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手機應用 >> iPhone >> 蘋果支付Apple Pay究竟是什麼?

蘋果支付Apple Pay究竟是什麼?

   要理解Apple Pay究竟是怎樣的方案,我們首先要回到傳統的信用卡支付系統中去,看看前輩們是如何解決線下支付這個問題的。

  傳統信用卡支付是如何工作的?

  在沒有信用卡之前,利益相關者很簡單,只有2個:

  1.商戶(Merchants)

  2.顧客(Consumers)

  顧客到商戶的商店中用現金來交換商品。顧客隨身持有現金,商戶需要准備零錢來找零。這個購買流程非常傳統。20世紀50年代,有個哥們到餐廳吃飯,結賬時候發現自己沒帶錢,餐廳老板跟他急了,最後他不得不讓他太太大老遠跑過來結賬。事後,他大呼怎麼人和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了?能不能基於信任建立一套賒賬體系呢?於是這哥們創辦了一個名叫食客俱樂部(Diners Club)的組織。凡是俱樂部會員到餐廳吃飯,亮出金光閃閃的VIP會員卡就能賒賬消費。這個哥們名叫Frank McNamara,美國曼哈頓信貸專家。食客俱樂部會員卡就是信用卡的前身。

  食客俱樂部的成功讓很多金融公司看到了機會,覺得有利可圖(刷卡手續費),開始認真干起了信用卡生意。這裡就要引進一個“信用卡組織”的概念。我們現在熟知的卡組織(Card associations)有Visa, MasterCard, American Express,還有,中國銀聯。

  卡組織並不是銀行,他們的角色任務是制定交易條款,保證賒賬可以順利進行。後來卡組織越來越多,他們之間也開始競爭,信用卡積分,飛行裡程兌換等等就是卡組織差異化競爭的產物,這裡就不做展開。

  理論上來說,整個模式的運轉是可以不牽涉銀行的,顧客到店亮出卡片,商戶記一下這筆賒賬,讓顧客簽字,然後定期找卡組織要錢,卡組織又向顧客要錢。如果都是現金周轉很費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用戶體驗差。要做到顧客欠的錢直接從銀行卡裡扣,商戶也能直接把錢收到自己的銀行帳戶中,這事才有可能成。

  於是卡組織就必然的要和各個銀行搞在一起,各個銀行一看這東西很喜歡。銀行和卡組織聯合發卡,一是能有效吸收現金;二是可以收利息呀,搞分期;三是可以收過路費(手續費),當然樂意搞起來。這就形成了現在的版圖:

  1.商戶(Merchants)

  2.收單方(Acquiring bank)–替商戶收錢的金融機構,商戶在他們這開戶

  3.信用卡組織(Card associations)-制定規則

  4.發卡方(Issuing bank)–或者叫開戶行,給顧客發信用卡的金融機構

  5.顧客(Consumers)

蘋果支付Apple Pay究竟是什麼? 三聯

  五方參與者通過一張長85.60毫米、寬53.98毫米、厚1毫米的塑料卡片為媒介,建立起了一種新的信用卡生意模式。在這個模式中,各方利益者均獲得了一部分好處,也相應的承擔了各自的職責。顧客可以不帶現金結賬,發卡方能吸收現金和收過路費,卡組織賺過路費,收單方可以吸納商戶現金,商戶接納信用卡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沖動消費,解決了收現金的各種麻煩。

  信用卡消費的手續費對不同的商家不同,從1%到0.05%都有。公益類,例如學校,公立醫院手續費會低至0%。當然最終這部分費用都轉嫁給了消費者,在國內,手續費的收入分配就是大家熟知的“721分配”,7為發卡方,2為收單方,1為銀聯。關於信用卡的模式就不展開了,大家可以找到很多資料。

  垂涎已久的大蛋糕,兩派競賽開始

  支付到了這個歷史時間點要被革命,只怪這蛋糕太大,太誘人。什麼科技人文的十字路口都是扯淡,在市場經濟中,只有對利益的不斷追求,才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根本動力。用羅輯思維節目的羅胖話說,“每個人都為自己考慮,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雖然聽上去自私殘酷,但真理或許就是殘酷的。

  目前看,垂涎已久的狼分為兩派,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網絡支付派,Apple Pay開啟了新的一派。聽我細細道來。

  支付寶為代表的網絡支付派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代表的網絡支付派,前幾年就叫囂說傳統銀行和金融公司不要數錢數得太爽,我們這些科技移動互聯網公司總有一天要革你們的命。他們為什麼有底氣說這樣的話?這要看他們是怎麼發家的,下面以支付寶為例講解。

  支付寶的模式就是線上支付,這個大家都很熟悉。但如果你對比上面的信用卡的版圖看,就很微妙。在支付寶開戶的過程中,是用戶在支付寶平台上輸入自己的銀行卡、身份信息和銀行預留手機號完成銀行卡綁卡的,在支付寶上的商戶也是一樣的流程。這意味著商戶和用戶都通過支付寶連接,支付寶和各個銀行直接打交道。

  沒錯,這裡面沒有銀聯和收單方啥事,支付寶取代了銀聯,對商戶來說支付寶就是收單方。(嚴格的說,支付寶並沒有完全取代銀聯,支付寶來不及直連的銀行還是通過接入銀聯來提高自己銀行覆蓋率的。)

