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加快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 “信息消費規模超過3.2萬億元”的發展目標。目前,我國正處於居民消費升級和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融合發展的階段,信息消費具有良好發展基礎和巨大發展潛力。與此同時,我國信息消費面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有待提升、產品和服務創新能力弱、市場准入門檻高、配套政策不健全、行業壁壘高企、體制機制不適應等問題,亟須采取措施予以解決。為了給信息消費的快速發展掃清障礙,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為信息消費清障”系列報道。
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手機普遍流行。然而,由於智能手機自身系統的漏洞,一些軟件程序、手機病毒會在不知不覺間消耗用戶的手機上網流量,讓用戶為此支付高額費用。日前,國務院將信息消費作為拉動國內有效需求、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流量消費如何公開透明、合情合理,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用戶上網經常遭遇流量異常的障礙不及時掃清,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影響信息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案例———
流量被“偷”致停機
8月4日,北京市民付小姐告訴記者,因為家裡安裝有WIFI無線上網,每次用手機時,都會自動連接WIFI。7月28日,付小姐用新買的手機下載學習軟件,突然收到北京移動發來的短信提示,告知其上網狀態切換成了移動GPRS,產生了移動流量費用,1MB的收費標准為10.04元。看到短信後,付小姐趕忙關閉了下載程序。然而,第二天她的手機就欠費停機了。後來,付小姐發現,7月28日當天,她使用的移動GPRS流量為13.7MB,產生的流量費用高達1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