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TWITTER設計主管寫給初級設計師的一封信

TWITTER設計主管寫給初級設計師的一封信

 TWITTER設計主管寫給初級設計師的一封信 三聯

  親愛的初級設計師:

  你好!必須得承認,現在的你令我艷羨。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鮮活而生動,富有創造力,富於想象力,比起當時我所忙碌的事情強了太多。找准方法,假以時日,你會成為一個比我更好的設計師。

  但在目前,我還占有優勢。我的經歷和經驗足以證明我作為過來人的價值。我可以在CEO面前斬釘截鐵地陳述我的觀點,可以提前數月預測產品可能面臨的風險和可能潛藏的問題。我敢拿著新配色方案和人打賭,產品投放之後用戶反饋足以證明我的實力。投資人和股民會用他們手中的股票支持我的產品和我的設計。這就是我的優勢,我的驕傲。

  所以,如果你認同我,那麼我接下來的幾點建議也許可以帶你少走一點彎路。

  別慌,先慢下來

  對,你真的有天賦。但是往往因為渴望證明這一點,你會急於尋找方向,試圖尋找“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在想法成熟之前,你就從紛繁雜亂的思緒中挑選一個方向,隨後開始自己的征程。這樣合適麼?答案顯而易見。不要高估了思路成熟的周期,這個世界並不需要你去打破“最快選錯路”的吉尼斯記錄。

  也許你的老師將閃逝的靈感視作創作時的珍寶,將其視作最為難以攀爬的巅峰。我完全不同意這個觀點。靈感很不錯,但是它並不能作為最重要的倚賴,並不足以令人信服。當你擁有靈感,瞬間想到一個點子之後,你需要將它擰干,打散之後再審視。

  的確,作為創意工作者,我們工作時盡職的探索形同嬉鬧,比起開發者和運營者,這是難得的奢侈體驗。因此,我們需要更好地對待手頭的工作,將自己認為值得深挖的靈感仔細拆解分析,讓它成為真正實用的思路,設計更優質的產品。最開始的時候,這個過程多少有點機械和笨拙,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思路的遷移和更迭會逐漸圓轉如意,一線靈光與最終產品設計之間的界限會逐漸模糊,最終,二者會合而為一。

  所以,不妨繼續深挖。即使你認為這個想法是完美的或者毫無用處,不要過度倚賴它,也不要放棄它,多花點時間推敲一下,發散一下思維繼續想想,深入分析一下那些你認為微不足道的細節,我保證你會在轉角處發現發現更好的解決方案,甚至一個全新的世界。

  仔細推敲

  我相信好的設計不言自明,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設計,也需要為好設計配備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好的設計,通過好的說明文檔,可以變成一個偉大的產品。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不管你有沒有准備好,你隨時都有會有可能碰到一個傻逼,他會追在你屁股後面戳著屏幕問你每一個像素為什麼是這個顏色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真的。你需要錘煉出一個強大的內心,推敲好關於一個細節的解釋和每一種可能存在的問題的答案,用以應付一個隨時可能跳出來的這個傻逼——對,哪怕是關於每一個像素。

  “這條線是搞毛用的?”

  “它是用來分隔用的。”

  “好吧,那為什麼在這個地方?為什麼是這個顏色?為什麼要這麼粗?為什麼……”

  “這樣看起來更好……”

  “這樣看起來更好”是不夠的。你需要有一個更為充分的理由來解釋你的設計,解釋它的層次結構,平衡把控,以及它和整體之間的關系。換句話說,你需要用更系統更專業的方式來闡述它為什麼“這樣看起來更好”,但同時也必須使用能讓這位“利益相關者”明白的詞匯和方式來表述。

  同樣,你這麼做的前提是你確保自己能解釋清楚自己的設計(這麼做的話,同樣也能幫助你驗證自己勤懇工作的成果,確保自己是否完全掌控了自己的設計思維)。這個說法聽起來可能挺官腔的。確實如此。但是當你逐漸成長,這種能力會是你駕馭設計、甚至駕馭團隊、領導團隊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種復雜的藝術。你走的越遠,與人打交道的時間就越多,掌握這種藝術就顯得越重要。

