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總額達到6200億人民幣,網民1億1千萬人,其中71%的網民有網上購物的經歷。伴隨著大量網上購物行為的發生,網上欺詐活動也日益猖獗,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消費者“貪便宜、圖省事”的消費心理,通過虛假的網站、華麗的頁面、超低的價格、偽造的證件,大肆騙取錢財。
網絡經濟的虛擬性,使得魚目混珠、泥沙俱下的情況很難避免。在電子商務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的情況下,如何識別網絡騙局,保護自身權益,成為廣大網絡消費者的關注焦點。在又一個“3.15”即將來臨之際,一直關注中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立足披露電子商務領域欺詐信息的專業電子商務信用信息披露平台――中國電子商務法律網的電子商務欺詐信息舉報中心發布了防范網絡欺詐的“十招”技巧,以供消費者在實際網絡交易過程中參考借鑒。
針對網站賣家:
一、檢查資質 檢查網站是否具有合法的ICP證及工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按照信息產業部的規定,提供網絡交易服務的網站如屬經營性網站,必須申請ICP許可證。取得該許可證的條件包括具有工商局頒發的營業執照,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等。各地工商部門也提供了網站的資質證明,比如北京市工商局給備案網站提供了“紅盾”標識,上海市工商局給備案網站提供了“企業營業執照認證”標識。以上標識都能連接到相關政府部門的網站上,並可提供信息核實。
二、檢查網站有沒有公布詳細的經營地址和電話號碼 一般來說,正規的經營網站都會公布自己的經營地址、固定電話號碼等信息,供客戶聯系。
三、檢查網站是否提供實名登記的聯系方式 1、手機。目前,電信運營商提供的不用經過實名登記的電話號碼主要是預付費手機(如移動的神州行、動感地帶,聯通的如意通、UP新勢力)等。欺詐性網站多提供以上聯系方式。如,某網站提供“銷售熱線:0136-6130XXXX 地址:深圳市XX街XX號”,該熱線有兩點可疑,一是將手機寫成固定電話的方式,試圖讓人誤以為是固定電話(撥打該手機時往往是可以打通的),二是手機所在地址與網站提供的地址不同,通過輸入號碼段1366130查詢,該手機為北京的移動神州行卡;
2、小靈通。由於小靈通的號碼段與固定電話一樣,並未實施實名登記制度,難以通過網絡來進行查詢,建議不妨通過撥打區號所屬114台進行咨詢,即可知該號碼是固定電話號碼還是小靈通號碼。若是小靈通號碼,則網友購物需慎重;
3、E-mail。作為有實力的購物網站,聯系E-mail中的“@”後綴與其域名往往是一致的,而不會使用公眾常用的免費郵箱。
四、檢查付款方式 有些網站的支付方式限定為個人銀行卡轉賬,不接受郵局匯款和網上支付。遇到這種情況也一定要慎重。因為通過郵局匯款需要收款人的聯系地址;通過網上支付時,網絡銀行對交易過程有詳細的記錄,一旦發生詐騙,公安部門較容易追查。因此,部分虛假網站的支付方式就限定為個人銀行卡轉賬以降低其風險,而這些個人銀行卡往往都是通過虛假證件辦理的,難以進一步追查;
還有一種更為隱蔽的方式是慫恿用戶進行網上支付,但購物者在進行網上支付操作時其實支付過程並沒有進入網上銀行的支付界面,而是進入了一個偽造的界面,要求購物者直接輸入本人銀行賬號及密碼。這就是典型的“網絡釣魚”了;
為防止“網上釣魚”,一方面不要隨便打開不明電子郵件;另一方面一定要仔細察看網上銀行的域名,哪怕是很細微的差別(如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的域名是www.icbc.com.cn,虛假網站的域名多是www.lcbc.com.cn或www.1cbc.com.cn)。還有,盡量使用銀行提供的電子簽名等更安全的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