  隨著支付寶的用戶增多,用戶接受度越來越高,用戶就產生了用支付寶來做線下支付的訴求。支付寶也就開始琢磨怎麼把線下支付這個更大的蛋糕搶到手。支付寶的優勢很明顯:

  1.龐大的網購綁卡用戶

  2.和銀行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

  3.回到線下支付的本質,它只要做到連接商戶和顧客就可以,踢開其他角色,這樣就可以把費率做到很低

  也就說,支付寶作為平台,通過互聯網直接連接了商戶和顧客,踢開了「收單方」和「銀聯」,從而可以降低費率,顧客的錢放到支付寶余額裡,可以干很多事,做到 0費率,甚至補貼給線下商戶。對於銀行來說反正都是被薅羊毛,被誰薅羊毛都差不多,支持支付寶,還可以讓支付寶和銀聯相互牽制。

  等一下,剛才前面介紹的是信用卡的體系,是可以賒賬的,支付寶不行呀?其實這不重要,信用卡做的事簡單來說就是小額貸款,這是銀行的老本行,支付寶也完全可以推出小額賒賬服務。信用卡積分現在也是越來越水,支付寶也完全可以做會員積分體系,秒殺了信用卡的積分只是時間問題。

  說完了優勢,我們來看看問題。支付寶為首的網絡支付派系,最核心,最關鍵的挑戰就線下推廣問題,本質上是線下支付體驗問題。如何讓遍布在各個角落的商戶和顧客群體願意使用支付寶?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它們的一些策略,關鍵點是:

  1.培養網絡支付習慣(打車軟件大戰背後的真正推手其實是財大氣粗的支付)

  2.線下商戶地面推廣,比如給店家低手續費,甚至倒貼錢,幫店家培訓店員

  3.對顧客推廣,例如用支付寶正在弄的支付立減15元,做會員積分

  4.支付體驗創新,例如二維碼支付等

  順便說一句,支付寶主要業務在中國,所以它可以和中國的銀行搞暧昧;如果要做國際業務,就要要和國外銀行搞,全球擴張起來速度比較慢,這是支付寶模式固有的缺點。

  Apple蓄謀已久,破冰來襲

  Apple沒有世界第一的電商平台支撐用戶綁卡,沒有支付平台,也沒和銀行搞暧昧,這怎麼革命,難度好大,看不到未來呀!但Apple手上握著龐大的終端設備呀,或許真的有機會呢?

  在9月的發布會之前,就有傳言說蘋果將推出自己的支付解決方案。傳言有兩種,一是說,蘋果將利用iBeacon和TouchID把線下支付放到線上進行;另一種則認為會是NFC與TouchID的組合。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是蘋果選擇的是後者。

  可在Apple Pay發布之前,沒幾個人能想得清楚怎麼做才能讓這事成。Apple再一次以顛覆式的創新,證明了自己的牛逼!

  有小朋友坐不住了,說你別吹牛逼了,不就是「NFC +指紋」嘛,Google 為首的安卓陣營早就布局了NFC技術,Apple不就是多了指紋驗證,iPhone5s發布指紋識別的時候,早想到了。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太小看Apple了。我上面一千多字的鋪墊絕不是廢話哦。

  讓我們回到傳統信用卡支付的版圖中來看,「NFC +指紋」是挺高科技的,但支付的核心是資金交換,其中涉及多個參與者,錢究竟如何從顧客的iPhone上倒騰到商戶的銀行帳戶裡的呢?

  好,我們分析一下Apple的能力:

  1.Apple學支付寶,去和銀行直連?–Apple一直都沒有和銀行合作經歷,再說全球銀行太多了,一家一家銀行搞太慢。這是第一個死胡同,用戶的卡沒法綁到iPhone上。

  2.Apple推出Apple POS機,成為收單方?–憑借一個公司的力量要說服全球的商戶使用他們的POS機收款沒可能。這是第二個死胡同,沒辦法讓商戶接受新收款設備。

  3.Apple做卡組織,發布iCreditCard?–聽上去都怪怪的,Apple從沒做過信用卡生意,沒辦法去做一個規則的制定者,這也不是Apple所擅長的。

  完蛋,這事根本沒法做呀,從銀行到商戶,什麼都搞不定。沒錯,「NFC +指紋」只是對用戶層面的支付體驗,整個線下支付是一個龐大的設計難題,並非只做好體驗就行。

  目標很清晰,Apple要設計一套完整的支付方案,而且這套方案要在全球范圍內都適用。現在想想看,你還覺得很簡單嗎?

  Apple發現自己最擅長的其實是在支付環節的用戶體驗,它有iPhone,有指紋識別。在支付的體驗上可以秒殺所有對手(Apple Pay的支付體驗確實已經是目前最好的)。Apple下定決心,那就只做我最擅長的東西,其他部分就交給傳統支付體系中的角色來做吧。

  iPhone 上的「NFC +指紋」提供了無人能及的支付體驗,目前只有蘋果可以做到。NFC技術來代替原來信用卡的磁條,指紋來做授權驗證,代替信用卡支付中的簽名。簡單來說,iPhone代替了信用卡塑料卡片,並且省去了簽名。iPhone要代替信用卡,只需要和發行信用卡的卡組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