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技術的不斷完善,手機廠商的旗艦產品都已經在向著5英寸,甚至還有廠商把手機屏幕擴展到5.5英寸、6.3英寸。現在是一個Phablet(平板手機)時代,若把5.5英寸稱為“小平板”也完全不為過,這麼大的手機屏幕,你的雙手Hlod得住嗎?
回到2007年,那個大多數人還在抱著2.6英寸屏幕的N95年代,iPhone所配備的3.5英寸的屏幕贏得不少贊許。可事情還沒完,2010年HTC推出HD2手機時直接把屏幕尺寸推上4.3英寸,如果不是操作系統拖了後腿,恐怕HD2在當時已經成為一個標桿。短暫的平靜後HTC又釋出了帶4.3寸屏的EVO 4G,三星Infuse 4G的4.5英寸緊接其後,更讓人難以忽視的是當時三星推出的實驗性跨界產品——搭載5.3英寸屏幕的Galaxy Note。就連堅持3.5英寸體驗最佳的蘋果也加入到了擴屏的隊伍中,推出搭載4英寸屏幕的iPhone 5手機。但這與當時安卓陣營裡動辄4.5英寸以上的屏幕對比起來完全是小巫見大巫。
有調研表明,5英寸是廣大網友的首選,而4.5英寸緊隨其後,4.0英寸位列第三。其中5英寸是目前各大手機廠商所主推的尺寸,除了眾多旗艦機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千元機加入。當然,正像筆者前面所說的,5英寸機型的便攜性已經十分危險了,集成化更好的產品會更有市場。4.5英寸這個目前看來最中庸的尺寸獲得票選第二名並不令人意外,基本上這個尺寸的機型可以取得最佳的便攜性和視覺效果的平衡,適合男女老幼多種人群,也將是一段時間內市場的主流。至於其他尺寸,3.5英寸大家都覺得偏小了,5.5英寸以上又偏大,所以都並非主流的選擇。
雖然以上只是一小部分人群的手機使用形態,但也的確反映了一個事實:在使用手機中還是會考慮到便攜性,在保證這個方面的同時,屏幕自然是越大越好。有時候,還會因為其他因素而選擇兩款大小存在差異的手機,來實現場景化的需求。可是手機廠商們會止步於此嗎?
在Galaxy Note剛剛上市時,沒有多少人預料到這個5.3寸屏幕的龐然大物的銷量會如此火爆,僅僅是2012年3月間就賣出超過500萬台。而後三星又推出了更大屏幕的Galaxy Note2——銷量依然火爆。當然Note系列的吸引人之處包括了那支特制的S Pen,但是這個系列的熱銷起到的結果卻是促成了另一系列大屏設備的誕生,比如LGOptimus G Pro(5.5英寸屏幕)、中興Grand Memo(5.7英寸屏幕)、華為的Ascend Mate(6.1英寸屏幕)等等。這些設備的尺寸已經不再是人們褲兜能輕松容納下的體積,雖然廠商把他們當做手機來宣傳,但他們真的算是“手機”嗎?拿在手裡打電話,這樣真的合適嗎?
但是廠商並不這麼想,而且他們還做出了一個“曲線救國”方案——為大屏手機提供一個小巧便攜的藍牙通話、短信設備,比如華碩MeMO 171配備的MeMIC、HTC Butterfly所配的HTC Mini以及nubia Z5配備的藍牙外設。甚至還有廠商專門打起制作這類外設的主意,比如Pebble、Metawatch、I'm Watch等等,這些設備俨如不能插SIM卡的功能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手機最基礎的通信(預覽)功能。
那麼,大屏幕手機為什麼會流行呢?其實除了商家需要不斷更新賣點來推銷產品之外,用戶其實也不是傻子,一些在使用中的微體驗還是會帶來一些改變的。自智能手機這種產品出現以來,“代替電腦”就成為一個永恆的目標,所以在處理器、存儲等方面有了飛躍的提升之後,屏幕也需要相應的提升,比如尺寸、分辨率。其次,網絡環境、智能系統的進步,也都是促進大屏幕手機更流行的原因,你可以直接使用手機來上網、看視頻、看電子書、玩游戲,沒有什麼比清晰的大屏幕能帶來更棒的使用感受了。
編後語:回到探討的話題上,多大的手機才是我們用戶真正需要的?只要這個設備的側重點是“手機”,那麼首先它的機身尺寸就需要考慮到適合手持,這是一個底線。當然,因為身材的差異,這個標准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你可以在通常情況下單手使用手機而不會太吃力,就算是合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