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談拍攝思路太多,今天來系統的談談後期的學習與方法。首先我個人認為攝影分前期與後期,後期是攝影必不可少的步驟,後期是對前期拍攝的有效增強,但不等於改的面目全非,後期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留痕跡,即讓觀眾一眼看不出你後期的痕跡,一切都是符合視覺和光學效果的後期作品才是佳作。所以,在這裡我們不做是否照片應該後期的探討,直接開門見山,系統談談如何建立後期思路。
第一步:扎實技術基礎
我在做攝影分享課經常遇到影友把後期分享與PS技術分享混淆,這裡我個人認為不能混為一談。 如果你打算學習攝影後期,第一步是去選一個軟件,無論是PS還是 Lightroom 之類,共同需要做的就是你要學會正確使用這些軟件,比如,飽和度怎麼調整,怎麼分層,怎麼建立蒙版,怎麼調色,怎麼分顏色調整,這些初學者自己到網絡搜索一下教學視頻,已經很多大神分享很多技術教程,我們的每周攝影分享課也在堅持偶爾分享一下技術小視頻。
我在之前通過在線教授方式分享Lightroom 如何後期照片時,發現有一些影友連基礎的Lightroom 基礎都是不扎實的,比如,如何放大縮小調整畫筆,這些技術基礎都是通過百度搜索到的,需要自己去學習打牢基礎,否則在看到別人的後期分享案例時,也可能是看不懂的。所以,先不要去談風格,談色彩,談思想,先扎實技術基礎,這是第一步的,無論如何,都是跳不過的一個門檻,也是基礎中的基礎,非常重要。還是老調重彈的建議許多初學者影友不要著急,我在八年前正式決定學習PS的時候,為了磨練基本的基礎,一張照片反復最多後期出30多個版本比較,自己不斷體會一絲改變帶來的效果差,所以,扎實技術之後日後才能靈活應用,舉一反三。
第二步:先建立後期思路,再著手調整
拿到一張照片,不要急著先上手後期,第一眼看過去,首先要學會慢慢梳理自己的後期思路,即一張照片哪裡有問題,所謂後期更多的是對拍攝前期不足的彌補。
1、先看是不是有點曝光不足,或者曝光過度,如果是有,那麼第一步是加減曝光,讓其看上去更舒服,符合視覺的美。至少加多少,減多少,那是個人審美問題,沒有必要統一標准,學會建立自己的個性,這就是第一步。
2、曝光問題解決了再看看構圖問題,先做減法,看看哪裡是多余的,是與整個照片主題無關的元素,如果可以剪裁掉,那麼在不失去比例和美感的前提可以毫不猶豫的剪裁掉。這裡住一個畫面視覺平衡的問題,如果剪裁損失了視覺平衡感,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剪裁照片必須主題視覺平衡感的元素。
3、完成了上面兩個步驟,才是算正式進入後期主題:顏色與光的調整。我個人的習慣是先調整光,最後調整顏色,調整光的意思是尋找光的視覺線,晴天有,陰天也有,每一張照片的光是形成了一個視覺線,也是整個照片的引導線。 這個光未必是可以看到的光線,明暗交疊的也是光,主體物體構成的線條本身也是屬於一種光線,對於初學者而言,不能認死理,學會靈活找光不僅僅是拍攝要領,也是後期的要領。 找到光線之後,一切照片元素明暗調整都是圍繞這個光的主線來調整,該加亮的地方加亮,該壓暗的地方壓暗。 這裡可能又有新人會問,哪裡加亮,哪裡壓暗,我只能無奈的說,這是個人審美與風格問題,沒法定制標准,後期的學習三分是技術,七分也是技術之外的藝術審美了。
4、最後一步應該是才顏色調整,顏色的調整並非面目全非的隨意調整。原則上攝影永遠是寫實的藝術,即你不能改變物體本來的顏色,比如本來是綠色的樹林,你改成了藍色,那就是不合情理的。 但如果把翠綠色稍微壓暗一點,讓其看上去不是那麼扎眼,則是可以的。顏色調整需要分區域分別調整,我常常看到許多影友調色是整體批量調整,把湖水調整藍色的同時,把湖上木船也調整成了藍色,看著總是怪怪的。在把藍天弄的更藍的同時,你不能把地面也調的更藍,所以後期顏色調整必須分區域調整,用調整畫筆分別完善。
第三步:逐步提高審美,形成自己的照片風格
談完技術問題,繼續談談藝術問題。 攝影是個奇怪的藝術,當作記錄來看,就是記錄,當做藝術來品鑒,也有藝術的魅力。上面技術分享時,有幾點模糊概念,比如,告訴了影友如何操刀,但刀切多少,下刀的力度卻不是可以分享的,這都是個人審美的積累,反饋了個人性格與美的喜好,並沒有對錯,自然也沒有標准。 照片從來只有你喜歡或者你不喜歡,沒有什麼誰對誰錯之分。
所以,我建議影友在學習後期時,能系統的同時學習一些藝術層面的東西,厚點一點的文學功底,多一些的美術閱歷,總會讓你看待世界的角度與眼光是與眾不同的。比如,多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方畫,也可以看看國內外好的建築設計作品,再可以看看中國書法線條之間的勾勒的感覺,都是對自己的審美有很大的提升與幫助的。同樣一張照片去拍攝,去後期,不同的人總是有不同的風格,這完全是個人感性層面的因素占據了很大的地位造成的。 拍攝照片一部分是理性的數據與參數,但回歸是作品層面來說,那是一份感性的藝術品,所以,美才是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