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藝術在產品設計中扮演的角色

藝術在產品設計中扮演的角色

   很多人將視覺藝術與設計混為一談,就因為它們有諸多相似點。藝術與設計都需要巨大的創造力、對於美感與風格的敏銳感知、情商,還有通過視覺媒介講述故事的能力。雖然這些相似點令人著迷,有時候也讓人困惑,不過這兩個學科的用途驚人的明確。

  設計需要達成某種功能,藝術則不需要

  設計以結果為導向,藝術則不必

  主要區別源自工作的目的。設計師開始工作時,他預先就知道要達成什麼目標。他由一個目的、一項計劃、一個客戶或一份合同驅動。設計師的驅動力則是想象力。

  藝術在產品設計中扮演的角色

  產品外觀的重要性正在提升。將產品設計放在首位的公司迅速崛起,恰恰證明了這個觀點——比如交通領域的Uber、銀行業的Virgin,或是Snapchat對溝通產生的影響。可用性曾經是唯一必須的特征,如今用戶期望的是,高效滿足他們需求與驚人的視覺感染力兼備的產品,這就是他們與注重設計的品牌頻繁接觸的結果(看看蘋果的各種產品)。

  沒有這兩者的協力,用戶對你產品的感受可能會受到損害。往往會達到令他們統統拋棄的程度。

  那麼對於產品設計師而言,這意味著什麼?

  某種程度上,設計師必須像藝術家那樣思考。他們得有條理地運用一個富有想象力的創意,將其轉化、诠釋為一種無形的完美。設計任何新產品或新功能點時,一定的藝術思維是必須的。

  用藝術驅動,用設計诠釋

  將藝術思維運用於設計構思

  藝術是有目的的挑釁。它是有意圖的情緒。每一道筆劃、碳素墨點或油墨潑濺,都意在勾起觀眾的某種反應——拉扯觀眾的情緒。最終,設計師需要理解視覺如何影響情緒,情緒如何影響選擇,還有如何利用它來發揮你產品的優勢。所有的設計選擇,都應該依據用戶如何使用、打算如何使用產品,還有對產品的感受。

  藝術思維可以運用在設計上——用戶最終依賴你的產品,因為他們信任它,導致這種信任,是由於產品迎合了他們特定的需求,而且提供了恰當的情感體驗。

  盡管情緒往往表現得不合邏輯,還是有辦法應對它的變幻無常。邏輯上講,失去平衡的東西,也會讓人感覺失去平衡。留白使人感覺平靜……但是太多的話,用戶就會感到孤立。學著理解和诠釋人們的情緒化反應,就能在你的產品中設計用戶的反應,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感體驗。

  情商

  不幸的是,很多人都不善於理解自己為何在特定時間產生特定的感受,甚至更不善於表達它們。你的工作就是诠釋它們,並讓用戶遵照這些感受行事。准確識別、诠釋和引導這些情緒,就是“情商”。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法提升自己的情商——每一種在用戶調研中用起來都相當簡便。

  從視覺化中獲取更多信息

  當一個人看著某樣東西時,他能辨認出某種普通的情緒狀態,但這種狀態不僅僅由這樣東西的表述決定。注意一個人花多長時間來回想他的感受。如果是立刻,那麼你的視覺表現精確地展現了一致的體驗。如果在這樣東西上,他花了好幾秒以上才反應過來,視覺意圖顯然是不清晰或復雜的。

  還可以注意一個人的肢體語言——他們身體前傾(意味著好奇),還是側身(意味著防御)?

  提出正確的問題

  人們更擅長回答精確的問題,而不是自己想出詞匯。但別這麼問,“這給你什麼感覺?”相反,應該明確化。試試“這讓你感覺平靜還是麻木?”明確問題通常可以給你展示更多細節,提籠統的問題則會錯失它們。

  明確化通常也會讓人談論起那些細節,總之讓你更理解你的用戶。

  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

  文化與教養起著重大作用,影響著一個人如何與他身邊的世界融合,也包括他們使用的產品。對這些差異敏感,有助於准確辨認和理解潛在用戶對於你產品的情緒狀態。在相應環境中,向用戶提出問題,有助於發覺他們對產品中可能存在的不同情緒的反應。然後,將那些習慣內在化,通過新了解的環境,來設計用戶在產品中的可能表現。

  藝術家的思維方式如何幫助你進行產品設計

  藝術在產品設計中的角色,就是准確理解、然後在產品中引導用戶的情感狀態。隨著你更擅長理解用戶的情緒和反應,而不需要對方說明,設計流程會變得更簡單,你的產品對於用戶也會更有吸引力。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