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汪文品)近期,中國銀聯首次明確2014年7月1日之前,逐步將非金融機構銀聯卡交易全面遷移至銀聯網絡。銀聯如此大手筆“插足”第三方支付市場意在規范市場、防范風險?市場普遍質疑。
據媒體報道,有第三方支付機構預測2014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網上支付總交易額將達8萬億元,由此衍生的手續費也將達到240億元,第三方支付企業難以承受。卻恰恰是這百億手續費讓各方厲兵抹馬,銀聯加快布局一舉攬下了支付卡清算市場。
■事件聚焦
銀聯壟斷利益動搖 鐵心收編第三方支付
據悉,銀聯在近期董事會會議上提出的工作目標是“2013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非金機構(主要是“第三方支付”)線下銀聯卡交易業務遷移,統一上送銀聯轉接”;“2014年7月1日前,實現非金機構互聯網銀聯卡交易全面接入銀聯”。
8月13日,銀聯已開始行動:召集52家與其達成協議關系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銀行卡收單業務運作與收單辦法解讀會議,表示跨法人交易發送方式不得繞過銀聯。
截至2012年底,全國銀行卡收單機構249家,其中獲准從事銀行卡收單業務的非金融支付機構44家。去年12月銀聯印發的《關於規范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簡稱17號文)指出,29家非金機構與17家主要成員銀行的銀聯卡業務接口超過630個,平均每家非金機構連接12家主要成員銀行,平均建立接口22個。在多頭連接方式下,非金機構普遍繞開銀聯網絡,采取各種不合規手段開展業務,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成員銀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