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及其的枯燥,但是極其的經典與專業!提供給對圖片要求精益求精的設計人士學習借鑒。印刷圖片要求是所有圖片輸出的F1方程式!此法適用於圖片處理專業人士。
印刷系統怎樣制作高質量的圖像
當前多數印刷單位都配備圖象制作桌面系統,但由於不少單位尤其是中小企的圖象制作人員,技術水平仍不高,兼受其它客觀因素影響,許多彩圖的制作和印刷質量,未能令人滿意,與國際上出版物的印刷水平相比尚有一段距離,只能算為中下水平。不僅聽到許多美編、攝影師等抱怨現在的畫報、畫冊、期刊雜志的彩圖印刷質量不好,不能還原原稿,色彩嚴重失真,有的色彩成了圖案色塊,有的明暗、層次顛倒,甚至一些印前制作工序把底稿上的人物、風景等色彩搞得嚴重偏色,凡此種種弊病,除了一部分原稿本身質量差外,大部分乃由掃描分色技術不當引致。這一是印前制作工序采用低檔次的平台掃描儀(約占20%左右)、掃描分色質量低劣;二是因操作人員缺乏理化概念和標准化還原掃描分色的操作方法,只依靠屏幕色彩作主觀調整,使高檔專業掃描儀和電分機高端聯網的先進技術和強大功能沒被充分發揮;三是操作人員缺乏審美水平和對原圖的正確分析能力,不能根據各類原稿的特點進行正確的參數設置和恰如其分的調整。當然,也有極少數是客戶不懂行而又瞎指揮造成的。
實踐證明,彩圖復制印刷,其掃描分色技術是質量好壞的關鍵,因為一方面是當前的計算機制版要把仿真式彩照、反轉片等圖象藝術的輸入,首先都要經掃描轉化為數字圖象,才能在印前系統的數字化工藝流程中傳遞,在這個掃描、轉化過程中,有兩個關鍵技術需掌握好,一是如何應用掃描儀,從一開始掃描時就從原稿中獲得最好的顏色層次信息;二是從掃描儀輸入的圖象文件通常是RGB格式,在輸出分色片前,需將該文件轉換成CMYK格式,即色空間的轉換,這一步是分色處理的關鍵。它要根據油墨、紙張等印刷適性,設定網點擴大值、灰平衡參數、黑版階調,以及選擇GCR還是UCR分色模式,只有正確設置好這些參數,才有可能輸出高質量的分色片。另一方面是掃描分色有技術性,又有藝術性,既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原稿,從技術方面合理設置和調整灰度平衡、階調反差、顏色校正和清晰度等參數,又要從審美方面處理色彩的基調、飽和度、空間距離、明暗、光影變化等關系。操作人員這兩方面的水平高低對產品質量影響極大。因此,要提高當前彩色印刷品的圖象質量,必須下決心弄好掃描分色這一關鍵技術,提高操作人員的素質水平。下面就當前計算機制版中顏色、層次、階調處理中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法作簡要介紹,以供參考。
處理好攝影圖片的反差
一些客戶反應,攝影圖片印刷品的反差處理不好,有的高光不亮,暗調不暗,圖片光度感不強,反差效果不好;有的高光一片白,暗調一團黑,兩端層次損失太多,這裡既有網點復制先天不足的客觀原因,也有掃描分色時的階調設定和調整不當的主觀因素。因當前攝影創作中,用各種前期和後期的加工來強調影調、色彩的對比,用不同的鏡 頭和技法誇張形象。目前高質量的照片,最大密度可達2.50,能有效表現出層次范圍0.20-2.20。彩色反轉片的最大密度3.50,正常曝光的有效密度范圍0.20-3.20。而彩色復制因受紙張、油墨等印刷適性制約,高級塗料紙印刷品所能再現的階調范圍最大密度只有1.8-1.9。為此,復制時必須把稿的階調范圍壓縮,經壓縮必然損失一部分層次,所以印刷品不太可能再現高質量攝影圖片的反差效果,尤其是彩色反轉片。復制只能盡量充分利用紙張的白度和四色油墨迭加的最大密度此色彩空間,達到最大的印刷密度反差和視覺上的明暗對比度,這方面應向客戶說明,令他們理解。
此外,亦可從掃描分色的階調設定和調整上加以改進,這裡的難度在於一需將千變萬化的原稿階調范圍壓縮調整到印刷品能再現的階調范圍內;二是壓縮調整每張原稿時,要能確定甚麼部位的層次該壓縮,甚麼部位的層次該突出,以便強調主體部分的層次,並能斷定把它強調和壓縮到甚麼程度為最佳。這既要有對原稿的分析能力,又要有正確的操作方法,一般解決方法有以下幾點:
1.當前許多高質量攝影圖片密度范圍很大,無法完整放入組件的線性區。因此,首先要根據每張攝影圖片的密度反差和色調厚薄情況,確定最亮(最白)和最暗(黑部位)為階調設定的起點和終點,並盡量做到把原稿密度范圍對應調定在分色片的最大網點值上,使印刷品的反差盡可能接近圖片的反差。
2.白場設定既不能太平,太平會令印品高光發灰不亮。又不能太嶄,否則會令高光層次損失,以及信號噪聲大,容易產生顆粒粗,其要領是:
(一)以中調為主,密度反差標准的圖片,極高光定絕網,而把需要層次的高光設定為基礎白,即膠印為C5%、M3%、Y3%;OPP膜凹印為C7%、M5%、Y5%。
(二)以亮調為主,色密度淡薄的圖片,則白場設定網點值可稍大些,以最亮最白處設定基礎白,以加深亮調的顏色層次。
