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正片疊底,正片,負片,通道,色相,色相環等等的相關理論一堆,大家可以從網上查到,原理就不講了。
感覺單通道正片疊底效果應該屬於填充色一類,但卻與填充色又有很大的差異,與照片濾鏡功能也有所差異,運用得當,最大的優點是在疊底後仍能保持比較好的照片通透度,而且簡單易用,特別適合不太熟悉PS操作的朋友,此類方法運用廣泛,配合起來使用比較方便,慢慢介紹吧。
photoshop教程注:以下介紹的為RGB模式下的疊底,與CMYK模式下有所區別
方法一,單通道正片疊底
例一,疊出陽光色。提示:圖片應盡量少漏白,白色不會被疊。
復制一層,雙點新層打開圖層混合選項,選擇“正片疊底”,B通道,調節透明度,完成。如果感覺疊出來的黃色過多,則可以通過降低透明度來控制,如果覺得效果不夠,可多復制幾層進行疊加,還可以選擇其他通道進行混合。為使效果明顯,原稿稍做了過曝處理,以下為原稿。
以下為圖層混合選項的設置樣例:
正疊1次B通道,透明度100%的效果如下
正疊2次B通道,透明度均為100%的效果如下
正疊2次B通道透明度均為100%,再正疊1次G通道透明度為35%的效果如下
從這裡開始,可以感性認識到單通道正片疊底的效果,B通道疊出的是一個黃色,G通道疊出的是一個洋紅色,這個符合色相環的原理(紅對青,綠對洋紅,藍對黃),高光部疊加後,似乎白色沒有起變化,而暗部則附著了單通道的顏色,對比度感覺上加大了,也許這就是因為深色壓住了淺色,而白色不被發生作用的原因吧
例二,疊出淺青黃色。提示:圖片要求盡量少漏白,白色不會被疊
復制一層,雙點新層打開圖層混合選項,選擇“正片疊底”,B通道,透明度50%。再復制一層,雙點新層打開圖層混合選項,選擇“正片疊底”,R通道,透明度25%,OK
好多朋友問我,關於我圖片的後期備注中的正疊反疊是什麼意思。想了好久,最後決定還是把這類方法介紹一下,也省的每次都一一解釋。
關於正片疊底,正片,負片,通道,色相,色相環等等的相關理論一堆,朋友們可以從網上查到,原理就不講了。這種方法與填充色有很大的差異,與照片濾鏡功能也有所差異,運用得當,最大的優點是在疊底後仍能保持比較好的照片通透度,而且簡單易用,特別適合不太熟悉PS操作的朋友,此類方法運用廣泛,配合起來使用比較方便,慢慢介紹吧。
注:以下介紹的為RGB模式下的疊底,與CMYK模式下有所區別。並且只做全局色調調整介紹,蒙板類的局部調整各位自己搞吧。
例三,高光層單通道正片疊底
基於CS4下制作。
同時按下鍵盤中的CTRL+ALT+2選中高光部,CTRL+C復制,
新建圖層命名為高光層,CTRL+V粘貼,建立高光層。
雙點高光層,打開圖層混合選項,選擇正片疊底,透明度100%,B通道。
新建調整圖層->亮度/對比度層(選擇“使用前一圖層創建蒙板”),調節亮度,完成。
如果覺得效果壓住暗部過多,可使用高光反選層進行正常覆蓋,
通過調節透明度,控制合適效果。
注意:先前在第一稿的時候,已經知道正片疊底對白色不會發生作用,所以此樣稿仍然具有特殊性,圖片中白色較少,也就是說,這個方法適用於露白較少的照片,比較理想的是背景為一個漸變過渡。然後主體光感較強的圖片
效果一:黃色
高光層的配置參數如下
黃色效果如下圖
效果二:紅色
高光層的配置參數如下
紅色效果如下圖
如果覺得效果壓住暗部過多,還可使用高光反選層進行正常覆蓋,通過調節透明度,控制合適效果。
建立高光反選層的方法如下:
同時按下鍵盤中的CTRL+ALT+2選中高光部,然後,在PS的菜單中點“選擇->反向(或者同時按下鍵盤中的SHIFT+CTRL+I)”,然後CTRL+C復制,新建圖層命名為高光反選層,CTRL+V粘貼,建立高光反選層。
圖層樣例如下:
黃色效果被高光反選層壓住後的效果如下
紅色效果被高光反選層壓住後的效果如下
如果您對PS比較熟悉,以下是獲得橙色的配置方式,看圖例即可:
橙色配置1
橙色效果1
橙色配置2
橙色效果2
橙黃配置如下
橙黃色效果如下
負片與正片的混合是很好玩的一個功能。效果實在太多,常見於降低圖片反差,高光補色,專色填充,LOMO效果等等。篇幅有限這裡就只舉幾個特點明顯的例子。
在PS裡獲得一個負片比較容易,只要把照片進行反相即可。
方法如下:圖像>調整>反相
以下做了一個縮短B通道的樣例,實現簡易的藍黃LOMO效果,以四種方法制作,獲得同一效果,並加以比較。
方法三:用四種方法簡單制作藍黃LOMO效果
原稿如下:
效果如下:
方法A:調整藍通道的色階,參數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