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人又靜,面對自己,是一個人最真實的時候,借著這個真實的時刻說一些自己對<學習方法>的一種見解。
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看到一個好作品時很多人常常會問後期了嗎?這色調怎麼調的?拍攝是怎麼設置的?我想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忽略了更重要的東西,
就是這些給人美好感受的作品人的思想?一樣的參數和色調放到另一個圖片上就大有不同,好的攝影後期是對本身作品氣氛的一種渲染,而不是照貓畫虎,
希望看到這個文章的人和我一起繞過這個誤區,我們共同進步,不是教程的教程,深夜拋磚引玉。
先看原圖和效果圖:
1.前期我用卡片機拍攝的幾張圖片(水平有限),選一張自己比較有感覺的。
2.照片較暗,復制一層照片,選擇陰影/高光提亮照片暗部細節(注意褲子部分明顯變亮了)。
3.為提亮的照片建一個蒙板,只要照片的下半部,因為我覺得臉部明暗明顯更有質感,所以不需要提亮臉部。
4.自動色階,我的習慣,這個功能看情況而用。
5.分別調整曲線的紅,綠,藍,和rgb通道,調色我習慣用的工具。
6.銳化。
7.新建一層,填充深藍色,圖層模式為排除,不透明度百分之七十(數值看圖片而定,活學活用)。
8.用可選顏色作為最後的微調,選擇白色讓雲恢復到白色。
9.可選顏色選擇藍色,讓天看上去更藍一些。
10.調整膚色,依然使用可選顏色工具,調整紅色和黃色就可以了。
11.稍微加強一些對比度。
12.合並圖層並復制一層,使用濾鏡——其他——高反差保留工具。
13.更改圖層模式為柔光,這樣做可以加強圖片的銳度,復制的越多,照片越銳利,看情況而用。簡單幾步大功告成。
最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