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Linux系統,看的是鳥哥的Linux私房菜 基礎學習篇(第三版),還在看書階段中,感覺就是命令和參數難道記呢,還有各種權限設置,先整理了這些常用的命令,以便使用中查閱。
一: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
more /proc/cpuinfo | grep "model name"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root@localhost /]# grep "CPU" /proc/cpuinfo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model name : Intel(R) Pentium(R) Dual CPU E2180 @ 2.00GHz
如果覺得需要看的更加舒服
grep "model name" /proc/cpuinfo | cut -f2 -d:
二: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內存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cut -f2 -d: free -m |grep "Mem" | awk '{print $2}'
三: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cpu是32位還是64位
查看CPU位數(32 or 64)
getconf LONG_BIT
四: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當前linux的版本
more /etc/redhat-release
cat /etc/redhat-release
五: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內核版本
uname -r
uname -a
六: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當前時間
date上面已經介紹如何同步時間了
七: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硬盤和分區
df -h
fdisk -l
也可以查看分區
du -sh
可以看到全部占用的空間
du /etc -sh
可以看到這個目錄的大小
八: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安裝的軟件包
查看系統安裝的時候裝的軟件包
cat -n /root/install.log
more /root/install.log | wc -l
查看現在已經安裝了那些軟件包
rpm -qa
rpm -qa | wc -l
yum list installed | wc -l
不過很奇怪,我通過rpm,和yum這兩種方式查詢的安裝軟件包,數量並不一樣。沒有找到原因。
九: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鍵盤布局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cat /etc/sysconfig/keyboard | grep KEYTABLE | cut -f2 -d=
十: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selinux情況
sestatus
sestatus | cut -f2 -d:
cat /etc/sysconfig/selinux
十一: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ip,mac地址
在ifcfg-eth0 文件裡你可以看到mac,網關等信息。 ifconfig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grep IPADDR | cut -f2 -d= ifconfig eth0 |grep "inet addr:" |awk '{print $2}'|cut -c 6- ifconfig | grep 'inet addr:'| grep -v '127.0.0.1' | cut -d: -f2 | awk '{ print $1}' 查看網關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查看dns cat /etc/resolv.conf
十二: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默認語言
echo $LANG $LANGUAGE
cat /etc/sysconfig/i18n
十二: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所屬時區和是否使用UTC時間
cat /etc/sysconfig/clock
十三: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主機名
hostname
cat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主機名就是修改這個文件,同時最好也把host文件也修改。
十四:使用CentOS常用命令查看開機運行時間
uptime
09:44:45 up 67 days, 23:32, ...
看來剛才確實是網段的問題,我的機器還是67天前開機的。
#系統資源使用情況
vmstat 1 -S m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233 199 778 0 0 4 25 1 1 3 0 96 0 0 0 0 0 233 199 778 0 0 0 0 1029 856 13 1 86 0 0
