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裝一塊大肚硬盤或高速光驅,成為不少電腦玩家近來的實際行動。在實際安裝中筆者遇到了一些問題,同時與身邊的朋友們交流也積攢了一些經驗,在這裡就想把它們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對想裝機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一、安裝雙硬盤/雙光驅的前提
首先要有新增設備的空間。硬盤與光驅都是IDE接口的設備,而現在的電腦內一般都有2個EIDE接口,最大可接兩根雙插頭的40芯硬盤線來掛4塊IDE兼容設備。因此,如果你在電腦內沒有增加過其它IDE接口設備的話,應有足夠的空間留給第二個硬盤或光驅。
其次要當心機箱內電源功率大小。由於不少老式機內所提供的電源輸出功率往往只有200W左右,再加上有不少人購機後又自行裝上了其它一些新設備,如VOODOO類顯卡(筆者就是)、網卡、內置MODEM等等,所以滿負荷的老電源能否再為新硬盤或光驅提供足夠的輸出功率就很值得懷疑了。可別小看這個問題,它帶來的後果輕則死機,重則會使你的硬盤或光驅提前光榮"退休"。因此,筆者認為最好把你的電源換成230W以上。
最後要注意你的主板BIOS是否支持Ultra DMA設備。因為現在的大肚硬盤和高速光驅都已完全支持Ultra DMA標准。而要想發揮出它們速度快的優勢,必須得到主板有效的支持。按理說,Ultra DMA標准都已出來兩年多了,現在的主板當然是沒問題的了。但一些玩家限於條件還在使用一些老主板,如HX、FX、VX及部分TX板就不支持Ultra DMA標准。這樣一來即使裝上了新硬盤或光驅,也只能降級工作在PIO MODE3或PIO MODE4模式下,發揮不出DMA模式傳輸數據快的優勢。所以,對於能夠且有條件把主板BIOS升級的玩家,一定要升一下級再安裝。
二、安裝前的正確規劃及跳線設置
為了能發揮出支持Ultra DMA模式的大肚硬盤和高速光驅速度快的優勢,在安裝時應盡量把它們與老設備(不支持DMA模式)分開,接在不同的IDE接口上(即不共用同一根硬盤線)。可分以下二種情況:
① 加裝第二光驅:可讓新光驅單接一個IDE接口,而把原硬盤和老光驅共用另一個IDE接口,並把原硬盤設為主盤,老光驅設為從盤。(具體設置方法可參看硬盤或光驅面板上所印說明文字或圖形)
② 加裝第二硬盤:可讓新硬盤單接一個IDE接口,而讓原光驅和老硬盤共用另一個IDE接口,並把原光驅設為主盤,老硬盤設為從盤。
如果你的老設備都支持DMA模式,那麼非常好辦:你只需把兩塊硬盤或光驅接在同一個IDE接口上,而讓剩下的一個光驅或硬盤單占另一個IDE接口就行了。至於在同一個IDE接口上把哪塊硬盤或光驅設為主盤或從盤,就全憑個人喜好了。不過一般都是把速度快的設備設為主盤的。
三、安裝工作及相關BIOS設置
固定好正確設過跳線的新硬盤或光驅後,插上電源線和數據線。一般不會插錯,因為電源線接頭部分往往被設計為特殊形狀,錯了是插不進去的。而數據線(硬盤線)一側上有顏色標記(黑或紅色),同時接口處又有數字1或小三角標志,因此只要兩處對上就絕不會插錯。此外,對於安裝第二光驅的用戶,連接光驅和聲卡的音源線可以拔下來用新光驅取而代之。做完這些後,上緊螺絲就可加電進行CMOS有關項目的設置了。設置如下:
①"INTEGRATED PERIPHERALS"設置。如果主板BIOS支持DMA模式,在這裡就會有幾項相關項:"IDE Primary/Secondary/Master/Slave Ultra DMA",可把它們都設成"AUTO",讓主板自動檢測硬盤或光驅是否工作在DMA模式下並進行相應設置。如果主板不支持DMA模式,這一步可免做,不過在安裝完新硬盤或光驅就只能工作在PIO MODE下了。
②"IDE HDD AUTO DETECTION"設置。該項可用來檢測新老硬盤各項參數,並用筆記下來。
③"STANDARD CMOS SETUP"設置。在該項設置中將TYPE(接口類型)設為"User"(用戶),然後填入剛才記下來的參數,就可正確設定好新老硬盤的工作模式。也可把TYPE設為"AUTO",讓主板自動設置,不過這樣會影響將來電腦啟動速度。
設好後,按"F10"或選擇"SAVE&EXIT SETUP"保存設置。退出CMOS後重啟電腦,就可進入WINDOWS系統進行相關設置了。
四、 安裝後在操作系統中進行調試
由於WINDOWS支持新設備的即插即用,所以一般來說,新設備都能被正確識別。新硬盤是不用說了,即使是新光驅,往往也不用再裝驅動程序就可在WINDOWS下正常使用,當然如果准備在純DOS下用它,就還需安裝一下帶來的原驅動程序了。但是能正常工作並不代表已發揮出新設備的潛力。所以有必要在WINDOWS中進行有關設置。不過,對於主板不支持DMA模式的玩家來說,這以下幾步就可全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