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的做的關於“移動互聯網之響應式設計”分享,以下簡要內容,記錄如下
1.移動互聯網的現狀
2.Web App和Native App 之爭
Web App
優點
開發成本低,周期短
零部署,方便更新和升級
缺點
性能、用戶體驗受制於浏覽器的實現
難以應用手機的高級功能,如照相、重力感應等
Native App
優點
能最大化挖掘性能潛力
能夠運用手機的所有開放特性
能夠不斷改善用戶體驗
缺點
平台差異大,開發難度大,成本高、周期長
讓用戶安裝客戶端是個不低的門檻(我不會為了看你的網站而下個App吧,)
解決辦法:[Hybird App] Web App 開發框架 JQTouch、jQuery Mobile 和PhoneGap(GeoLocation,Camera)
3.什麼是響應式設計(Responsive Web Design)?
簡單來說是由Ethan Marcotte在2010年提出的名詞,指可以自動識別屏幕寬度、並做出相應調整的網頁設計,也是為用戶體驗的考慮)
4.怎樣去響應式設計
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寬度使用百分比%,如果只有這樣他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首先
a .在頭部加一個viewport的標簽
width=device-width:當前網頁的寬度是用戶手機屏幕的寬度
initial-scale=1.0 : 原始縮放比例,1表示不縮放
user-scalable=no : 禁止用戶縮放屏幕尺寸
b.media query(媒體查詢)
@media screen and (max-width: 320px) {
#fixedInput{
width:57%;
}
}
當浏覽器的屏幕尺寸最大不超過320px,單獨執行的代碼
如果這樣的代碼比較多的話,可以這樣寫,選擇性加載CSS樣式
c.圖片的自適應
img{
max-width: 100%;
height: auto;
width: auto9; /* ie8 */
}
d.流動布局和定位
頁面中使用float浮動,這樣會隨著屏幕的大小浮動。
有時候使用定位position:abosulte;效果會更佳
5.響應式設計的不足
a.加載過多的資源,比如 自適應的圖片都比較大,小屏幕手機仍是加載同樣的圖片,浪費流量
b.增加開發成本 有的代碼至少寫兩遍 css的
c.不同屏幕的手機視覺體驗歸根到底還是有差別的
解決辦法:
技術上
使用離線存儲,緩存不經常更新的資源比如js、css logo圖片等;
根據不同的屏幕加載不同尺寸的圖片
策劃上
設計時是以手機界面為主,pc端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