在眾多的Linux終端命令中,我們應該分類來介紹一下,這裡先說文件目錄類、驅動掛載類、程序安裝類、壓縮解壓類、進程控制類,這裡所有的 Linux終端命令都會被經常的使用到,熟悉這些命令工作中應該能輕松許多。
一、文件目錄類
1.建立目錄:mkdir 目錄名
2.刪除空目錄:rmdir 目錄名
3.無條件刪除子目錄: rm -rf 目錄名
4.改變當前目錄:cd 目錄名 (進入用戶home目錄:cd ~;進入上一級目錄:cd -)
5.查看自己所在目錄:pwd
6.查看當前目錄大小:du
7.顯示目錄文件列表:ls -l (-a:增加顯示隱含目錄)
其中:藍:目錄;綠:可執行文件;紅:壓縮文件;淺藍:鏈接文件;灰:其他文件;紅底白字:錯誤的鏈接文件
8.浏覽文件:more 文件名.txt;less 文件名.txt
9.復制文件: cp 源文件 目標文件 (-r:包含目錄)
10.查找文件:(1)find (2)locate 命令名
11.鏈接:(1)建立hard鏈接:ln 來源文件 鏈接文件(-d:創建目錄鏈接);(2)建立符號鏈接:ln -s 來源文件 鏈接文件
二.驅動掛載類
1.檢查硬盤使用情況:df -T -h
2.檢查磁盤分區:fdisk -l
3.掛載軟硬光區:mount -t /dev/fdx|hdax /mnt/目錄名
其中::modos--FAT16;vfat--FAT32;ntfs--NTFS;光驅--iso9660
支持中文名:mount -o iocharset=x /dev/hdax /mnt/目錄名(其中:x=cp936或
掛載光驅:mount -t auto /dev/cdrom /mnt/cdrom
掛載ISO文件:mount -t iso9660 -o loop xxx.iso /path
4.解除掛載:umount /mnt/目錄名
解除所有掛載:umount -a
5.建立文件系統:mkfs -t /dev/hdxx。其中:ftype:ext2、ext3、swap等
三.程序安裝類
1.RPM包安裝:
(1)安裝 rpm -ivh somesoft.rpm
(2)反安裝(卸載) rpm -e somefost.rpm
(3)查詢 rpm -q somefost 或 rpm -qpi somefost.rpm(其中:p未安裝;i包含的信息)
(4)查詢安裝後位置:rpm -ql somefost.rpm
(5)升級安裝:rpm -Uvh somesoft.rpm
(6)強制安裝:rpm -ivh --nodeps somesoft.rpm 或 rpm -ivh --nodeps --force somesoft.rpm
2.源代碼包安裝:
查閱README
基本用法
(1)配置:解壓目錄下 ./configure
(2)編譯:解壓目錄下 make
(3)安裝:解壓目錄下 make install
3.src.rpm的安裝
四.壓縮解壓類
tar命令:tar [-cxtzjvfpPN] 文件與目錄 ….
tar命令參數:
-c :建立一個壓縮文件的參數指令(create 的意思);
-x :解開一個壓縮文件的參數指令!
-t :查看 tarfile 裡面的文件!
特別注意,在參數的下達中, c/x/t 僅能存在一個!不可同時存在!
因為不可能同時壓縮與解壓縮。
-z :是否同時具有 gzip 的屬性?亦即是否需要用 gzip 壓縮?
-j :是否同時具有 bzip2 的屬性?亦即是否需要用 bzip2 壓縮?
-v :壓縮的過程中顯示文件!這個常用,但不建議用在背景執行過程!
-f :使用檔名,請留意,在 f 之後要立即接檔名喔!不要再加參數!
例如使用『 tar -zcvfP tfile sfile』就是錯誤的寫法,要寫成
『 tar -zcvPf tfile sfile』才對喔!
-p :使用原文件的原來屬性(屬性不會依據使用者而變)
-P :可以使用絕對路徑來壓縮!
-N :比後面接的日期(yyyy/mm/dd)還要新的才會被打包進新建的文件中!
–exclude FILE:在壓縮的過程中,不要將 FILE 打包!
范例:
范例一:將整個 /etc 目錄下的文件全部打包成為 /tmp/etc.tar
[root@linux ~]# tar -cvf /tmp/etc.tar /etc<==僅打包,不壓縮! tar -cvf 目標文件 源文件 (以下同)例如:tar -cvf a.txt.tar a.txt
[root@linux ~]# tar -zcvf /tmp/etc.tar.gz /etc<==打包後,以 gzip 壓縮
[root@linux ~]# tar -jcvf /tmp/etc.tar.bz2 /etc<==打包後,以 bzip2 壓縮
# 特別注意,在參數 f 之後的文件檔名是自己取的,我們習慣上都用 .tar 來作為辨識。
# 如果加 z 參數,則以 .tar.gz 或 .tgz 來代表 gzip 壓縮過的 tar file ~
# 如果加 j 參數,則以 .tar.bz2 來作為附檔名啊~
# 上述指令在執行的時候,會顯示一個警告訊息:
# 『tar: Removing leading `/” from member names』那是關於絕對路徑的特殊設定。
范例二:查閱上述 /tmp/etc.tar.gz 文件內有哪些文件?
[root@linux ~]# tar -ztvf /tmp/etc.tar.gz
# 由於我們使用 gzip 壓縮,所以要查閱該 tar file 內的文件時,
# 就得要加上 z 這個參數了!這很重要的!
范例三:將 /tmp/etc.tar.gz 文件解壓縮在 /usr/local/src 底下
[root@linux ~]# cd /usr/local/src
[root@linux src]# tar -zxvf /tmp/etc.tar.gz
# 在預設的情況下,我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