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聳人聽聞的話,未來沒有什麼不是媒體,也沒有什麼不是廣告。一切產業皆媒體,一切內容皆廣告。”——羅振宇
上面這句話是羅輯思維的羅胖說的。確實,在當下的環境裡,幾乎沒有什麼內容不是廣告,而任何企業和任何個人都可以做自媒體,真正是處處皆媒體。所以,今天想說說遍布互聯網的自媒體以及自媒體的盈利模式。
前不久,自媒體數據調查結構出了一份自媒體人生存狀態報告,這份報告顯示:很多人因為工作的原因開始做自媒體,而更多的人是因為個人興趣愛好做自媒體。約70%的自媒體人做自媒體的時間不超過兩年,超過半數的自媒體沒有盈利。即使有盈利的自媒體人,超過60%月營收不足萬元。
除了盈利狀況不佳,自媒體還面臨盈利模式單一、缺乏成熟的商業化盈利模式等問題。調查發現:約32%的自媒體主要通過原生廣告(軟文)盈利,35%的自媒體主要通過廣點通、頭條號廣告等平台廣告分成盈利,這兩種盈利模式相加占比近70%。
換言之,除了平台廣告分成和發布軟文,絕大多數自媒體缺乏有效盈利手段。
仔細分析來看,當前自媒體盈利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依靠自媒體本身的內容和渠道賺錢,二是靠流量分成從各個自媒體平台分錢。
這兩大類盈利模式又可以按不同方向細分成不同的盈利方式。
一、靠流量分成從各個自媒體平台分錢
對於自媒體大號來說,坐擁的龐大粉絲量,依靠流量從自媒體平台獲得廣告分成,這類盈利手段從執行上來說比較簡單。微信公眾平台內、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客戶端、網易客戶端等都有針對自媒體廣告的分成機制。
拿微信公眾平台來說,廣點通在微信公眾號底部投放廣告鏈接,按照點擊CPC(cost per click)廣告計費方式給自媒體運營者分成。這種自媒體盈利方式雖然簡單,但是收入卻並不高。
即使是每日PV都10W+的大號,按照PV值0.005元算,每天收入只有500元左右,每月收入也只有1.5W。何況,一般的自媒體號想要達到10W+的每日PV非常難。
今日頭條、搜狐和網易客戶端的分成機制基本與此相同,稍微有區別的是百度百家。百度方面會從自家的其他平台為百度百家引流,甚至促進與相關企業和平台對接,將流量變現。
二、依靠自媒體本身的內容和渠道賺錢
當前大多數盈利的自媒體都是依靠自媒體本身的內容和渠道賺錢,而未來自媒體成熟的商業化盈利模式也必然會從其中誕生。
這一盈利方向可以細分為原生廣告盈利和除廣告之外的衍生盈利方式。
1、原生廣告盈利
現在大多數自媒體都是依靠接各式軟廣(公關稿)和硬廣來盈利。根據具體的廣告內容也有進一步的細分:一般性軟廣/硬廣和內容廣告化(高級軟廣)。
接軟廣比較知名的微信公眾號比如視覺志,在某自媒體廣告交易平台上其單條廣告的定價高達5萬元。視覺志2014年一年的軟廣收入就達到幾百萬元。
但是軟廣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這要求自媒體運營人有較強的原創能力,或者說是內容再生產/編輯能力,能夠產出與自身賬號調性相符合的軟文。而硬廣就要求極強的粉絲粘性,並且頻率不能太高,否則用戶體驗下降、用戶流失,將得不償失。
內容廣告化
真正高級的軟廣就是讓看的人既記住了品牌內容又看不出這是品牌軟廣,或者說讓看的人即使知道這是廣告,卻依然興致勃勃地去看。這就是內容廣告化,或者說廣告內容化的過程。
現在有很多自媒體大號接廣告,都是采取這種方式。畢竟,無味的軟廣和直接的硬廣對用戶體驗的傷害太大。
