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電腦基本常識 >> 促進產品活躍度 陌陌怎麼在一年內運營出千萬用戶

促進產品活躍度 陌陌怎麼在一年內運營出千萬用戶

class="area"> 現在每天已有1/3的消息量出自雙向關注的用戶,陌陌開始構思如何沉澱關系

  虎嗅注:

  陌陌,1歲,移動APP,愛好是撮合近距離的陌生人社交。

  王力,30歲,自稱王老板,陌陌科技運營總監,負責分析、推動陌陌的運營。

  2011年8月,主打陌生人交際的陌陌上線,比微信晚了7個月。這玩意雖然生得比微信晚,卻活了下來;不但活下來了,活得還相當不錯。一年間,官方數字稱攢足1000萬用戶。怎麼做到的?虎嗅此前在《微信,和它的真假敵人》一文中分析過陌陌是怎樣在產品定位上錯開與微信的正面交鋒。但同樣值得留意,卻一直被忽略的問題是,一年來,陌陌產品層面並無本質上的功能進化,而且它從零開始,沒有一個龐大的熟人社區可以導入用戶,但能形成現今的產品氣質,離不開運營團隊的調教,。

  2011年6月,王老板問陌陌創始人唐巖:“這個產品有什麼競爭對手?”唐巖回答當時那個菜鳥:“沒有。”王老板信了。一年後,老鳥王老板還信這句話。“我們跟微信不是一個東西。”

  在媒體上聽了太多關於陌陌的創業經歷與故事後,來看看王老板開的“技術貼”,講陌陌怎麼做運營,講他為什麼選擇在微博做推廣,怎麼看“約炮神器”這個概念,怎麼規劃產品上陌生關系的沉澱。

  以下為王力口述,虎嗅整理:

  最早CEO唐巖在網易當總編輯,我也在網易,負責新聞頻道的微博業務,但我們老早就認識了。他先出來跟團隊開發模型,到去年6月份,產品差不多快要出來了,他就跟我大概講了一下是個什麼東西,邀請我過來做運營。

  說實話,當時我從來沒做過運營,也不懂什麼移動互聯網,從沒用過智能手機,我只用諾基亞來打電話和發短信。微信、米聊,我從來沒用過也完全不知道。但唐巖覺得一開始創業,這些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大家價值觀上比較一致,容易溝通。

  陌陌上線一年,運營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營銷推廣;積累了一部分用戶後,需要去考慮社區生態,去維護和把關、建立邏輯,判斷什麼樣的用戶是需要被留下、激發他的活躍性,什麼樣用戶需要被過濾掉,相當於內容建設階段;第三階段是品牌提升階段,讓市場對它的功能的認知不再像現在這麼單一。這需要產品調整,讓用戶產生更深層的互動。

  明年我們在產品上會做比較大一個改進。現在我們每天有1/3的消息量是雙向關注的用戶發出來的了,這就意味著它已經有一定關系沉澱在裡面。那我們就需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空間和內容,更多層次的溝通,來讓他們產生新的互動。

  陌生人社交是個偽概念,任何一段社交關系的開始都是陌生人,我更願意用移動社交來稱呼陌陌。

  為什麼扎在新浪微博做運營

  一開始也談不上什麼運營策略,我比較討厭這些虛了吧唧的詞匯,就是一步步摸索著走。8月產品剛上線,是面臨推廣這麼一個階段。最初我們只有iOS版本,推的時候發現iOS渠道非常窄,也沒什麼第三方市場,就有一些威鋒、91等垂直類的網站和專門做APP推薦的網站,還有一些是cpc廣告什麼的。

  但我很快發現這些渠道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性價比非常低,折合下來單個用戶的獲取成本在六七塊錢。當時我們很窮的,啟動資金也就100多萬。第二個是,不能作為一個持續的推廣方式。像威鋒這種網站,在論壇置頂做一個禮拜的廣告也就到頭了,沒什麼繼續做的價值,盤子太小。

  所以當時我就覺得,一定要找到一個能夠符合以下條件的渠道:1,盤子比較大,用戶基數大,可以持續推廣。2、花費比較少。我當時想了兩個東西,一個是QQ空間,一個新浪微博。其中QQ空間的用戶年齡偏低,不是我們的目標用戶。所以我覺得應該集中在微博上做一些推廣。

  在微博上,我們一開始就是發點傳統信息,說有這麼個產品上線了,找了一些朋友幫忙推了一下。當時前十來天的下載量是每小時大概幾十個,做了一些推廣之後,每小時最多能有幾百。我覺得這個路子是對的,但肯定要換種效果更好的形式,把產品放到一個場景裡去講故事。這就讓用戶置身那個場景的時候,可能會想的起來要去用。比方說,旅游時可以尋找當地的中國人,可以獲取幫助啊,咨詢問路啊什麼的。

  微博只有140個字,我必須在一個很短的故事裡告訴用戶,產品在一個環境裡能幫你能實現什麼。用戶很聰明的,你給個提示他會聯想。當時也正好趕上新浪微博的增長高峰,傳播效果非常好,我來提供內容,把那些營銷賬號用作平台,就按他們的價格體系來合作。

