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數字產品或是幫目錄進行編排的時候,良好的分類就是個重要的問題。好的分類方式可以清楚的讓讀者了解整本書、整個網站或是整個產品的大略內容,分類的項目與名稱可以幫助讀者與使用者建立概觀,能夠更輕松、更順暢的深入內容,並與內容產生互動。
不同的內容與不同的讀者都會造就獨具特色的分類方式、與條目名稱,在傳統的圖書館分類法中,Melvil Dewey 所發明的杜威十進制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就是一個很有名的例子,被廣泛的運用在許多西方的圖書館中。亞洲許多圖書館也是采用這種分類方式,但由於讀者群的不同,這個分類方式就不見得非常適用了。杜威十進制分類法中的宗教分類(200),從 200 到 270 分類幾乎都屬於基督教的分類范疇,280 才有「基督教派及其分支」,290 以後才有亞洲人比較常見的佛教與道教體系。如何客制一套能夠讓真正面對的讀者群能夠適用的分類方法,需要設計者花費許多心思研究、測試與觀察才能完成的。
卡片分類法
由一群認知科學與心理學家所發明的「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被利用來研究腦額葉的執行功能,測驗方法是拿出有點類似撲克牌的紙牌,要求參與者判斷花色、顏色或數字的相似性並進行分類,由於這套方法可 以幫助觀察者判斷參與者如何分類、如何歸納出相近的兩張卡片,觀察者可以從中判斷出參與者分類的規則,進而判斷參與者的腦前額葉運作是否受損。
卡片分類法(Card Sorting)就這麼開始被運用在分類設計上,這種設計師與參與者共同進行分類的設計方式,可以幫助設計師了解每個參與者如何把內容進行分類,進而了解 每個參與者對於內容的判斷與歸納方式。卡片分類法的開始方式很簡單,把所有的內容(可能是文章、商品、字典條目、選單、功能過其他任何可以被分類的事物) 寫成一張一張的卡片攤開來放置在桌子上,由參與者開始幫卡片進行分類,就像玩 UNO 一樣,將他們覺得相似項目的卡片放成一堆。設計師在一旁觀察各個參與者的分類方式,聆聽他們分類時所說的話與動作,這些細節可以幫助設計師了解參與者對於 內容的心智模型(Mind Model),幫助往後分類流程進行。
當分類完成後,再由參與者幫每一迭分類好的卡片取名字,由於參與者與設計師所在的領域的不同,他們可能用不同的名稱稱呼分類的內容,這也無訪,這些 不同的名稱與名字都可以幫助設計師了解參與者對於內容的認識。如果分類完成後覺得分類的不完美,可以重復這個步驟 5 – 10 次,大部分的人都會發現每次分類的過程和結果都不太一樣,最後設計師會收集到許多不同的洞見與信息。
來幫自己重新分類
我們最近也在幫 Desiring Clicks 重新進行分類,讓這裡的文章能夠更容易被尋找與閱讀,由於我們原本的分類方式太過於籠統,加上所采用的分類方式與名稱都不太容易尋找數據。所以我們開始了 一次卡片分類過程,幫助我們更清楚文章的分類方式與內容。整個卡片分類的過程就像玩游戲一樣,我們將所有的文章標題印出來,剪成一條一條的卡片內容,然後 整理出一張大桌子,就開始玩起配對游戲。
分類的過程就是拿著卡片尋找並尋找其他相似的卡片,然後幫已經湊成一群的卡片取名字,中途發現分類混亂也無訪,可以直接打散重新來過。設計師在一旁 觀察分類的內容,參與者拿出卡片時的碎碎念、對於標題的理解、以及分類出來覺得可能的閱讀方式,這個過程和分類出來的結果一樣重要。如果多做幾次,就可以 深入理解參與者對於內容的概觀與架構。
我們原本的分類方式所采用的是領域分類方式,把視覺、心理學、互動設計與接口設計拆開來,但很快的我們就發現分類法出現了問題。在進行卡片分類的過 程中,我們發現也有參與者喜歡將一些文章稱呼為幫助他們工作的「小技巧」,有一些則是「測試方法」與「專有名詞」,更有一些文章則是一些議題的探討。接口 設計的分類也拆出了行動裝置的設計、桌面與網站的設計與通用設計,這些子分類可以幫助讀者更容易尋找到他們所需要的數據以及內容。
認識「外界」
卡片分類法是一種很有趣的設計方法,過程就像玩游戲,重點在觀察、思考和分析,如果實驗多進行幾次、多找幾個參與者,就會發現得到的洞見更多,每個 參與者所給予的回饋可能不太相同,這些都可以幫助設計師更了解如何在未來替內容進行設計。簡單來說,卡片分類法是一種幫助設計師認識「外界」的技巧,設計 師也許認為自己是「內行人」非常了解自己如何對內容進行分類,但在真正打開心胸與「外界」和參與者進行游戲後,就會發現一條與他們的觀眾溝通的一條美麗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