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又稱招貼或宣傳畫,是一種平面形式的宣傳廣告。具有畫面大、內容廣泛、藝術表現力豐富、視覺沖擊力強的特點,多用於電影、戲劇、比賽、文藝演出等活動。電影海報是海報的分支,作為電影藝術的宣傳品,往往濃縮了一部電影的精華,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審美,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能讓觀眾得到除了電影本身以外的另一種平面藝術的享受。一幅優秀的電影海報,往往具有很高的設計水准,對圖形、文字、色彩等設計元素運用相得益彰,提升視覺表現力的同時又具備獨特的藝術魅力。在電影海報設計中,除了對畫面、色彩的表現之外,以電影名稱為主體的字體設計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傳達電影信息的重要載體,經過藝術化設計以後,可使文字形象變得情境化、視覺化,強化了語言效果,對提升海報設計品質和視覺表現力發揮了極大作用。優秀電影海報的字體設計,對我們在品牌設計或頁面設計時面對字體的處理,有著很好借鑒與參考意義。下面就針對電影海報中的字體設計進行探討,分析優秀的字體設計如何在海報設計中扮演重要角色。
既然是關於字體設計,那麼就得從文字的歷史說起。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文字種類很多,漢字是其中應用最廣泛的,也是中國的官方文字。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目前的漢字體系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漢字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階段。
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我們發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而後來出現的金文指澆鑄或刻鑿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古代稱銅為金,故稱金文。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這種字體叫大篆。秦統一後,對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了新的文字標准,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體叫小篆。小篆使文字規范了,但書寫還是很不方便,因此,在民間逐漸流行起一種更簡單的字體,叫隸書。隸書是連接古文字時代於今文字時代的橋梁。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有稜角的橫、豎、點、撇、捺、挑、勾等筆劃,這樣用筆書寫起來就方便了許多。到了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楷書的書寫把隸書的波勢挑法改變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書寫更為簡便。與楷書並行的還有草書與行書。草書特征是筆畫連帶、結構簡約、氣勢連貫、字體奔放。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於辯認,被廣泛采用。到了宋朝,隨著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橫平豎直、方方正正,更適於印版镌刻的字體──宋體出現了。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幾百年來,在宋體字的基礎上又衍生出長宋、扁宋、仿宋等多種變體。近代西方印刷術傳入後,在西文字體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等多種新的字體。
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雖然字體變得越來越簡潔,更利於書寫與印刷,但是這些古老的字體仍然被很好的傳承了下來,並以當代的書法藝術形式發揚光大,也被廣泛應用於各類設計品、藝術品、平面媒體和環境藝術當中,彰顯著我們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書法字本就是一種平面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設計感與藝術表現力,在海報設計中被經常采用,在電影海報設計中則更是如此,一些具有歷史文化背景或是有較為濃重情感訴求的電影往往會選擇書法字來表現,既能給電影海報提升視覺表現,也能增加文化內涵,渲染電影氣質。
各種書法字體因為產生的歷史時期不同,會給我們不一樣的氣質感受。比如篆體與隸書會比楷書與行書顯得更古樸,更有歷史文化感。在其他風格特性表現方面,不同的書法字體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細膩個性。優秀的電影海報在這點上的把握肯定是准確吻合的,並對電影風格屬性起著烘托作用。
書法字原型:大篆
這是張藝謀電影《英雄》的一款算是非正式概念性海報,故事背景是在戰國末期,當時正是以大篆為主要字體。海報以一個篆體“劍”字為主體,這個字是無名向殘劍所求的字,當無名十步於秦王時卻未出手刺秦,秦王背過身去看著後面那幅巨大的“劍”字時,忽然明白了殘劍在也領悟到的東西,海報中篆體“劍”字,行筆圓轉,氣韻通暢,意境深遠,也傳達了電影精神。
書法字原型:小篆
赤壁之戰是三國歷史中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其中充滿智慧的軍事謀略更是被後人傳頌。在這張《赤壁》海報中,也采用了篆體為原形的字形,容易識別而又不失古典韻味,歷史氛圍濃郁,而篆體字內斂沉穩,莊嚴秀美的氣質,也揭示著電影要展現的並非戰爭的凌厲與殺傷,而是戰爭下人物的智慧、謀略、情操等,而篆體正好把這個訴求拿捏得十分到位,讓人久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