  這個推廣手段性價比非常高,算一下單個iOS用戶的獲取成本也就幾毛錢。陌陌從上線之後一個月左右開始密集做的這個,每天都會做不同的推廣,根據不同時間段來做一些調整。

  同期,微博、人人網、QQ空間、開心網我們都做了一些,但效果都沒有微博好。QQ空間的點擊量很高,但轉化率非常低。於是,我們在新浪微博上的營銷持續了很長時間。新浪微博聚集的人群相對質量比較高,我還特意針對女性用戶做了一些推廣,用一些她們喜歡的情感方面的文案,所以我們的起始用戶裡女性比例很高。

  運營視角看產品

  活躍度是由產品本身決定的。也不是說把互聯網產品移動到手機上就能叫移動互聯網產品,LBS才是移動的。

  最開始,唐巖跟我說做的就是一個移動端的QQ。他講得很簡單,但為什麼我當時一聽他講就覺得很興奮,就是因為它首先距離成本是可知的。在這個基礎上,再去找跟自己興趣愛好相似的、可能有工作往來的、可能在某一方面能幫到你的,線上關系到線下關系的轉換也就非常方便。

  我們這代人最早的社交關系都是依托於父母、同學、工作,不太可能認識跟自己完全沒關系的人。但每個人都有一種欲望是脫離現有圈子,拓展新的社交關系。我2000年上大學第一次接觸QQ,加了幾個同學就覺得沒什麼樂趣了,太熟了,沒什麼可說的。後來就用QQ的查找功能找也在海澱區的女孩子聊天。為什麼選海澱區呢,我當時在北航上大學,見面的成本比較低。當時,QQ對我拓展社交關系起到很大幫助。但現在慢慢這一塊又不太方便了。

  做陌陌,我們就想什麼是社交,社交的核心是什麼?一定是建立線下關系。你的社交行為不可能永遠只在純線上來完成。文化基因又讓中國人不願意跟陌生人在線下直接建立聯系,所以需要線上有個情感鋪墊。騰訊已經幫中國人鋪好這個路徑了,線上先聊天,線下見網友。但騰訊和其他社交產品有個問題:線上到線下的轉化比較費勁。以前我們看到的產品,轉化社交關系都費勁,為什麼衰落了?聊了半天發現不在一個地方,你在廣州我在北京,見面太難。純線上關系沒有信任感。哪怕是最好的朋友,經常不見面也會疏遠。

  我一開始來的時候,產品那邊的想法是做一個很輕量的產品,每個用戶除了頭像、基本注冊資料之外沒有太多東西。但我就覺得作為一個社交產品其實是還原現實社會,應該讓大多數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同社交優勢也在上面體現:有的人可能是長得很美頭像很漂亮;有的可能是教育背景是名校畢業的;有的可能工作背景在500強,是高管;還有的比較有內涵有思想有趣味,可以綁定微博、豆瓣來展示。當時我就是覺得這個社交產品,如果是我來用的話我就不知道怎麼用,我長得不帥,又不能靠照片吸引人,但我有別的東西希望別的用戶能知道的。討論之後,我們還是把這些東西加進1.0版本裡去了。

  用什麼手段促進產品活躍度

  盡管好多人在網上講人工手段怎麼運營活躍度,我個人覺得都是扯淡。我只是判斷,一個社區的活躍取決於女性用戶的活躍,女性用戶的活躍取決於她在這裡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社交需求,第二能不能規避一些冒犯、騷擾,給女性安全感。所以我們安排了一個七八人的團隊,每天處理舉報信息。每天我們收到2萬個左右的投訴,基本上都是1個小時內處理掉。

  關於“約炮”這個東西,我們從來沒有主動宣傳過。但一個社交產品,有一堆漂亮女用戶,又主要是點對點交流,地理位置又近,很自然被往這個方向上引,媒體又喜歡噱頭,就給放大了。

  我對約炮神器這個稱呼沒什麼特別反感,我是83年出生的,那一年嚴打,很多人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有更多的自由選擇,這是個好事情。我也不喜歡談論道德,我只相信自由的價值。

  我介意的是這對我們產品是個比較狹隘的理解。我們每天收到2萬條舉報,但每天有接近5000萬條信息,270萬活躍用戶,而且舉報量裡的有效舉報實際上也不到一半,這就說明其實陌陌上面不全是騷擾,不全是所有人天天在上面聊一夜情。我們一再跟大家強調,這上面的用戶是有更多復雜關系和訴求的。

  但這種品牌形象完全靠公關是不大可能徹底改變的,除非你產品做很大調整,現在提供一個熟人通道,不再走陌生關系的主線。不過我們也會加大對市場的重視。

  這個月,陌陌會推的2.0版本,主要功能點就是增加基於地理位置的群組。我們跟米聊那種雜亂的大廣場或者微信那種純粹的熟人圈不一樣,我們的機制非常嚴格,一開始只允許20個人,不活躍的我們會淘汰掉,有群組管理員的概念,每一個群的建立和編輯都需要人工審核,確保最終呈現的是真正有價值的群組。我想做的是基於地理位置的關系沉澱。比如基於小區的業主群組,業主都能加進來,方便聯系,一起聊子女、物業、生活的問題。以前有業主有QQ群,但那個你拉人進來很不方便,有LBS就不需要了。通過陌陌群組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鄰居,慢慢轉化成熟人關系,慢慢恢復城市的社區文化,可能確實能改變一些人的生活,幫到很多人。

  群組的運營工作要更復雜。這個群組會需要我來建立、引導,包括我希望它呈現什麼形式,我會做出一整套邏輯出來。陌陌的運營團隊也還需要加人。現在公司60人,運營也就12人,不多。

  下一階段:沉澱關系,死磕LBS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