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位處理器一次只能處理32位,就是4個字節的數據
而64位處理器一次能處理8字節
可進行更大范圍的運算;支持更大的內存
工作頻率相同時,64位處理器的處理速度會比32位快
在進行視頻/音頻/三維處理時效果差距更明顯
“位”,簡單地理解就是CPU的尋址空間。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史上,位的演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從1971年的4位計算到如今已來臨的64位計算時代,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978——1995年:16位大行其道
1978年,Intel推出了首顆16位CPU——8086。在此期間,操作系統走過了16位的PC-DOS、MS-DOS、CP/M-86、UCSD Pascal P-System,MS-DOS開始成為個人計算機操作系統的霸主,直到今天,DOS在Windows系統維護中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值得我們懷念的是,那時國人的電腦上幾乎沒有不安裝WPS For DOS(早期的文字處理軟件,相當於現在的 Word)的,為計算機在我國辦公領域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國人也成功地開發出了中文DOS系統,如CCDOS等。
1985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1.0,之後又陸續推出了Windows 2.0、Windows 286、Windows 386,但由於性能平平而沒有得到人們的注意。直到1990年5月,微軟推出了Windows 3.0,加入了許多有用的功能,並首次加入了多媒體功能,被輿論稱為“多媒體的DOS”。Windows 3.0一經面世,就取得驚人的成功,一舉奠定了微軟在操作系統上的壟斷地位。
1995年至今:從16位到32位的飛躍
1985年Intel推出了首顆32位處理器80386。在此期間,1995年8月,微軟推出了Windows 95,稱為操作系統發展史上一個裡程碑。從Windows 95到Windows 98/ME,都是混合16/32位計算的操作系統,並不是純32位操作系統,穩定性和性能方面雖比過去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仍不能滿足人們對計算機應用的需要。
2000年,微軟推出了Windows 2.00,開辟了個人桌面32位計算與應用的新時代。2001年發布的Windows XP成為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操作系統。
32位計算時代最成功的應用就是多媒體和Internet,32位的Windows平台上湧現了很多之前只能運行在SGI等大型圖形工作站的應用程序,如3DMax、Photoshop等,人們不再為這些多媒體創作而購買極其昂貴的圖形工作站,日益成熟的32位計算開辟了PC擔任多媒體應用工具的新紀元。
2005年:64位即將君臨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