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電腦基本常識 >> 選擇蘋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選擇蘋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新的MacBook推出後使得蘋果潛在用戶更加糾結了,原本很多人是在等待MacBook Air更新,結果沒想到更新了MacBook的序列,如此一來形成了MacBook、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三大序列並存的局面,使得很多人都患上了選擇恐懼症,論壇裡更是有很多人在MacBook和MacBook Air之間陷入了無休止的辯論當中,在深入使用了全新MacBook一段時間之後,來說說我的感受吧。

  首先,這不是一篇MacBook和MacBook Air的對比評測文章,因為關注後者的人對於這款產品肯定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就是它的用戶,只不過現在機器“年老色衰”需要升級了,所以我不會去對比,只會去談感受。

  其次,既然沒有對比,也就沒有跑分黨期待的跑分了,我不會去用跑分來說明MacBook的性能,對於實際使用來說這沒有什麼意義,更不會去以此對比三款MacBook序列,因為它們的分類已經很清晰了,不需要用跑分去片面而且生硬的劃分。

  最後,我假定糾結的各位不差錢,否則大家也就不用看這篇文章了,直接去買MacBook Air就好了,畢竟它仍是最便宜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但凡在這兩款產品之間糾結的人,肯定是心裡長草想要多花點錢體驗一下新技術,只是不確定多花的錢值不值。

  尺寸——最適合攜帶

  MacBook Air的用戶長期以來不爽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12寸可選,13寸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稍大,特別是當你看到屏幕邊上那比較大的屏占比就會覺得審美下降了,當然推出12寸的前提是屏幕精度不能下降,所以在這方面MacBook可說是最好的選擇。

  對比尺寸就會發現,MacBook在寬度方面縮短了2厘米,深度方面增加了0.4厘米,大體上來說MacBook用原本MacBook Air 11寸的尺寸,裝下了12寸的高分屏以及全尺寸鍵盤。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意味著你可以把MacBook裝入絕大多數11寸MacBook Air的內膽包,意味著你在攜帶上不會有任何困難,原來買的單肩包依然可以用。盡管我不確定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便攜本,但絕對是你最願意帶著出行的一款產品。

  而重量方面,MacBook比11寸MacBook Air輕了160克,什麼概念,iPhone 6 Plus是172克,相當於為你節省了一部5寸手機的重量。同時它也大體上只相當於背了兩部iPad Air 2而已——沒有人會覺得背個iPad有負擔吧。

  之前一個朋友對我說,對於整天背包在外的人來說,減輕一兩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實際上我現在每天上下班都背著MacBook穿梭在地鐵裡,它確實輕便到一個斜挎包就足以應對,而完全不需要再背雙肩電腦包了,這還只是上下班通勤,如果出差或者旅行,那可以為你節省不少背包空間以及攜帶負擔。

  還有一個細節是,單純上下班的話,從周一到周五我都不需要帶充電器,所以攜帶重量就是一部MacBook而已(好吧,再加一條轉接線),省出來的地方至少能多帶個充電寶吧。

  設計——沒有人說它不漂亮

  老實說MacBook Air憑借超薄的機身就足以吸引眼球了,而MacBook可是又薄了一層,在這個以瘦為美的年代,沒有人會覺得MacBook不漂亮——這還是在沒有打開的情況下。實際上我覺得MacBook最出彩的就是他的B面和C面,相信這也是很多人放棄MacBook Air轉投新品懷抱的一個動力。

  MacBook Air那寬到足以起降飛機的邊框確實有些審美疲勞,MacBook給人的感覺則是把空間利用到了極致——雖然我很少用極致這麼矯情的詞,但當你打開MacBook的時候,你能否定這個詞嗎?

  屏占比提高了,鍵盤區域擴展了,就連觸摸板都擴大到史無前例的尺寸,再加上相比11寸MacBook Air來說幾乎一樣的尺寸,你會有一種暗爽的感覺,這才應該是蘋果產品給人的感覺嘛。

  實際上MacBook對於很多細節都進行了重新設計,同樣是銀色款,MacBook的金屬質感相比以前更細膩,顏色也更柔和,不過這要費點勁才能看出來。外觀上由於接口大幅縮減所以觀感上(我說的是觀感……)更清爽,而極度的削邊處理也讓機身側面幾乎沒有任何富裕的空間,以至於我在側面很努力想找一個位置告訴蘋果攻城獅說這裡可以塞下SD卡槽,但發現居然找不到……

  當然很多人都注意到A面的蘋果LOGO不能發光了,這個淡淡的憂傷你只能慢慢去適應,畢竟你要的是超薄便攜,而不是隨時裝X吧(話說這麼小這麼薄本身不就可以裝X了嗎)。

選擇蘋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三聯

  但是有一個細節可能很多人都沒注意到,MacBook使用了一體式鋁金屬鉸鏈,可能你還不太明白這是什意思,它把天線與鋁蓋整合在一起,從轉軸後部看,以往的黑色部分不見了,而是與機身一體的完整金屬,由此也使它成為第一款全金屬MacBook,從設計上來說這絕對是一大進步,所以我更加不會在意LOGO會不會發光這種事。

