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絡基礎知識 >> 《軍事記者》雜志

《軍事記者》雜志

 

網絡新聞采訪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

○白楊青

  隨著"第四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新聞的采訪也日益突顯出來。網絡新聞的采訪是網絡新聞傳播實務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從事網絡新聞實務達成網絡傳播效益的重要環節。   一、網絡新聞采訪是網絡新聞的基礎工作,它有著不同於其他媒體采訪的個性   網絡新聞的采訪不但包括傳統媒體采訪的方法,如:文字采訪(如報紙采訪)、錄音采訪(如廣播采訪)和圖像采訪(如靜態的新聞攝影采訪和動態的電視采訪)等,還包括充分利用網絡這個跨越時空的虛擬現實空間,按照新聞傳播的需要所進行的新聞素材收集和調查研究活動。它主要以因特網作為新聞采集的環境,用搜索、采訪、下載和編輯加工等多種方式采集新聞信息及相關資源。   網絡新聞的采訪,大部分源於傳統的新聞采訪的原則和方法,其傳播的內容亦來自現實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發生的事實。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近年來,隨著網絡新聞的發展,其網絡新聞采訪也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樣式。與傳統新聞采訪相比較,網絡新聞采訪具有如下的特點:   1、采訪工具的全數字化。網絡新聞采訪所采用的采訪工具主要是全數字化的計算機網絡,以及可以與這一網絡相通的一系列全數字化的新聞采訪和傳輸工具;2、采訪內容的多媒體性。網絡新聞采訪是以多媒體新聞素材為其采訪對象的,其采訪涵蓋和融合了傳統三大媒介新聞采集的內容,即由靜態的文字和圖片的采訪,又包括聲音和動態視頻的采集和攝錄,是一種多媒體的全方位的采集新聞素材的活動;3、采訪方法的交互式。網絡的最大特點是其交互性,這一特性也能從網絡記者和網絡新聞采訪方式中體現出來;4、采訪范圍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對於突發性新聞事件,如果記者善於運用網上發布,就能取得獨家新聞;5、新聞資源的豐富性及利用的方便性。從傳統的角度講,新聞獲知的途徑主要有:通過大的政策、決議及負責同志的活動、講話獲取;通過記者耳聞目睹獲取;通過廣大受眾、親友的提供和與他們的接觸獲取。這只是獲取新聞線索的幾種方式,但它都強調記者主動出擊、主動接觸社會,強調記者的感覺能力。而在網絡時代,記者無論獲取信息還是傳播信息,都面對浩瀚無際的新聞資源,記者一方面利用自己的社會關系實地采訪新聞、掌握新聞線索,一方面可以利用全新的線索,這樣就拓寬了記者獲取新聞的渠道,使記者的調研從封閉走向開放。   二、當前網絡新聞采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隨著以"內容為王"的媒體競爭時代的到來,廣大網絡受眾對信息獲取、參與欲望的增大,單向傳播的網絡新聞采訪成為阻礙網絡新聞傳播發展的"瓶頸"。   當前的傳媒進入了以"內容為王"的媒體競爭時代,信息的綜合性、海量性成為媒體間相互拼殺的一個重要手段。從現行的各種傳媒設置來看,我們不難看到,集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體育、影視、服務類的信息資料沖擊著廣大受眾的現實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聞書"。網絡傳媒以信息的容量大和獨特個性成為以"內容為王"之爭的勝利者。但是,網絡新聞采訪源自傳統的新聞采訪,雖然網站也設置了一些互動性的內容,如BBS、自由評論、投訴、提供線索等,這就能說明網絡媒體具有更強的交互性嗎?由於網上信息太繁雜,記者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去關注受眾的意見,更不可能對每一條新聞評論做出答復。網絡傳媒實際上仍然在單向的傳播模式下進行著新聞采訪工作。   傳統的新聞采訪是網絡新聞采訪的根,但是我們必須不斷地探索和研究適應網絡新聞傳媒這一新興傳媒的采訪樣式和理念,駕馭網絡新聞傳播的特點和規律,符合受眾需要的樣式和特點,用全新的、適合網絡新聞采訪的特點為網絡新聞的傳播來服務。   (二)網絡新聞內容由簡單的"移植"、"嫁接"等方法完成,使網絡新聞采訪缺失特色,"千篇一律"的網絡新聞信息難以滿足受眾的需求。   網上新聞信息眾多(且不說商業網站,因為他們沒有新聞發布權),但千篇一律,難以滿足受眾。如2003年關於伊拉克戰爭,非典型肺炎疫情等報道中,以報道速度見長的網絡媒體,仍未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原因主要是---   記者采訪工作打折扣。主要反映在獨家新聞少,有效信息量少,重復性高。大部分網站的信息基本依賴傳統媒體,有的甚至是報紙、雜志的"翻版"、"電子版",簡單加工後就"移植"到網站上,就是一些專業網站也是從自己的"母體"上轉發過來的,而且網上的信息甚至晚於傳統媒體的信息。愛讀報刊者花錢上了網,一看又是那些新聞,熱情便減了一大截。   新聞的特點不突出。網絡就不同於報紙版面,網絡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海量的信息存量,網上傳播新聞可以說沒有量的限制。重大新聞"混跡"其中難以搜尋。網站信息量巨大,受眾沒有時間與精力統統浏覽,而且大多信息雖標題不同,但內容基本重復,簡單堆積,未經認真整理。本來可以把新聞寫得有枝有葉、新鮮動人,可以大量地提供有關的背景資料、圖片資料甚至有條件的還可以提供圖像。但是,許多網上新聞完全還是傳統的寫法,簡短有余,詳盡不足。   (三)有些網站為了爭"快、獨、奇",使采訪工作缺失,以至損失了新聞的基本屬性。   