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產品觀察:Pinterest瀑布流背後的心理學

產品觀察:Pinterest瀑布流背後的心理學

  Pinterest很紅。根據comScore的數據,2012年1月Pinterest的獨立訪客數達到1170萬,是除google+外最快達到千萬用戶的網站,穩居美國社交網站第七把交椅(前六位是Facebook、twitter、Linkedin、myspace、google+、 tumblr),而國內也是山寨者眾多。

  Pinterest為什麼會紅?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對用戶來說極低的參與成本、更靈活的訂閱機制減少了信息噪聲、Repin操作形成病毒性的擴散機制等,但是更受人矚目的就是其獨特的“瀑布流”圖片布局。這種布局诟病者不少,但是我卻很喜歡,因為雖然這個創意來自於網站創始人在生活中的靈光一現,但是卻恰好符合人的視覺心理學規律,下面就分析一番:

  這裡首先要從人眼感知文本內容和圖片內容的差異說起。人閱讀文字是一種串行模式,必須一個詞一個詞按確定的順序線性地讀下來;而人觀賞圖片是一張並行模式,他可以在眾多圖片中快速地掃視,然後選擇其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這種方式比線性模式找到感興趣內容的效率要高得多。

  所以很多典型的產品界面模式遵從了這種差異,比如:

  1 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頁,若是網頁搜索結果都是線性排列,若是圖片搜索結果都是矩陣排列(google和bing的圖片搜索結果頁甚至去掉了所有的文本信息,只有在鼠標懸停在某張圖片才會出現文本,這種設計正是凸顯圖片並行浏覽的優勢);

  2 SNS類產品、微博的feed頁面都是線性排列。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如果是純文本feed(如twitter和知乎),線性排列是最佳模式,而圖文內容皆有的feed(如微博和SNS),你會發現浏覽圖片的效率比較低,因為圖片內容不適合線性排。

  那麼傳統的圖片展現是以矩陣模式為主,搞一個交錯型的瀑布流模式是怎麼回事呢?

  這裡首先要了解一下人眼的掃視路徑的影響因素是什麼。這方面的認識取自認知心理學中有關“視覺搜索(visual search)”領域的大量研究。目前心理學家的共識時,影響視覺搜索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個是人既有的經驗和習慣,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影響;另一個是畫面本身的視覺顯著性,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影響。對於前者,我們都知道人一般是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看,所以一個矩陣式的多圖片頁面,其掃視路徑差不多受這種習慣影響而有些僵化。對於後者,畫面本身的視覺顯著性(動態、顏色及其整體美感等)構成了一個顯著性地圖,用戶的注意力首先會被畫面中視覺上最顯著的部分所牽引。所以自下而上的因素(圖片本身的因素)容易使用戶可以更高效地選擇到優質的視覺內容,而矩形模式下的掃視習慣會干擾自下而上的因素發揮作用。

  舉個例子來說,在搜索引擎的圖片搜索結果頁面中,如果有一張好圖位於頁面的右下角位置,你可能會先在頁面左上部徘徊幾下才能逐漸找到這種圖片;而在瀑布流布局中,你則能更快地找到這張圖片。

  所以說,線性模式是文本內容最好的布局方式;瀑布流模式則是圖片內容(迄今為止)最好的布局方式。

  Pinterest更妙的一點是,用戶可以按自己的偏好選擇圖片視覺搜索的方式:雖然網頁默認有5列圖片,但當你把網頁縮小時,頁面中每張圖片縮小,同時列數增加(最多可增加到10列),每頁同時呈現的圖片數量就會增加,這對一些用戶來說就可以增加搜索的效率。

  正由於瀑布流模式是一種十分高效的圖片浏覽界面,所以吸引了很多用戶將它作為收集和欣賞圖片的工具,也正是這點,成為了Pinterest快速流行的最大動力。

  文章來源:采銅學心錄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