  接口——這不是一個槽點

  MacBook發布時很多人都吐槽其嚴重縮減的擴展接口,實際上為了極致便攜的機身與性能,我願意接受這樣的改變,同時我也願意嘗試新技術帶來的進步。

  單純從技術角度講,USB-C絕對是未來的主流,不僅正反可插而且兼容視頻、數據以及充電,以蘋果對技術的追求來說,在MacBook這種定位的產品上沒理由拒絕USB-C的使用。而且我也大膽預測,接下來蘋果的移動設備很可能都會過渡到這個接口,那時你就可以用一個充電器給iPhone、iPad和MacBook充電了——實際上MacBook那個小巧的充電器,線纜是與電源適配器分離的,這是蘋果筆記本第一次這麼干,很可能就是給未來的通用性做准備的。

  當然在攜帶性上,我確實總得帶一根轉接線在包裡,但老實說掏出來的機會並不多,在我使用一周多的時間裡,大部分都是為了讀SD卡,畢竟我的工作還離不開相機,所以我經常感覺如果MacBook要是有個內置SD卡槽就真是完美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iCloud Drive以及各種網盤大行其道的今天,你真的不需要為使用率越來越低的U盤或移動硬盤准備一個標准的USB接口了,至於鼠標,用不慣觸摸板不是還有Magic Mouse,所以說,當你需要移動辦公,特別是從工位到會議室,或者在拿著筆記本采訪的時候,就會發現只拿一個筆記本是最方便的,外接鼠標、U盤都是累贅,你沒有必要為了這些使用率不高的累贅,去保守的植入傳統的USB接口,從這點上來說,我很佩服蘋果設計師的大膽。

  如果你不信我說的,可以買一條轉接線帶著,看看使用率會不會很高。

  Retina屏——其實人眼是最挑剔的器官

  我記得在高分屏剛普及到MacBook Pro的時候還曾有過爭論,認為不看圖片不看電影就不需要高分屏,實際上這是一種主觀臆斷,任何人看到高分屏之後就很難再回去了,所以說人眼真的很挑剔。

  對於我來說,主要工作就是上網以及碼字,按說是對分辨率不那麼苛刻的一類人,但你會發現即便是這種簡單的浏覽或敲字,高分屏都是一種細膩的享受,就像是從粗糙的油墨報紙忽然翻到了印刷精美的256克銅版紙印刷的雜志,這種視覺上的躍升是難以用語言描述的,但肯定是一看就上瘾的,你很難再去看其他普通的屏幕了。

  所以,這塊分辨率達到2340×1440像素的高分屏,絕對是用戶選擇MacBook的首要動力,它在蘋果的12寸屏幕上實現了226ppi這個像素密度,也許你覺得與動辄300、400ppi的手機屏沒法比,但你會像看手機那樣趴到屏幕前看筆記本嗎?所以,毫無疑問Retina是新款MacBook上最酷的部分,它帶來極致細膩的顯示效果,而且越來越多的Retina版的軟件也讓你難以抗拒,像常用的Photoshop和Office都出了Retina版,還別說蘋果自家的一票原生軟件。

  鍵盤——最讓我糾結的部分

  如果說我還有一點點想念MacBook Air的話,那恐怕就是它的鍵盤了,對於厚度僅有13.1mm的MacBook來說,顯然不可能再裝回原來的鍵盤了,所以采用了全新開發的蝶形鍵帽支架,它的最直觀感受就是單個按鍵尺寸增大、穩定性增強以及褒貶不一的極度扁平化。

  實際上在3月份的發布會後我就在現場試用了這款產品,由於我是一個重度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對於筆記本最看重的就是鍵盤手感,當時我對於這款極度扁平的鍵盤有很多的猶豫,但這次長達一周的使用卻讓我打消了這方面的顧慮。

  首先它的定位非常精確,基本上我一篇幾千字的文章都是一氣呵成,而不用擔心被錯誤的按鍵輸入所打斷,大尺寸的按鍵以及略帶內凹的鍵帽形狀都讓我感覺非常可靠,雖然最頂部的一排功能鍵尺寸略小,但用的機會也不多。

  至於說敲擊的手感特別是較短的鍵程,對於以往的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用戶來說的確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我用了一周多的時間之後已經很適應這款全新的鍵盤了,至少它流暢而且不會讓手指感覺很累,也能跟上你的思路,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這就夠了。不過有一點建議,女士別留太長指甲,因為微微下凹的鍵帽是很貼合指肚的,但不“兼容”指甲。

  觸摸板——基本可以告別鼠標了

  與我對蝶形支架鍵盤的猶豫相比,MacBook的觸摸板更好接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