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負面宣洩更容易傳遞
有研究表明,情緒憤怒的微博被轉發或成為憤怒反應對象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厭惡、高興和低落這三種情緒。針對Twitter的博文分析也發現,在檢出的203種細分情緒中,負面情緒出現更加頻繁,並且更加多樣化。在社交網絡上,負面情緒總是更容易被創造和傳遞出去。
2.用戶對獲取信息患得患失的心態
對於信息篩選成本太高,機器智能排序的操作結果,用戶又擔心遺漏某些重要內容。抱怨垃圾信息太多,有害怕錯過有益信息。
3.偷窺的樂趣
現在用戶的隱私觀是,去偷窺別人而不被人偷窺。
4.圍觀的快感
圍觀改變中國,網絡更是無障礙地完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圍觀欲望,不用搬凳子不用付門票,從圍觀朋友圈裡的件件小事,到圍觀不相干的新聞熱點社會事件。在社交網絡上,人人都像長有一雙獵奇的眼睛,隨時在尋找好玩的事和打破常規的事。
5.漲粉和掉粉的心理波動
人們總是強烈傾向於規避損失:一定輸的的損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強烈程度相當於兩倍數額的獲益感受。
6.展現的心裡欲求
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借用對戲劇表演的觀察而獲得的靈感,提出的自我呈現理論或者印象管理理論。他把社會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演員,利用各種的道具——符號(語言、文字,非語言肢體或者表情等等)預先設計或者展示自己的形象——來進行表演,並努力獲取好的效果。社交平台就像一個個舞台,人們在這些舞台上也只是選擇性的表演,展示生活中精彩的一面,展示個性的一面。因而一到假期,微博、微信、人人網就出現曬旅游曬幸福曬歡樂的空前盛況,其實人們只是把表演的場所從線下搬到線上,告訴身邊人:我的生活無比精彩。
7.點贊互動最熱,實則假裝關心
“贊”似乎只是一種假裝的關心,不願付出成本去評論和留言,以最廉價的方式告訴你他在和你互動。
8.用戶更喜歡圖片和視頻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通過對隨機選取的40多萬條Twitter微博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附圖片的微博更易被轉發,比純文字微博的轉發率高出94%。用戶更喜歡直觀、有沖擊力的圖片和視頻,因為觀看富媒體信息要比閱讀文字帶來更多的愉悅感,也更節約認知成本。
9.寵壞的潔癖——廣告狗果取關
一直處於免費互聯網文化下的網民似乎對廣告特別敏感,根據眼動追蹤研究表明,網民僅僅是在第二次浏覽某一網站時,就已經學會了避開對廣告模塊的注視。而在社交網絡中,用戶對廣告更為敏感甚至是易怒。這可能是因為,相對於傳統網站,用戶對社交網站更有地盤歸屬意識。用戶將社交網站視為獲取個人資訊以及同朋友溝通互動的地方,因此不僅對社交平台出現的廣告感到不滿,甚至對關注的人也近乎苛刻,微博上經常有用戶脫口而出:“廣告狗,果取關”。想想平時看電視看電影乘坐公共交通面對無處不在的廣告時的那種淡然心態,社交用戶是不是被寵出潔癖來了。
10.社交網絡中的戰隊和小圈子,就是現實版的延生
網絡只是現實生活的延伸,現實世界中的人也會去加入小團體,關注自己關心的話題和新聞,而在社交網絡上這一特點更得到了強化。小圈子文化、粉絲文化,各種爭吵罵仗時的“站隊”,你的關注列表就是你的世界。每個人的視野和價值觀在被這些人的訴說強化的同時,也必然受此限制。偏聽則暗,兼聽則明。當你覺得微博裡無內容可看、開始變得乏味時,是否考慮一下關注些新的人和事,跳出固有的視野,換個方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