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防止服務器宕機時MySQL數據丟失的幾種方案,結合實踐介紹了Replication和Monitor以及Failover這三個項目的應用,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對於多數應用來說,MySQL都是作為最關鍵的數據存儲中心的,所以,如何讓MySQL提供HA服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當master當機的時候,我們如何保證數據盡可能的不丟失,如何保證快速的獲知master當機並進行相應的故障轉移處理,都是需要我們好好思考的。這裡,筆者將結合這段時間做的MySQL proxy以及toolsets相關工作,說說我們現階段以及後續會在項目中采用的MySQL HA方案。
Replication
要保證MySQL數據不丟失,replication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而MySQL也提供了一套強大的replication機制。只是我們需要知道,為了性能考量,replication是采用的asynchronous模式,也就是寫入的數據並不會同步更新到slave上面,如果這時候master當機,我們仍然可能會面臨數據丟失的風險。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使用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的原理很簡單,當master處理完一個事務,它會等待至少一個支持semi-synchronous的slave確認收到了該事件並將其寫入relay-log之後,才會返回。這樣即使master當機,最少也有一個slave獲取到了完整的數據。
但是,semi-synchronous並不是100%的保證數據不會丟失,如果master在完成事務並將其發送給slave的時候崩潰,仍然可能造成數據丟失。只是相比於傳統的異步復制,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能極大地提升數據安全。更為重要的是,它並不慢,MHA的作者都說他們在facebook的生產環境中使用了semi-synchronous(這裡),所以我覺得真心沒必要擔心它的性能問題,除非你的業務量級已經完全超越了facebook或者google。在這篇文章裡面已經提到,MySQL 5.7之後已經使用了Loss-Less 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所以丟數據的概率已經很小了。
如果真的想完全保證數據不會丟失,現階段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就是使用gelera,一個MySQL集群解決方案,它通過同時寫三份的策略來保證數據不會丟失。筆者沒有任何使用gelera的經驗,只是知道業界已經有公司將其用於生產環境中,性能應該也不是問題。但gelera對MySQL代碼侵入性較強,可能對某些有代碼潔癖的同學來說不合適了:-)
我們還可以使用drbd來實現MySQL數據復制,MySQL官方文檔有一篇文檔有詳細介紹,但筆者並未采用這套方案,MHA的作者寫了一些采用drdb的問題,在這裡,僅供參考。
在後續的項目中,筆者會優先使用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的解決方案,如果數據真的非常重要,則會考慮使用gelera。
Monitor
前面我們說了使用replication機制來保證master當機之後盡可能的數據不丟失,但是我們不能等到master當了幾分鐘才知道出現問題了。所以一套好的監控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當master當掉之後,monitor能快速的檢測到並做後續處理,譬如郵件通知管理員,或者通知守護程序快速進行failover。
通常,對於一個服務的監控,我們采用keepalived或者heartbeat的方式,這樣當master當機之後,我們能很方便的切換到備機上面。但他們仍然不能很即時的檢測到服務不可用。筆者的公司現階段使用的是keepalived的方式,但後續筆者更傾向於使用zookeeper來解決整個MySQL集群的monitor以及failover。
對於任何一個MySQL實例,我們都有一個對應的agent程序,agent跟該MySQL實例放到同一台機器上面,並且定時的對MySQL實例發送ping命令檢測其可用性,同時該agent通過ephemeral的方式掛載到zookeeper上面。這樣,我們可以就能知道MySQL是否當機,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機器當機,這樣MySQL以及agent都會當掉,agent與zookeeper連接自然斷開
MySQL當掉,agent發現ping不通,主動斷開與zookeeper的連接
Agent當掉,但MySQL未當
上面三種情況,我們都可以認為MySQL機器出現了問題,並且zookeeper能夠立即感知。agent與zookeeper斷開了連接,zookeeper觸發相應的children changed事件,監控到該事件的管控服務就可以做相應的處理。譬如如果是上面前兩種情況,管控服務就能自動進行failover,但如果是第三種,則可能不做處理,等待機器上面crontab或者supersivord等相關服務自動重啟agent。
使用zookeeper的好處在於它能很方便的對整個集群進行監控,並能即時的獲取整個集群的變化信息並觸發相應的事件通知感興趣的服務,同時協調多個服務進行相關處理。而這些是keepalived或者heartbeat做不到或者做起來太麻煩的。
使用zookeeper的問題在於部署起來較為復雜,同時如果進行了failover,如何讓應用程序獲取到最新的數據庫地址也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對於部署問題,我們要保證一個MySQL搭配一個agent,幸好這年頭有了docker,所以真心很簡單。而對於第二個數據庫地址更改的問題,其實並不是使用了zookeeper才會有的,我們可以通知應用動態更新配置信息,VIP,或者使用proxy來解決。
雖然zookeeper的好處很多,但如果你的業務不復雜,譬如只有一個master,一個slave,zookeeper可能並不是最好的選擇,沒准keepalived就夠了。
Failover
通過monitor,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進行MySQL監控,同時在MySQL當機之後通知相應的服務做failover處理,假設現在有這樣的一個MySQL集群,a為master,b,c為其slave,當a當掉之後,我們需要做failover,那麼我們選擇b,c中的哪一個作為新的master呢?