  平復情緒

  請不要得意忘形,同時也千萬請謹言慎行。激情與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武器,但是是真正能有效打動別人的不是你信念的力量本身,而是信念背後的邏輯論證。平和謙遜的邏輯推導可能不會得到海量轉發,但是真實效果並不會弱於振臂高呼的口號。如果你有靈感或者猜想,就坦率地面對它,用心去挖掘猜想背後的真相,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將靈感化作產品。

  同樣的,你對於工作的態度也會因此逐漸改變。此刻的設計於你而言,可能是痛苦的代名詞,你眼裡的世界是支離破碎的:愚蠢的產品,瑣碎的錯誤到處都是,潦草不堪的補丁支撐著丑陋無比的設計。沒錯,愚蠢的設計永遠不會主動遠離你的,但是假以時日你會學會與之相處,最重要的事情,是你得學會用自己的能力去改變它,甚至逐漸修正產品的走向。抱怨世界的人很多,能改變世界的永遠是極少數,希望你能成為其中之一。

  狂躁的情緒,揮之不去的糾結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轉淡,隨之而來的思考應該是如何武裝好自己,征服你眼前的野獸。通常而言,這時候你所面對的問題往往是最大也是最難以解決的。作為設計師,你會在接下來的戰役中逐漸成長,學會更多的技巧和方法。成長中的你,注意力會逐漸從技術和工具逐漸轉向更深層次的設計思維的探索、設計價值觀,甚至道德觀。設計工業的演變史會讓你明白更多的東西,你理當關注一下,以史為鑒不僅可以知興衰,更可以明得失。畢竟,時間滾滾向前奔向未來,歷史是我們共同擁有的財富。

  你終將體會到,幫助別人完成他們想要的設計比按照自己主觀意志來創作,來得更好。這就是我認知中的合作精神,以及走上領導位置的必經之路。最終,你可能會逐漸意識到,盡量自然地服務於人比刻意設計更靠譜。毫無疑問,工作與生活始終會一定程度地分開,但是並非完全割裂。你生活中的經驗會為你的工作提供靈感,塑造形態,打磨思想。所以,請一定要廣泛涉獵,不論是行百裡路還是讀萬卷書都會助益於設計。一次遠離故鄉的遠行可能會啟發你探索新的風格,一本意味深長的小說可能會比一本設計圖冊讓你思考更多。你會逐漸意識到,窗外不僅僅有街道和高大的梧桐樹,更遠的天空上有變幻無方的雲朵和星辰,遠方還有波瀾詭谲的大海和光怪陸離的風景和文明。你也會逐漸體會到更多的情感,憐憫,敏感,通透,狡黠,這一切讓你的思維更加空靈活泛,你的工作和生活會變得更加美好。

  當然,聰明的你可能也意識到了,這封信也算是寫給年輕時候的我的一點寄語。今天,華發漸生的我依然有老派人的碎碎念,依然不太明白快速轉變的科技和新興的趨勢,依然在焦慮著。我處在一個略有一點尴尬的歲數,依然在設計這個略有一點荒謬的領域裡面與你一同打拼。

  今後,你會探索更大的世界,總有一天你會繼承我的衣缽,總有一天。

  祝你好運!

  此致

  Cennydd Bowles

  編者補記:

  作為初入行者,這封信讓我頗有觸動。設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是單槍匹馬的事情。不管手藝如何,做好設計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戰役。這封信讓我想起了兩個截然不同又相互依托的“設計十誡”,結合這封信應該能讓我們思考更多。它們無法讓我們獲得直接的益處,但是它們同這封信一樣,足以指引方向。

  一個“設計十誡”來自於包豪斯巨匠、著名工業設計師Dieter Rams ,他的設計思想歸結成一句話就是“Less,But Better”,也就是“少,但是更好”。

  另一個“設計十誡”則來自於NewWebPick。他們集結中國、法國、意大利、德國、英國、日本、巴西、波蘭、美國、新西蘭各國當紅商業設計師和團隊,起草編寫了“設計師十之誡”,希望對准備從事或正在從事設計行業的朋友們有所幫助,對“設計師”這個職業有更深層次的認知。百度百科中已經收錄了這一十誡。這十誡也是著名設計師@馮鐵 老師所倡導的。

  最後,祝設計愉快!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