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小型移動電話流行的時代嗎?那都是老黃歷了。大屏智能手機早已成為潮流,而且這股潮流還將持續下去。考慮到用戶使用新一代移動設備,特別是平板手機方式的轉變,現在是時候重新審視一下如何針對移動端進行設計了。
何為平板手機?
顧名思義,就是手機+平板電腦。
也就是比我們習慣上要大,但是又沒有平板電腦那麼大的手機。具體來說,平板手機的屏幕尺寸通常可達5到6.9英寸(127到180毫米)。相比之下,iPhone5 的屏幕對角線為4英寸。
所以說,區分平板手機和智能手機的關鍵就在屏幕尺寸。但其內容物實際上和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差不多。
平板手機不算新鮮事物了,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直到近期iPhone 6 Plus發布才開始真正承認其存在。但事實情況是三星早在2011年發布5.3英寸Galaxy Note時就開創了平板手機市場,這款手機也在發布後立即引起了消費者的興趣。
為什麼?
研究顯示,人們現在在移動設備上吸收的視覺內容越來越多,而以打電話為主要功能的普通手機已經跟不上時代了。考慮到這一點,預測在普通智能手機市場年均增長率僅為4%的同時平板手機領域到2018年達到36%平均增長率(數據來源:Statista)就不能算驚人之語了。
用戶與平板手機的交互
既然平板手機這麼屌,那麼自然大多數消費者會選擇拋棄舊的智能手機。但是這些消費者對於平板手機和普通智能手機哪個用起來更舒服其實並不確定。問題在於,雖然屏幕大了,但我們的手卻沒跟著長大啊。所以我們有必要調整操作手機的方式。
不知道你熟不熟悉拇指區熱度圖,這幅圖大體概括出了使用者拿智能手機以及查看手夠不到的區域時的方式。
拇指區一詞最早見於Steven Hoober在2011年寫的書《移動界面設計》,書中對這一詞的定義是:“單手使用時最舒服的可觸摸區域”。這一理論是通過觀察分析1333例智能手機使用情況所得出的,分析顯示,49%的用戶使用單手拿手機並使用拇指執行各項操作。該研究還顯示:
• 36%的用戶使用“握”的姿勢拿手機,同時拇指或另外一根手指放在屏幕上
• 15%的用戶使用雙手拿手機,其中的90%會豎著拿,只有10%橫握
那麼平板手機的出現會給這一結果帶來什麼改變呢?用戶會伸開手指橫跨屏幕執行操作還是會換一種握手機的方式?
根據Steven Hoober在近期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們會使用非習慣手進行操作,並會頻繁換手以及手握手機的方式。”這一論點適用於不同的智能手機,包括平板手機。
但是如果我們審視一下自然拇指區隨著屏幕尺寸變化而變化的方式,就會明顯發現用戶其實並不會堅持痛苦地用單手握住手機同時去夠屏幕的不同區域。我們的設想是,用戶會直接改變握手機的方式,進行相應調整。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認定用戶並不會因為屏幕尺寸的問題而苦惱,反而會不斷調整握手機的方式以求能舒適地使用平板手機。
這個聽起來可能讓人松了一口氣,但是考慮到很多用戶會在使用平板手機的同時干其他事,單手握手機這個姿勢還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從理想角度出發,最好是在設計移動界面時讓主要的交互點保持在自然拇指區內。這樣一來用戶就不需要改變拿手機的方式了。
但從現實角度出發,這一方法並不總是有效。
如何針對平板手機進行設計
三星的Galaxy Note可以說是市場上第一款平板手機,但是其所提供的唯一能方便交互操作的輔助就是一根手寫筆。雖然確實有一點幫助,但是手寫筆畢竟只是個輔助工具,並非所有人都喜歡用。
從這方面看,Apple貌似對用戶舒適度的關注要略高一些。在iPhone 6 Plus發布的同時,Apple還發布了操作系統層級的“可達性”功能:雙擊主屏幕按鈕,iOS會將屏幕頂部推到用戶的自然拇指區內。這一功能顯然並不自然,其增加了用戶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以及步驟,不過相比其他沒有這個功能的平板手機來說,也算是個進步了。
Luke Wroblewski提供了另外一個解決方案:將最關鍵的交互點位置轉移到屏幕下方,並根據重要性高低對所有控件進行從下到上排序。我個人認為這個方法可以作為iOS開發人員的一個參考,但是對於存在底部控制欄的安卓平板手機(例如Google Nexus 6)來說不適用,因為會跟應用層級的一些控制操作形成沖突。
寫在最後
平板手機正在改變我們吸收數字內容的方式、影響我們為移動端進行設計的模式。我們需要更多的實際使用數據和研究作為用戶體驗設計決策的基礎,並努力讓大屏幕手機的操作變得和小手機一樣舒服。在這裡,用戶體驗專家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延伸平板手機優勢的同時,設計出最自然、最不難受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