原則很簡單,哪一個slave擁有最近最多的原master數據,就選哪一個作為新的master。我們可以通過show slave status這個命令來獲知哪一個slave擁有最新的數據。我們只需要比較兩個關鍵字段Master_Log_File以及Read_Master_Log_Pos,這兩個值代表了slave讀取到master哪一個binlog文件的哪一個位置,binlog的索引值越大,同時pos越大,則那一個slave就是能被提升為master。這裡我們不討論多個slave可能會被提升為master的情況。
在前面的例子中,假設b被提升為master了,我們需要將c重新指向新的master b來開始復制。我們通過CHANGE MASTER TO來重新設置c的master,但是我們怎麼知道要從b的binlog的哪一個文件,哪一個position開始復制呢?
GTID
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MySQL 5.6之後引入了GTID的概念,即uuid:gid,uuid為MySQL server的uuid,是全局唯一的,而gid則是一個遞增的事務id,通過這兩個東西,我們就能唯一標示一個記錄到binlog中的事務。使用GTID,我們就能非常方便的進行failover的處理。
仍然是前面的例子,假設b此時讀取到的a最後一個GTID為3E11FA47-71CA-11E1-9E33-C80AA9429562:23,而c的為3E11FA47-71CA-11E1-9E33-C80AA9429562:15,當c指向新的master b的時候,我們通過GTID就可以知道,只要在b中的binlog中找到GTID為3E11FA47-71CA-11E1-9E33-C80AA9429562:15這個event,那麼c就可以從它的下一個event的位置開始復制了。雖然查找binlog的方式仍然是順序查找,稍顯低效暴力,但比起我們自己去猜測哪一個filename和position,要方便太多了。
google很早也有了一個Global Transaction ID的補丁,不過只是使用的一個遞增的整形,LedisDB就借鑒了它的思路來實現failover,只不過google貌似現在也開始逐步遷移到MariaDB上面去了。
MariaDB的GTID實現跟MySQL 5.6是不一樣的,這點其實比較麻煩,對於我的MySQL工具集go-mysql來說,意味著要寫兩套不同的代碼來處理GTID的情況了。後續是否支持MariaDB再看情況吧。
Pseudo GTID
GTID雖然是一個好東西,但是僅限於MySQL 5.6+,當前仍然有大部分的業務使用的是5.6之前的版本,筆者的公司就是5.5的,而這些數據庫至少長時間也不會升級到5.6的。所以我們仍然需要一套好的機制來選擇master binlog的filename以及position。
最初,筆者打算研究MHA的實現,它采用的是首先復制relay log來補足缺失的event的方式,但筆者不怎麼信任relay log,同時加之MHA采用的是perl,一個讓我完全看不懂的語言,所以放棄了繼續研究。
幸運的是,筆者遇到了orchestrator這個項目,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項目,它采用了一種Pseudo GTID的方式,核心代碼就是這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meta;
drop event if exists meta.create_pseudo_gtid_view_event;
delimiter ;;
create event if not exists
meta.create_pseudo_gtid_view_event
on schedule every 10 second starts current_timestamp
on completion preserve
enable
do
begin
set @pseudo_gtid := uuid();
set @_create_statement := concat('create or replace view meta.pseudo_gtid_view as select '', @pseudo_gtid, '' as pseudo_gtid_unique_val from dual');
PREPARE st FROM @_create_statement;
EXECUTE st;
DEALLOCATE PREPARE st;
end
;;
delimiter ;
set global event_scheduler := 1;
它在MySQL上面創建了一個事件,每隔10s,就將一個uuid寫入到一個view裡面,而這個是會記錄到binlog中的,雖然我們仍然不能像GTID那樣直接定位到一個event,但也能定位到一個10s的區間了,這樣我們就能在很小的一個區間裡面對比兩個MySQL的binlog了。
繼續上面的例子,假設c最後一次出現uuid的位置為s1,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