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結果個人化可以讓每個人看到的搜索結果好像是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就是說你看到的搜索結果跟被人看到的搜索結果是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大家看到的結果不一樣呢?如果是這個結果,會對未來SEO有什麼影響呢?
做google優化的人可能聽說過,有人認為google儲存了用戶的資料,然後根據用戶的搜索點擊歷史記錄給予搜索結果,讓用戶看到的是經過人工處理的內容。也有人說過,當google把我們原本應該看到的搜索結果過濾掉了,我們會知道嗎?如果不知道,就可能成為搜索結果個人化的受害者了。
以前有人說你可以在網絡上聽到各種不一樣的聲音,看到各種不一樣的信息,那麼大家就可以用更為寬廣的心態去面對與自己不同想法的內容,但是這種說法被證實其實只是“烏托邦”的想法。
真正的情況是,網絡只是讓相同看法的人聚集在一起,對於不同觀點的人永遠相隔著一條很大的鴻溝,網絡並沒有讓大家的眼界變得開闊,反而只是相同看法的人有個互相取暖的地方。
大家在社交媒體上、微博上、平台上只會對於跟自己觀點一樣的信息,不斷的按下贊,對於不同意見的,可能會忽略或者留下幾句很酸的留言,誰也不會有興趣聽聽不同意見的聲音,即使聽了最終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深有感觸吧。
因此,筆者猜測搜索引擎也可能會這樣認為,如果你是在某個群體中的人,當然搜索引擎就會給你這個群體的信息,這就是最好的搜索結果情況。比如說,當你是反對核能政策的人,你的網絡浏覽歷史都是在看“反對360搜索”的內容居多,那麼在你的搜索結果中,你就會看到許多“反對360搜索”的內容,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贊成360搜索”的人,那麼你搜索到的結果就會以“贊成360搜索”的內容居多。
一句話:網絡並沒有讓不同觀點的人互相理性溝通,網絡只是更加地讓相同觀點的人緊密的聚集。
如果你去看一些話題網站,你就會發現大家都是各說各的話,或者是一種說法各自表達描述。這個情況是用戶自己造成的呢?還是網絡機制讓用戶變成這樣的呢?其實真的很難分辨。不過Google就是通過這樣的想法,認為從用戶的歷史浏覽記錄中去判斷,可以提高搜索結果的滿意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想搜索“360搜索上線涉嫌侵權”,但是結果大部分是關於“360搜索上線是好的“之類的文章內容,你會認為這個搜索引擎不專業。
如果你的生活圈中最好吃的東西是鹵肉飯,當然你會對鹵肉飯感到滿意,但是如果讓你知道還有比鹵肉飯更好吃的東西時,你還會滿意鹵肉飯嗎?但是問題是,Google只是一直給我們鹵肉飯,或是鹵肉飯加個蛋,或者鹵肉飯配上荷包蛋,最後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除了鹵肉飯之外還有什麼,因為鹵肉飯之外的東西都被Google過濾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