機使用者,能提供一些夠用的”防毒概念”。也許不能”保證”什麼,但至少你對於計算機發生的事情能夠有個梗概性的認識吧!
精巧脆弱的開機程序
用計算機都得先開機,從打開電源一直到操作系統加載完成,這就是俗稱的”開機程序”。由於病毒大多會設法讓自己成為”開機程序”的一部分(以便寄生並感染),所以你得先知道這整個程序有哪些步驟:
1. 電源開啟,如果硬件一切正常則進行下一個步驟
2. 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執行例行開機檢查,然後以預設的儲存裝置接管開機程序
3. 依照業界公認的規格,預設的開機裝置(通常是硬盤機)開始進行軟件開機程序,依序加載操作系統的核心、驅動程序……
4. 操作系統核心加載後,還可以依據設定,加載使用者指定的各種常駐程序(防毒軟件、IM軟件……)
上述的每一個開機程序中,從這一個步驟轉到下一個步驟,都會留下一個”掛鉤點”。比方說,主機板上的BIOS系統要把執行儲存媒體的開機程序,它會從固定的位置去執行開機命令,這固定的位置是哪裡?我們一般人不用知道,但這位置鐵定是公開的規格。
所以,寫操作系統的人知道儲存媒體開機的位置,寫磁盤維護程序的人也知道,寫工具程序的人知道,而寫病毒的人……當然也知道,所以就有所謂的”開機型病毒”。
不過,現代這種”開機型病毒”很罕見了,主要是因為開機後,加載的操作系統都相當龐大且復雜,這類病毒難以在這麼復雜的開機狀況下還能正常運作。目前大部分的病毒,大多選擇在操作系統這一塊進行破壞。
不能開機的可能性有……
不管是Windows、Mac OS、Linux還是BSD,操作系統的起始加載都是由精巧的循序步驟所構成,一環接著一環。操作系統通常必須設定處理器的運作模式,加載系統核心、驅動 程序和繪圖接口,然後加載常駐程序,最後再把使用權交給使用者。如果這一連串”精巧”卻也”脆弱”的過程出了一點小差錯,系統加載不能,使用者就會說”啊 我這台電腦掛了/當機了/不能開了/死掉了……種種說法,不一而足:
● 驅動程序出了問題
● 核心程序出了問題
● 儲存OS核心程序的磁盤出了問題
● 使用者的常駐程序出了問題
只要有一個小環節出錯,就可能讓操作系統無法正常加載──幸好這種狀況不會常常發生。
到此為止,上述的概念聽起來都似乎很簡單?
請引進”內存”的概念
無論是哪個操作系統,等開機程序完成後,使用者就可以執行各種應用軟件。比方說,你可以執行浏覽器、文書處理程序、影片播放程序……,具體的行為就是用鼠標在應用程序的圖標上,連續按兩下鼠標左鍵,是的,就是這麼的”easy”。
只是一般人時常忘記的是:計算機裡有個很重要的”組件”,稱為”內存”。當使用者按下電源,執行開機程序時,這程序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把操作系統的核心”從儲存媒體加載到內存裡面”。
操作系統的核心加載到內存裡面之後,依照開發廠商的設計,會不斷地維護著自身核心和使用者應用程序的正常運作,這個過程一樣是精巧而脆弱的。 此外,由於程序是”人”寫的,若是寫程序的人”亂寫”(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應用程序有可能會造成操作系統核心程序被破壞而導致當機。
至於病毒呢?
病毒會希望自己能夠有下列能力:
● 常駐在內存中,把自己偽裝成操作系統的一部分
● 偽裝的過程中,最好讓任何人、任何軟件都發現不到
● 盡可能不要干擾原先程序的運作,以免自己被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