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X]是如何成為關閉按鈕的

[X]是如何成為關閉按鈕的

 [X]是如何成為關閉按鈕的 三聯

  按下[x]來關閉某個界面,已經成為當今每一個與計算機、網絡、軟件打交道之人的本能,今天的[x]確已成為GUI設計的一個標准元素。但是當我們回溯GUI的發展歷程的時候,它似乎並非一直如此。

  那麼,[x]是從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開始成為GUI的標准配置的呢?

  要回溯[x]的發展歷程,不妨從我們最熟悉的微軟開始吧。使用windows的時候,你總能在屏幕的窗口上找到右上角的[x]。

  然而,windows 1.0上,關閉窗口的按鈕並非[x]

  windows 1.0

  windows 2.0也不是。

  windows 2.0

  那麼 windows 3.0呢?

  windows 3.0

  實際上,直到windows 95的時候,[x]才真正出現在windows系統的界面上。這個時候的關閉按鈕和最大化、最小化一同出現在窗口的右上角上,這一經典的窗口操作組合就此定型。

  Windows 95

  有證據證明,這一設計其實是後期加上去的。早期開發階段的windows 95(開發代號:芝加哥)中,最大化和最小化按鈕是經過重新設計的,但是[x]關閉按鈕和以往一樣還置於頂欄的左側。

  Windows Chicago(1993年8月)

  那麼,是誰在最後一刻改變了這一設計呢?我不知道。但是這個人做出的這個設計,一直流傳到了今天,並且影響了大量的系統和軟件的GUI設計。

  蓋茨希望能讓每一張辦公桌和每一個家庭都用上電腦。所以,從windows 3.0開始,微軟就會基於可用性反饋對GUI設計進行調整,進而有了改變大局的windows 95。

  它真的有用!windows 95在競爭中打敗了其他的操作系統,獲得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企業和家庭的認可。但是此刻我的目標並不是要告訴你[x]是什麼時候變的流行的,而是要告訴你,它是如何成為UI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

  我們能不能在GUI設計中找到更多的和私用[x]的案例呢?

  能。但是同時期的Mac OS確實沒有使用[x]來作為關閉的標識,這一設計是到MacOSX的時代才啟用的,並且只有當你將鼠標懸停在紅色按鈕上的時候,[x]才會顯現。

  在windows 95發布之後,Linux的GUI設計中也開始使用[x]了。

  X Window System

  聊了這麼多GUI,我們不妨從GUI的誕生之日開始看看吧。在Windows、Mac OS和Linux誕生之前,第一個充分利用了“桌面隱喻”的圖形化界面,就是傳說中的施樂公司的8010信息系統。

  Xerox 8108

  被稱為施樂之星的Xerox 8108,還被人稱為“ViewPoint”和“GlobalView”,可見大家對它的期待和認可。Xerox 8101這款機型是從1977年開始研發,並且直到1981年才正式以“Dandelion”的名字開賣。它所的GUI系統啟發了喬布斯和他的團隊,並且運用在隨後的Lisa和Macintosh項目中。喬布斯的團隊於1979年12年帶著團隊核心成員在施樂的研發中心看到了開發中的施樂之星和GUI系統,甚至仔細觀察過這套交互界面的實現細節,這也使得他隨後的產品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x]。

  施樂之星

  回想一下尚且沒有[x]的早期的蘋果操作系統吧。

  Mac OS 1

  1983年,在IBM最早發布的Visi交互界面中,同樣沒有找到[x]的存在。

  Visi

  1984年,Digital Research基於DOS研發的GEM系統中,我們依然無法發現[x]的存在。

  GEM

  但是,這是什麼?難道是……

  Atari TOS 1.0

  這是源自Atari TOS 1.0的截圖。1985年,當GEM系統被移植到到Atari ST上成為Atari分支的時候,最早的[x]關閉按鈕在這裡被發現。為什麼是這個時候,在這個地方?

  這可能是Atari這家美國公司從日本文化中借鑒過來的另一視覺元素吧。至於他們從日本學過來的第一個東西,就是他們公司的名字了,Atari原本就是從日本游戲Go中借鑒來的,意思是“命中目標”。而用[x]和[o]分別表示關閉和開啟,則應該是來自日本的兩種標識符“batsu”和“maru”。

  Maru (o)和 Batsu (x)

  Batsu,也就是[x],原本是用來表示不正確的,也可以表示為錯誤、壞的和攻擊。而Maru,也就是[o]意思是表明正確,真是,好的,完整的,甚至可以理解為珍貴的。兩者還是兩種常見的手勢,兩手交叉在胸前表示Batsu,雙手舉國頭頂相握而表示Maru。

  PS手柄

  另外一個使用bats和maru的例子就是PS系列游戲機的游戲手柄,[x]和[o]分別用來表示yes和no。當然,以上的一切都是我的理論和猜想。從未出現在設計現場的我永遠無法證實這一切。但是,我想這一切是說得通的。以防萬一,我還是繼續向著更加久遠的歷史推進,看看我們還能發現什麼。

  1965年,由Ken Thompson編寫的,也是現存最早的文本編輯器Quick Editor(QED),就使用了快捷鍵命令[q]、[e]、[c]和[ESC]來關閉和離開程序,但是[x]並未成為其中的一員。不僅如此,此後直到1971年,基於QED研發的其他的文本編輯器都未曾引入這一選項。值得一提的是,Ken Thompson後來曾協助UNIX的研發,為現代操作系統、軟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那麼,後來的著名編輯器VI、VIM、EMACS和EDLIN呢?直到80年代,他們都未曾使用[x]來關閉程序。[x]頂多就是作為刪除字符的快捷鍵存在於編輯器中,而非關閉軟件。

  [x]而不僅僅是一個字母,它更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符號,它在圖形界面和交互設計中代表這“關閉”這一行為。[x]在這個領域的首秀,極有可能就是在Atari TOS系統上,並且是源自日本文化的影響。得益於windows 95發布前最後一分鐘的修改,[x]紅遍世界,成為了標准。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