(三)以暗調為主,色密度深厚的圖片,可把次高光定絕網,以突出高光的亮度和減淺(提亮)中調。
3.黑場設定既不能太淺,太淺會令印品暗調不厚實,力度不夠;又不能太深,太深會令印品暗調漆黑一團,層次升級。其要領是:
(一)密度反差標准的圖片,要還原復制,黑場設定應選擇圖片暗調純黑色部位,透射稿密度設定為2.70-3.00,彩色照片密度設定為1.80-1.90。基礎黑膠印工藝為C95%-98%、M85-88%、Y85-88%、K75%-80%。OPP膜凹印工藝為C90-95%、M80-85%、Y80-85%、K65-70%。
(二)密度反差小,色調淡薄的圖片,要加深復制,黑場設定則應選擇圖片次黑部位,透射稿密度設定為2.30-2.50。彩色照片密度設定為1.50-1.60,設定基礎黑。
(三)密度反差大,色調厚重,要減淺(提亮)復制,可選擇圖片最深最黑部位,並可加大設定密度值,透射稿密度設定為3.00-3.50,彩色照片密度設定為2.00-2.30,設定基礎黑。
4.暗調復制成敗的關鍵在於正確的黑版設定,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是操作員沒有重視對黑片的設定和調整;二是多數圖片的暗調偏色,往往找不到中性黑色,影響黑版設定的准確性;三是黑版都是采用短價調骨架曲線,即在C版50%處出小點,因而造成圖片中間調層次不夠,立體感不強。實踐證明,有效使用黑版,既可增強圖片反差,又可以增強暗、中調層次。其要領是:
(一)黑場選點應盡量選在黑色物體的中性黑部位,保證黑版網點值設定的准確性。
(二)黑版網點值設定:膠印工藝以75%-80%為佳。OPP膜凹印工藝為65%-70%。
(三)黑版的有效使用,不是單在三原色上增添黑版,而是要與UCR相匹配,應在黑色部分適量減少三原色汨墨量,以便為增加勻實的黑版騰出地方,用黑版拉開暗調層次,加強攝影圖片反差。一般去除20%、C78%、M68%、Y68%、K90%。
(四)黑版的起始點延長至C版的35%-40%處出小點,則可增加圖片的中、暗調層次和立體感,當然黑版調子延長,色彩部分也會加深,要注意作相應減淺。
處理好彩圖中的白和黑
彩圖中的白色和黑色不僅是畫面中的重要色,而且有了黑、白色調,便顯得色彩厚重純正。色彩學家認為,世界上沒絕對白,也沒絕對黑。無論「白」得如何亮,或「黑」的怎麼暗,它都帶有某種色彩傾向,但在具體畫面上,可出現誇張的白和誇張的黑。因此,我們復制時定要重視彩圖中的黑白色調,這是提高圖象藝術效果的重要一環。
目前多數操作人員只重視對色彩的調整,而忽視對黑、白色的處理。因而常把白色物體處理成一片白,完全失去白色物體的層次質感;把黑色物體處理得漆黑一片,突出不了黑色物體的層次質感,此問題的解決方法為:
1.提高對彩色圖片中的白、黑色調重要性的認識
大家都知道,黑白照片要比彩色照片更具視覺力度,因黑白間的反光率之差比任何色彩間的大得多。據科學家測定,色彩間的對比,即使是最強烈的原色間或互補色間的對比,都要比黑白間的對比弱得多,如紅綠並列與黑白並列相比,前者只能達到後者的40%,紅藍平列與黑白平列相比,前者只能達到後者的23%,藍綠並列與黑白並列相比,前者只是後者的19%,這就是為何黑白作品有時要比彩色作品來得明快。因此,掃描時處理好彩圖中的白和黑,不但能逼真表現各種白色和黑色物體的層次質感,且能突出視覺上的明暗對比度。
2.處理白色物體的要領
白色在色彩學上稱為極色,處理好彩色圖片中的白色,不僅能表現出各種白色物體的質地特性,而且白又能醒目,在亮處賦予光輝。
(一)彩色攝影圖片中的各種白色物體,因受光源色影響,其色調變化極為豐富,處理前需先充分理解各種白色物體的質地特性,然後按不同質地特性調整處理,如:白紙、白雲、白花、白綢、白玉、白瓷等,其質地特性不同,設定調整時應有所區別。白紙的白,可處理得輕薄些;而白玉、白瓷的白,則要表現出玉質感和瓷質感,如一些影青、天青和白釉等單色瓷器表面光潔細膩,要再現出此種質感,掃描設定時,應保持高光區的青灰色層次。然而,有些這類瓷器畫冊,多把亮、中調為主的各種白瓷碗,白瓷花瓶等器具的瓷色,印制成了一片白,像白紙般淡薄,亮調只有3%-5%的C版,M、Y版都是絕網,有幾幅連C版都絕網,完全失了瓷質感。
(二)美術類圖象藝術品的白色更有特點,例如油車、水粉畫中、白色是用顏料覆蓋於它色之上來體現的,白色既白又有質感。因此,設定時要用三原色組成中性白來表現,只能把局部極高光絕網。而水彩畫,白色是靠留出水彩色本身的白色體現的,每幅水彩畫至少有一處是純白,這樣才能令畫面亮麗、清晰。因此,設定時對局部高光白色可以絕網。達芬奇曾說:「一幅畫中最白的地方要像寶石那樣可貴。」意思是說白的地方在畫上是極少的,是畫家追求的一種特殊效果。因此,掃描設定時,一定要把它精心表現出來。
(三)當前許多印品的白色物體經常出現偏色、露色,這是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