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風格的照片多以靜物、人物為主題,注重捕捉細節,擅長營造氛圍,前期多以大光圈拍攝,加上合理光線的運用以及留白的處理,以及偏藍、偏青色彩的運用,能夠給人一種干淨、祥和而又充滿生活趣味的感覺。
運用日系風格比較純熟的攝影師有川內倫子、小林紀晴、巖田俊介、嶋本麻利沙、濱田英明等,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去翻閱一些他們的作品。
日系風格大致有如下分類:
一:逆光類
這類照片的共同點是巧妙利用側逆光、正逆光等拍攝手法,整體顏色偏淡,有留白處理。例如濱田英明的作品:
二:膠片類
具體特征是有黑角,對比度偏高。例如濱田英明的作品:
三:環境類
這類照片以純風景或者人物與風景相結合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整體色調淡雅,飽和度低,色彩偏暖,擺脫了大光圈的限制。例如濱田英明的作品:
四:靜物類
這一類與第一類有重合的部分,因為有的靜物也會通過逆光的方式表達。
因此這裡的靜物特指沒有運用逆光手法拍攝的靜物,並且,物也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裡面也包含人物,其畫面特點就是干淨,飽和度低,素雅,大光圈。
有人贊歎日系風格的寧靜與意境,有人抨擊日系風格是白內障的攝影,就我個人而言,這種風格在表達生活情緒上面還是有很獨到的優勢,但看多了也的確會審美疲勞。
在講日系後期之前,先講一些對應關系:
素雅——飽和度
過曝——曲線
安靜——低光壓縮
焦點——黑角
膠片——對比度
清涼——色溫
再看一張示意圖:
什麼叫低光壓縮曲線?
這就是低光壓縮曲線,其特征就是曲線左邊的端點上移。
它可以用來制造空氣感、膠片感、寧靜感,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條曲線。
它可以讓直方圖最左邊的像素向右移動,類似於把整個直方圖往右邊壓縮,因此命名為低光壓縮曲線。
其他術語請查閱我們的新手引導系統:http://www.polaxiong.com/guide
我們先看一張照片(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經過處理之後是:
我們要如何達到這種畫面效果呢?
首先,我們對原圖提亮,這一步的目的是營造輕微過曝的視覺效果:
畫面效果如圖:
曲線工具是我們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其原始形態是一條直線,如果我們需要對畫面提亮,就往左上方拉伸曲線即可。
你可以添加多個錨點,對不同區域的曝光進行調整,例如:
這就表示你只對畫面的低光部分進行提亮操作,而保證高光部分不受影響。
然後,我們再降低畫面的飽和度,同時提高自然飽和度(鮮艷度):
畫面效果如圖:
飽和度工具在日系後期中使用的頻率很高,一般而言,顏色的飽和度越低,其攻擊性就越弱,就越能給人舒適的感覺,反之也成立。
自然飽和度可以看做是“智能飽和度”,在後期中有較為廣泛的應用。
自然飽和度在調節圖像飽和度的時候會保護已經飽和的像素,即在調整時會大幅增加不飽和像素的飽和度,而對已經飽和的像素只做很少、很細微的調整,特別是對皮膚的膚色有很好地保護作用,這樣不但能夠增加圖像某一部分的色彩,而且還能使整幅圖像飽和度正常。
然後,我們再添加一個漸變濾鏡,如圖:
我們再提高畫面的曝光:
效果如圖:
可以看到畫面已經有了光感,如果你覺得桌面的顏色有些濃郁,破壞了整體色彩的平衡,我們還可以使用HSL工具降低桌面的飽和度,HSL工具相對於飽和度工具,其特征就是能夠進行更加精細的調整:
效果如圖:
我們還可以使用低光壓縮曲線:
畫面如圖:
然後我們再使用分離色調工具,為陰影處增加一些青色:
效果如圖:
我們再回顧一下要點:
1、日系風格的特征。
2、日系風格的代表攝影師。
3、日系風格的分類。
4、日系風格的前期拍攝要點。
5、日系風格可能使用到的後期工具。
6、日系風格的處理流程。
日系風格的後期思路如下:
1、首先營造曝光基調,即首先調整基本的曝光。
2、根據需要調整飽和度、自然飽和度(鮮艷度)。
3、營造光線。
4、調整局部色彩的飽和度。
5、根據需要使用低光壓縮曲線。
6、調整色彩(分離色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