一些網站的記者為了盡快發布新聞爭"獨家"、提高點擊率等等原因,僅僅靠互聯網制作新聞。於是,一些未經認真采訪和核實的稿件便倉促出籠,結果漏洞百出,致使出現語法不通,邏輯混亂,錯別字連篇,甚至事件失實,這已成了這些網站的家常便飯,嚴重地誤導了受眾。甚至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網絡傳播非法信息,這樣的信息如被專業網站轉載,不但誤導群眾,而且還會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穩定。   在國際上,已經屢次發生傳媒因疏於核實網上的信息,而陷入報道失實的困境中的事件。1999年初,英國廣播公司(BBC)《每周焦點》節目收到一份電子郵件,稱塞拉利昂前外長阿巴斯·邦度對持續不斷的內戰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英國廣播公司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網上及廣播電台報道了這則"小道消息",於是阿巴斯向倫敦高等法院提出訴訟。6月28日,法院判決英國廣播公司敗訴並要求在其節目中以及在互聯網上向阿巴斯公開道歉,賠償名譽損失,並支付全部訴訟費。   我國的傳媒從業人員因為失察而損害新聞真實性的例子也不少。而且有的網站為吸引受眾,連篇累贖地報道暴力凶殺案件、名人的花邊新聞、娛樂界的绯聞等。更有甚者,不惜利用骯髒的內容迎合一些人的低級趣味。不過,隨著受眾文化水平的整體的不斷提高,這樣的新聞報道會越來越難引起受眾的興趣,從而失去市場。   三、對網絡新聞記者采訪工作的新要求   (一)網絡新聞采訪人員必須能熟練地操作和運用數字化采訪工具。   網絡新聞傳播的物理基礎是高新科技,其功能的開發運用也要依靠高新科技。網絡新聞的表現形式將逐步由靜態"圖文"轉向動態"視頻",現階段越來越多的媒體將新聞信息編寫由簡單的"文字加圖片"的形式發展成為集視頻、音頻、文字以及大量相關信息鏈接的立體報道形式。今後網絡新聞采訪中還會更多地運用視頻采訪等手段,遠距離實現"面對面采訪"。這些網絡記者都是復合型的多媒體記者,他們可以寫新聞、攝影、攝像、操作數字錄音機和攝像機,以及制作網頁等。   如沒有一定的科技水平,在網絡傳播上很難有突出的成就。這一點不用過多解釋,就是要我們的新聞工作者不但要會用,而且能熟練地使用網絡這一現代化信息工具,做到快速編稿,及時發布,以及網絡新聞的創新應用。   (二)網絡新聞采訪人員要緊跟時代潮流,及時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   互聯網的出現,從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給廣大受眾的學習、生活方式帶來了變化。網絡媒體的出現和普及,使信息的控制變得幾乎不可能。進一步說,未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有可能出現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更大的挑戰。有鑒於此,我們的新聞工作者應引導受眾怎樣從網絡媒體上獲取需要的信息、如何識別錯誤的言論、如何確立正確的輿論方向。這樣,即使突發事件爆發時各種消息蜂擁而來,我們也能正確識別,並獨立地做出判斷。網絡新聞傳播打破了原來的地域與行業的限制,直接面向全球,新聞工作者的思維方式要調整,知識結構要調整,視野要調整,新聞的價值標准也要調整。然而網絡新聞的稿件來源是非常豐富的,一部分來自傳統媒體及記者采寫和刊載的新聞報道;一部分來自網上的各種渠道(如BBS、網上聊天、新聞組等);還有一部分來自網站記者的原創作品。   再者,相當多的網絡新聞的受眾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及專業水平,他們在網上閱讀往往是帶有專業需要的,面對這樣的受眾,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有更高的文化修養,更豐富的知識積累。應充分認識到網絡媒體在全球傳播和"軟力量"較量中的地位,在制定我國新聞傳播宏觀政策時,注意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在文化和意識形態傳播中的積極作用。因此,作為網絡新聞記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政治、業務素質,才能對新聞線索做出正確的選擇。   (三)網絡新聞采訪人員要具備強烈的競爭意識。   網絡的發展對新聞工作者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網絡給新聞工作者帶來極大的便利,記者可以借助網絡與采訪對象在計算機上交談,可以接通有關資料庫查詢相關內容,可以在遠離辦公室的任何地方以很快的速度發回新聞與照片……總之,通過網絡,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科技的發展為新聞工作者帶來很大的便利,但這並不意味著新聞工作者可以比以往輕松些。隨著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競爭將空前加劇。這競爭既包括信息量與信息可靠度的競爭,也包括人員素質的競爭。誰的行為敏感性強,誰的速度快,誰就能在競爭中站穩腳跟。新聞工作者只有不斷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加強網絡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善於利用各種軟硬件設備,才能開創出一片新天地。此外,新聞從業人員還必須注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調動新的經濟手段,在獲取信息資源時,既要看到多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