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目前市面上的電源產品普遍存在功率虛標的情況,這就需要我們在選購電源時要具有正確判斷電源功率的能力。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方法能夠准確計算電源的實際額定功率。INTEL的功率分布圖是業內比較認可的功率判斷方法,但國內將該圖標稱在電源銘牌上的電源廠商幾乎沒有。不過專業人員總結出了一種估算電源功率的方法: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兩種電源標准:ATX 2.03版和ATX12V 1.3版。
不同版本電源功率的標准要求也不一樣,
判斷ATX 2.03版功率的方法是:通過+5V最大輸出電流值乘以10,得到大致的額定功率的值,比如+5V最大輸出電流值為25,則為250W。+5V最大輸出電流值30,則為300W。
判斷ATX12V 1.3版功率的方法是:通過+5V最大輸出電流值加上4乘以10。比如,+5V最大輸出電流值為21A,則功率為(21+4)×10=250W。同樣,(26+4)×10=300W,(18+4)×10=220W。"
至於磁放大電源實際功率的計算公式,大致就是:
磁放大電源:+5V的電壓×電流 + …+ 12V的電壓×電流+ … +3.3V的電壓×電流(一共六組電壓的功率相加)
額定功率是廠家按照INTEL的標准進行標注的,它只是一個標准,而更能反映一款電源的實際輸出能力的是“輸出功率”。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以額定功率300W的標准為例,按照INTEL的標准,ATX2.03版本的主要輸出的最大電流值是:+5V=30A、+3.3V=20A、+12V=12A,ATX12版本的主要輸出的最大電流值是:+5V=30A、+3.3V=28A、+12V=15A。
ATX 2.03 ATX 12V
+5V 30A 30A
+3.3V 20A 28A
+12V 12A(峰值14A) 15A(峰值18A)
比較兩種版本的輸出標准,大家可以看到,ATX12V的+3.3V和+12V的輸出要高於ATX2.03,這就意味著,同樣是額定功率300W的電源,ATX12V版本的電源實際輸出要高於ATX2.03版本的實際輸出,即ATX12V的電源,實際輸出能力不止300W,這個實際輸出能力,我們就稱為“輸出功率”,有些廠家稱為“最大穩定輸出功率”。
除了不同版本的實際輸出不一樣外,同一種版本的電源,比如都是按照ATX2.03版本300W標准做出來的電源,實際“輸出功率”也是不一樣的,這個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5V和+12V的輸出,一般還存在峰值輸出這個指標,如+12V,最大輸出是12A,而峰值輸出可以達到14A,在某些情況下,電源可以以峰值電流工作,即高於300W。有些電源還具有過流保護功能,如航嘉磐石355,+5V的保護電流可以達到40A,這就意味著電源的+5V可以超過標准定義的30A,達到40A時才關斷電源。
(2)每個廠家的選材、制作工藝不一樣,實際工作的“輸出功率”也不一樣。選材越好,工藝越精良,“輸出功率”也就可以做得越高。一般而言,實際工作的“輸出功率”可以高出額定功率50~80W。
電源的實際輸出能力受環境溫度的影響
這一點很多朋友可能都不清楚。
一般在冬天,電源的實際輸出要高於夏天。一些朋友在冬天使用電腦很正常,夏天就感覺電源功率不足了,但一般不會想到是環境溫度所導致的。
由於溫度會影響輸出功率,因此對於功率緊張的朋友,選擇一款良好散熱的電源就顯得很有必要,一般來說,風量越大的電源,散熱效果越好。目前大風量電源也很多了,如航嘉冷靜王、世紀之星大風車,風量都在22CFM以上,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何看待峰值功率?
很簡單,就當沒這個概念。峰值功率維持的時間極短,根本不能滿足電腦穩定工作的需要。
如何識別功率?
介紹一個小經驗,用+5V的最大輸出電流值乘以10,就相當於電源的額定功率。如+5V=20A,其額定功率就是200W,再加上50W,就大約是輸出功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