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兩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來源歷程
Gordon Moore(戈登·摩爾)在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據報道稱,1965年有一天摩爾離開硅晶體車間坐下來,拿了一把尺子和一張紙,畫了個草圖。縱軸代表不發展的芯片,橫軸為時間,結果是很有規律的幾何增長。這一發現發表在當年第35期《電子》雜志上,是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文章。這篇不經意之作也是迄今為止半導體歷史上最具意義的論文。
在1965年提出“摩爾定律”之後,戈登·摩爾在1968年創辦了Intel公司。又在1990年被布什總統授予“國家技術獎”。直到2001年退休,戈登·摩爾才退出了Intel的董事會。
戈登·摩爾回憶摩爾定律的發現時稱,是因為在寫一篇集成電路的文章時,發現一個芯片的容量會逐年遞增。從60個元件擴展到64000個,每年翻番,而價格上則是相應的逐年遞減,當時買一個元件的價格10年後可買一個集成芯片,這是一個長期推斷。摩爾認為,工藝技術的進步使計算機性能保持幾何級數增長。這種增長非常有規律。由於其可預見性和重要性就被正式定義為摩爾定律:微處理器芯片的電路密度,以及它潛在的計算能力,每隔一年翻番。
為了使摩爾定律更為准確,在摩爾定律發現後10年,1975年的時候,摩爾又做了一些修改。將翻番的時間從一年調整為兩年。正是因為這個定律,“摩爾定律”帶來的經濟學效益,使其成了英特爾公司的發展指針。摩爾定律神奇地靈驗了30多年,連摩爾自己也驚訝不已。
另一種說法
摩爾定律雖然以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的名字命名,但最早提出摩爾定律相關內容的並非摩爾,而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卡沃·米德(Carver Mead)教授。米德是最早關注到摩爾定律所提出的晶體管之類的產量增加,就會引起其價格下降現象的。米德指出,如果給定價格的電腦處理能力每兩年提高一倍,那麼這一價位的電腦處理裝置同期就會降價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