這種更高級的軟廣,做的最早也是最出名的就是顧爺的不嚴肅科普圖文。顧爺的為支付寶定制的一篇軟廣《梵高為什麼自殺》簡直像是教科書一般的存在。這種基於深度定制化的廣告,越來越多,像徐老師的“深夜發媸”近來的廣告都是這樣的不嚴肅科普圖文式的定制化內容的廣告。
視頻類的大號“一條”的原創視頻短片的內容廣告化,比起不嚴肅科普圖文的定制化要更強,也更加有吸引力。
2、除廣告之外的衍生盈利方式
除廣告之外的衍生盈利方式也可以細分成兩種:一是利用粉絲經濟的電商模式,一是利用社群運營的會員制。
1)利用粉絲經濟的電商模式
自媒體大號集聚了一批粉絲之後,利用較強的粉絲粘性和龐大的粉絲基數,發展電商賣東西也是現在自媒體盈利的常用手段。例如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和吳曉波頻道的吳曉波都通過個人影響力在線上賣過東西。
在自媒體盈利過程中,羅振宇和吳曉波都打造了極強的個人品牌。但是吳曉波賣東西的人格化調性要強於羅振宇。羅輯思維賣東西更多的是以推薦人的方式,用自己的審美品味為其它產品在粉絲面前背書。
比如前段時間,羅輯思維賣一個並不知名的音響,售價高達3萬元。即使如此,仍然有許多人去買這樣一款音響。究其原因,當然還是受羅振宇和羅輯思維的背書影響。
和羅振宇賣月餅一樣,吳曉波也賣過一種叫“吳酒”的楊梅酒,據說是采用他老家的古法釀造的。
自媒體時代,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去中心化,就是媒體人格化,所以在自媒體建設過程中建立起個人品牌也非常重要。
在今天,羅輯思維和吳曉波都是一種品牌。羅振宇在自媒體變現過程中無論是走電商化之路賣東西,還是開展線上線下的活動、培訓,用的都是羅輯思維這塊“金字招牌”。
相比來說,吳曉波比起羅振宇更像是一個品牌化的人,“吳曉波”這個人就是“金字招牌”,一切活動和盈利都是圍繞吳曉波這個人展開的。而“吳酒”大約走的就是“褚橙”的路子。
2)利用社群運營的會員制
自媒體盈利除了利用粉絲經濟做電商賣實物,另一個方式就是用社群運營的思路發展會員賣服務。
在這方面知名的例子有鬼腳七的七星會。七星會除了發展個人會員收取高昂的會員費之外,還為企業服務,提供定制化培訓、自媒體診斷和其他咨詢服務,甚至還發展為企業招人。
會員服務這一點最典型或者說最廣為人知還是羅輯思維。羅振宇推出的付費會員制被認為“史上最無理”,羅輯思維第一期的會員售賣時是5000個普通會員:200元;500個鐵桿會員:1200元。羅振宇說:“愛,就供養。不愛,就觀望。”第一期這5500個會員名額只用半天就售罄,160萬元入賬。
自媒體大號之所以能夠發展會員制並以此盈利,最初依賴的都是優質內容集聚起的一大批忠實粉絲。不過,這樣的會員制能不能良性延續,除了持續產出優質內容,更要看怎麼玩活社群。
會員制一方面是內容吸引,另一方面扎根於“信徒式忠誠”。不太恰當地說,做的成功的社群其內核都有一股宗教式的氣息。最忠實的會員一定是這個組織的信徒,而做好社群就是聚合一批“烏合之眾”,將其變成自己的“信徒”。
關於這點說的可能有失偏頗,不過看羅輯思維的會員制大抵如此。也正是如此,一部分人在購買了一期會員後就選擇不再續購,而另一部分真正的“信徒”則會一直堅定地待在這個社群中。
三、自媒體盈利模式思維導圖總結
總結來看,自媒體盈利模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是究其根本就是兩點:廣告和賣貨(實物、服務)。
自媒體的盈利模式可以用這張圖概括:
(後台回復“盈利模式”可得清晰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