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絡基礎知識 >> 計算機組成原理術語大全(二)

計算機組成原理術語大全(二)

計算機組成原理術語大全(二)

計算機組成原理的名詞解釋及問答題
主機:CPU、存儲器和輸入輸出接口合起來構成計算機的主機。
CPU:中央處理器,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由運算器和控制器構成。
運算器:計算機中完成運算功能的部件,則ALU和寄存器構成。
外圍設備: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包括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外存儲設備。
數據:編碼形式的各種信息,在計算機中作為程序的操作對象。
指令:構成計算機軟件的基本元素,表示成二進制數編碼的操作命令。
透明:在計算機中,從某個角度看不到的特性稱該特性是透明的。
位:計算機中的一個二進制的數據代碼(0或1),是數據的最小表示單位。
字:數據運算和存儲單位,其位數取決於計算機。
字節:衡量數據量以及存儲器容量的基本單位,1字節等於8位二進制信息。
字長:一個數據字包含的位數,一般為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地址:給主存儲器不同的存儲位置指定的一個二進制編號。
存儲器:計算機中存儲程序和數據的部件,分為內存和外存兩種。
存儲器的訪問:對存儲器中數據的讀操作和寫操作。
總線:計算機中連接功能單元的公共線路,是一束信號線的集合。
硬件:由物理元器件構成的系統,計算機硬件是一個能夠執行指令的設備。
軟件:由程序構成的系統,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種。
兼容:計算機部件的通用性。
操作系統:主要的系統軟件,控制其他程序的運行,管理系統資源並且為用戶提供操作界面。
匯編程序:將匯編語言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程序的計算機軟件。
匯編語言:采用文字方式(助記符)表示的程序設計語言,其中大部分指令和機器語言中的指令一一對應。
編譯程序:將高級語言的程序轉換成機器語言程序的計算機軟件。
解釋程序:解釋執行高級語言程序的計算機軟件,,解釋並執行源程序的語句。
系統軟件:計算機系統的一部分,進行命令解釋、操作管理、系統維護、網絡通信、軟件開發和輸入輸出管理的軟件。
應用軟件:完成應用功能的軟件,專門為解決某個應用領域中的具體任務而編寫。
指令流:在計算機的存儲器與CPU之間形成的不斷傳遞的指令序列。
數據流:在計算機的存儲器與CPU之間形成的不斷傳遞的數據序列。
接口:部件之間的連接電路,如輸入輸出接是主機與外圍設備之間傳遞數據與控制信息的電路。
存儲器的容量:是衡量存儲器容納信息能力的指標。主存儲器中數據的存儲一般是以字為單位進行。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字的信息如果是數據則稱為數據字,如果是指令則稱為指令字。
原碼:帶符號數據表示方法之一,用一個符號位表示數據的正負,0代表正號,1代表負號,其余的代碼表示數據的絕對值。
階碼:浮點數據編碼中,表示小數點的位置的代碼。
尾數:浮點數據編碼中,表示數據有效值的代碼。
基數:浮點數據編碼中,對階碼所代表的指數值的數據,在計算機中是一個常數,不用代碼表示。
機器零:浮點數據編碼中,階碼和尾數為全0時代表的0值。
上溢:指數據的絕對值太大,以至大於數據編碼所能表示的數據范圍。
規格化數:浮點數據編碼中,為使浮點數具有唯一的表示方式所作的規定,規定尾數部分用純小數形式給出,而且尾數的絕對值應大於1/R,即小數點後的第一位不為零。
海明距離:在信息編碼中,兩個合法代碼對應位上編碼不同的位數。
馮諾依曼捨入法:浮點數據的一種捨入方法,在截去多余位時,將剩下數據的最低位置1。
檢錯碼:能夠發現某些錯誤或具有自動糾錯能力的編碼。
糾錯碼:能夠發現某些錯誤並具有自動糾錯能力的編碼。
海明碼:一種糾錯碼,能檢測出2位錯,並能糾正1位錯。
循環碼:一種糾錯碼,其合法碼字移動任意位後的結果仍然是一個合法碼字。
桶形移位器:一種移位電路,具有移2位、移4位和移8位等功能。
RAM:隨機訪問存儲器,能夠快速方便地訪問任何地址中的內容,訪問的速度與存儲位置無關。
ROM:只讀存儲器,只能讀取數據不能寫入數據的存儲器。
SRAM:靜態隨機訪問存儲器。它采用雙穩態電路存儲信息。
DRAM: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它利用電容電荷存儲信息。
EDO DRAM:增強數據輸出動態隨機訪問存儲器,采用快速頁面訪問模式,並增加了一個數據鎖存器以提高數據傳輸速率。
PROM:可編程的ROM,可以被用戶編程一次。
EPROM:可擦寫可編程的ROM,可以被用戶編程多次。
EEPROM:電可擦寫只讀存儲器,能夠用電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內容。
快閃存儲器:一種非揮發性存儲器,與EEPROM類似,能夠用電子的方法擦除其中的內容。
相聯存儲器:一種按內容訪問的存儲器,,每個存儲單元有匹配電路,可用於cache中查找數據。
多體交叉存儲器:由多個相互獨立、容量相同的存儲體構成的存儲器,每個存儲體獨立工作,讀寫操作重疊進行。
訪存局部性:CPU的訪存規律,對存儲空間的90%的訪問局限於存儲空間的10%的區域中,而另外10%的訪問則分布在存儲空間的其余90%的區域中。
直接映象:cache的一種地址映象方式,一個主存塊只能映象到cache中的唯一一個指定塊。
全相聯映象:cache的一種地址映象方式,每個主存塊都可映象到任何cache塊。
組相聯映象:cache的一種地址映象方式,將存儲空間分成若干組,各組之間是直接映象,而組內各塊之間則是全相聯映象。


