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交互設計師,你一定會遇到這種情況,需求方拿著手機跑過來,理所應當、道貌岸然的跟你說:我們要做xxx功能,照著他們做。此時你一定是很委屈的,你又不是搬運工(雖說你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小交互),你也是要體現價值的,山寨人家的設計,嚴重傷害了你的自尊心。你也抱怨過,小小的反抗過,但總感覺人輕言微。
其實,拿到功能就山寨的行為,不光會傷害設計師純潔平靜的心靈,還會帶來很多產品問題:
1. 沒有用戶使用場景就是意淫
每個功能之所以存在,都有用戶的使用場景(貌似是廢話),如果沒有使用場景,直接山寨,用戶是絕對不會買賬。用戶使用場景是功能存在的基礎和必要條件。不管產品願景忽悠的多麼高遠,沒有用戶使用,就是扯蛋。
舉個栗子:網易新聞的本地身邊服務。產品的目標是中小商家產品推廣的平台,從而實現利益共享。這一目標貌似和團購或是點評網站很像,如果照搬團購,直接把商品放出來,這就與新聞用戶的使用場景不符。用戶在新聞客戶端主要的需求是浏覽資訊,看到有價值的資訊,也許會產生購買行為。如果直接塞給用戶商品,用戶的購買欲望會很低。所以我們的產品、運營思路都是從資訊入手,通過人文關懷的資訊內容,推廣商家的產品,如下圖:
2. 不了解產品目標,會片面的解決問題
產品目標是指產品實現的價值,即使有用戶場景存在,但做出來的產品沒有價值(如產品既不能盈利,用戶量又極少),那也沒有存在必要。
不了解功能背後的目標,直接山寨功能,有可能很片面的解決問題。比如:一些新聞客戶端的底部會增加相關新聞,如果我們照搬,也就抄到了表面功能而已,所謂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仔細思考,為什麼他們會增加相關新聞?實際是讓用戶閱讀完本篇新聞後,了解更多相關內容(這是使用場景),從而增加閱讀時長(產品目標),想到這個層次之後,再往下面的功能層次推導,我們是否可以增加更有趣的長尾內容,如相關標簽,相關微博,相關跟貼等等,從而增加用戶的閱讀時長。
遇到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我們接到山寨功能的需求時,先不要發火,不要沖動,認真聽完對方說的話。如果還不清晰和明白的時候就詢問對方,引導對方把產品目標、限制條件、用戶使用場景說清楚。我一般是這樣做的:
1. 產品目標
產品目標可以是:提高PV、UV,提升互動和粘性,拉新用戶,回饋老用戶,營收,品牌宣傳等等,你需要首先和需求方詢問定義出產品的目標是神馬。
2. 限制條件
向需求方了解我們的限制條件,如資金投入、時間成本限制、技術限制等等。
3. 用戶場景
我一般會用5W2H的方法,詢問需求方,最終整理出用戶場景。
1)可以從大的方面定義用戶,如:老用戶、新用戶、付費用戶、城市用戶、農村用戶;也可從一個功能的小方面來定義用戶,如:登錄用戶、非登錄用戶等等;用戶也許是普遍性的,普遍性的用戶類型對於設計沒有太多引導意義,但在設計前期,你還是需要定義你的用戶是誰。
2)對於場景的思考,你可以從上圖的5個方面去提問,用戶為什麼會用,能得到什麼好處?什麼時間來使用?在哪使用?是方便的使用還是尋找樂趣?使用的成本是?使用的時長是?使用的頻率是?不一定5個方面的結果對於產品設計都有意義,但這五個方面可以幫助你全面的思考。
3)What,要讓需求方表達出用戶可以在這裡做什麼,這一點應該不難。
4)最後,總結以上你得到的有價值的信息,去掉無意義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描述你的用戶在神馬場景下做神馬。如:iPhoto的用戶使用場景是:
注意一下,描述你的目標用戶是多麼重要:想象一下如果iPhoto是“為專業攝影愛好者設計的圖片管理程序”它將多麼難以使用。
在實際中,也許目標用戶不止一類,對應的主要場景也不止一種,產生的行為也可能多種,你可以都列出來,並標出百分占比。
以上3個方面都了解清楚後,你需要審核,用戶在這樣的用戶場景下使用功能,是否滿足我們的限制條件,是否能實現我們的產品目標。
如果這3個方面邏輯理清後,我們就可以審視需求,如何“山寨”更合理。哪些場景是主要場景,我們就應把對應的產品功能放在明顯的位置;用戶需要簡單易用,我們就需要盡量隱藏簡化不必要的功能,突出主要功能,弱化修飾的視覺形式,突出功能本身。
當需求方讓你山寨功能時,不要像個受氣小媳婦一樣抱怨郁悶的埋頭照做,你需要理智耐心的和他一起探究功能背後的用戶場景和目標,俗話說“萬變不離其宗”,找到這個“宗”,將會讓你的設計更落地,思路更開闊;這樣產出的設計雖是有所參考,但也蘊含了你的智慧和思考;和需求方一起探討,也讓你的設計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