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電腦入門 >> 硬盤的IDE接口詳解

硬盤的IDE接口詳解

  IDE(Integrated-Drive-Electronics)是現在已經開始普遍淘汰的外部接口,主要接硬盤和光驅,現在使用SATA接口。IDE采用16位數據並行傳送方式,體積小,數據傳輸快。一個IDE接口只能接兩個外部設備。 硬盤IDE接口詳解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

  早期的IDE接口有兩種傳輸模式,一個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個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雖然DMA模式系統資源占用少,但需要額外的驅動程序或設置,因此被接受的程度比較低。後來在對速度要求愈來愈高的情況下,DMA模式由於執行效率較好,操作系統開始直接支持,而且廠商更推出了愈來愈快的DMA模式傳輸速度標准。而從英特爾的430TX芯片組開始,就提供了對Ultra DMA 33的支持,提供了最大33MB/sec的的數據傳輸率,以後又很快發展到了ATA 66,ATA 100以及邁拓提出的ATA 133標准,分別提供66MB/sec,100MB/sec以及133MB/sec的最大數據傳輸率。值得注意的是,邁拓提出的ATA 133標准並沒能獲得業界的廣泛支持,硬盤廠商中只有邁拓自己才采用ATA 133標准,而日立(IBM),希捷和西部數據則都采用ATA 100標准,芯片組廠商中也只有VIA,SIS,ALi以及nViidia對次標准提供支持,芯片組廠商中英特爾則只支持ATA 100標准。

  各種IDE標准都能很好的向下兼容,例如ATA 133兼容ATA 66/100和Ultra DMA33,而ATA 100也兼容Ultra DMA 33/66。 要特別注意的是,對ATA 66以及以上的IDE接口傳輸標准而言,必須使用專門的80芯IDE排線,其與普通的40芯IDE排線相比,增加了40條地線以提高信號的穩定性。 IDE代表著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著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於IDE硬盤。目前硬件接口已經向SATA轉移,IDE接口遲早會退出舞台。

  優缺點

  IDE接口優點:價格低廉、兼容性強、性價比高

  IDE接口缺點:數據傳輸速度慢、線纜長度過短、連接設備少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