全寫法:cache命中時的一種更新策略,寫操作時將數據既寫cache又寫入主存。
寫回法:cache命中時的一種更新策略,寫cache時不寫主存,而當cache數據被替換出去時才寫回主存。
虛擬存儲器:在內存和外存間建立的層次體系,使得程序能夠像訪問主存儲器一樣訪問外存儲器,主要用於解決計算機中主存儲器的容量問題。
按寫分配:cache不命中時的一種更新策略,寫操作時把對應的數據塊從主存調入cache。
段式管理:一種虛擬存儲器的管理方式,把虛擬存儲空間分成段,段的長度可以任意設定,並可以放大和縮小。
頁式管理:一種虛擬存儲器的管理方式,把虛擬存儲空間等分成固定容量的頁,需要時裝入內存。
段頁式管理:一種虛擬存儲器的管理方式,將存儲空間按邏輯模塊分段,每段又分成若干個頁。
塊表:主存-cache地址映象機制,由查塊表判定主存地址的存儲單元是否在cache中以及在cache中的位置。
頁表:頁式虛存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個頁的主存頁號、裝入位和訪問方式等。
段表:段式虛存管理用的地址映象表,其中包括每個段的基址、段長、裝入位和訪問方式等。
固件:固化在硬件中(如寫入ROM)的固定不變的常用軟件。
助記符:匯編語言中采用的比較容易記憶的文字符號,表示指令中的操作碼和操作數。
偽指令:匯編語言程序中提供的有關該程序裝入內存中的位置的信息,表示程序段和數據段開始的信息以及表示程序結束的信息等,它們並不轉成二進制的機器指令。
尋址方式:對指令的地址碼進行編碼,以形成操作數在存儲器中的地址的方式。
大數端:高位數據和低位數據在存儲器中的存儲次序,將多字數據的最低字節存儲在最大地址位置。
小數端:高位數據和低位數據在存儲器中的存儲次序,將多字數據的最低字節存儲在最小地址位置。
RISC:精簡指令系統計算機
CISC:復雜指令系統計算機
相對轉移:一種形成轉移目標地址的方式,轉移指令的目標指令地址是由PC寄存器的值加上一個偏移量形成的。
絕對轉移:一種形成轉移目標地址的方式,轉移指令的目標指令地址是由有效地址直接指定,
與PC寄存器的內容無關。
條件轉移:一種轉移指令類型,根據計算機中的狀態決定是否轉移。
無條件轉移:一種轉移指令類型,不管狀態如何,一律進行轉移操作。
指令格式:是計算機指令編碼的格式,指定指令中編碼字段的個數、各個字段的位數以及各個字段的編碼方式。
指令周期:從一條指令的啟動到下一條指令的啟動的間隔時間。
機器周期:指令執行中每一步操作所需的時間。
指令仿真:通過改變微程序實現不同機器指令系統的方式,使得在一種計算機上運行另一種計算機的指令代碼。
指令模擬:在一種計算機上用軟件來解釋執行另一台計算機的指令。
硬連線邏輯:一種控制邏輯,用一個時序電路產生時間控制信號,采用組合邏輯電路實現各種控制功能。
微程序:存儲在控制存儲器中的完成指令功能的程序,由微指令組成。
微指令:控制器存儲的控制代碼,分為操作控制部分和順序控制部分。
微地址:微指令在控制存儲器中的存儲地址。
水平型微指令:一次能定義並執行多個並行操作操作控制信號的指令。
垂直型微指令:一種微指令類型,設置微操作碼字碼,采用微操作碼編碼法,由微操作碼規定微指令的功能。
控制存儲器:微程序型控制器中存儲微指令的存儲器,通常是ROM。


為什麼用二進制?
答:容易用數據電路表示,數據運算和存儲方式簡單,是高效的數據表示方式。
運算器中有哪些寄存器?
答:寄存器是運算器中臨時存放數據的的部件。運算器中有存儲數據的寄存器,存放一些中間運算結果等。保存指令的寄存器、運算狀態的寄存器,保存存儲器地址的寄存器。
如何區分ASCII代碼和漢字編碼?
答:ASCII代碼是7位的代碼,在存儲時可以在它前面增加一位形成8位的代碼,增加的位用0表示是ASCII碼,1表示是漢字編碼。
為什麼虛擬存儲器中,頁面的大小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答:當頁面小時,平均頁內剩余空間較少,可節省存儲空間,但頁表增大,頁面太小時不能充分利用訪存的空間局部性提高命中率;當頁面大時,可減少頁表空間,但平均頁內剩余空間較大,浪費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