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又說到後期,那麼我再一次重申數碼攝影後期的目的是:表達視覺,修復缺陷,營造情緒,引導視線,最終是輸出(打印)。你如果排斥後期,請跳過此文。
夫子slay作品
其實數碼攝影的歷史非常的短,因此我們可以大膽的嘗試各種後期方法來實現我們想要的效果,這樣做最糟糕的結果無非就是點擊一下復位鍵,讓我們從頭開始調整這張照片。
今天我寫的這個不是後期教程,我只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面對一張原片,我們要從哪些方面入手,用哪些步驟的後期處理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或者怎樣通過後期引導觀眾的視線。
而不是班門弄斧的告訴大家怎樣添加蒙版,怎樣做HDR,怎樣去噪,怎樣加銳,如何調色,我非常清楚,這方面的知識,我很匮乏。
現在通過兩個案例來分享我的一些淺見:
我們在調整一張照片時要想到下面三個問題:
1、要清楚我們想通過這幅照片傳達什麼,這照片是關於什麼的,我們想表達怎樣的情緒,意境或者想法。
2、我們為什麼要拍這張照片,我們拍這張照片之前是被這張照片中怎樣的趣味中心所吸引,讓我們來按這次快門?
3、我們想讓每一位觀賞這張照片的觀眾第一眼看哪裡?第二眼看哪裡?
照片想要傳達什麼,我曾經在我前面很多片子的分享中跟大家聊過,我認為攝影作品分兩種,一種是有思想有情緒的,一類是純視覺沖擊的,這兩種類型沒有什麼高低上下。只要感覺到位,都是好片。
這張照片是我去年去衡山祈福後在回家的路上拍攝的一個修鞋匠。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圖,是我去年稍微調整後的樣子。當時僅僅進行了一下色彩上的調整。
夫子slay作品
今天我們重新調整這張照片,看看我們要從哪裡入手:
從原片來看(我去年做的簡單後期)畫面有一點點亂。照片的重心不是很一目了然,有人會注意修鞋匠的手,有人可能一不留神眼睛就會被右上角金屬質地的修鞋工具說吸引。
所以這幅作品不是我想達到的效果。我想觀賞者看到一雙常年工作,粗糙的手在繼續工作,其他的東西應該都要排除在畫面之外。
人的視覺有一個習慣,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下,通常:先看亮的,後看暗的。先看清晰的,後看模糊的。先看鮮艷的,後看淡雅的。先看暖色的,後看冷色的。
等等其實知道了這些原理,我們調整一張片子就非常簡單了。我們既然要突出這雙粗糙的手,那我們就讓這雙手更清晰,更亮。其他我們不想要觀眾注意的因素,我們讓更暗更模糊。就這麼簡單
一我用LR中的蒙版工具單獨加銳了修鞋匠的手,並且適當的提亮了蒙版區域的曝光度。
提亮了蒙版區域的曝光度
這個是調整參數(每張片子的調整幅度都有不同,視情況而定)。
調整參數
二為了讓觀眾的眼睛聚集在這雙手上,我用了暗角工具,把周圍都做了大范圍的暗角。
用暗角工具,做大范圍的暗角
那麼我們經過這兩個簡單的步驟,基本就達到了我想要的效果了。
當我們第一眼看這幅照片的時候,一定是被這雙粗糙的,充滿了老繭的雙手所吸引,這就是我通過後期來實現的視覺引導跟情緒表達。
案例二
風光照片
這幅風光照片我輕輕帶過,不浪費大家太多時間。我只想說一個道理,你應該能理解。
拍風光最難的有兩點。第一是前景的尋找。第二是給力的天氣。
那麼當我們千辛萬苦找到一個前景進行拍攝時,有什麼理由不把前景拍清晰?我們在後期處理時,有什麼理由不將前景更加清晰(加銳)的表達出來?
我們前面不是說了,人的視覺習慣是先看清晰的元素,後看模糊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