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ASANA設計師MICAH DAIGLE專訪

ASANA設計師MICAH DAIGLE專訪

 ASANA設計師MICAH DAIGLE專訪 三聯

  作為Facebook旗下最火最有影響力的協作和項目管理平台,Asana絕對是一家小而美的神奇公司。Bridge曾經采訪過Asana的設計師ANDREW WATTERSON,今天我們采訪的Asana的產品設計師Micah Daigle,深入了解一下這家倡導“群體范式”的公司,是如何借助設計改變世界的。

  Micah,你好,感謝接受采訪!能否簡單介紹一下Asana的功用,以及你在Asana 團隊中的角色?

  當然可以。本質上,Asana是一組為團隊協作而生的智能任務分享和管理平台。在Asana上,每個團隊成員都可以清晰的了解其他人在做什麼,這比起用一大堆郵件來分配任務來的更加高效透明。我們的公司致力於通過設計和產品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們能夠通過我們提供的工具輕松地進行協作。

  目前,我所在的內部團隊由7人組成,正在完善一系列的新功能和特性,並正在對web版的APP進行重新設計。

  加入Asana之前,你相當一部分時間都投入到政治事業上。在你看來,對於一個致力於改變世界的設計師而言,這樣的工作經驗和背景有多重要?

  其實,從廣泛意義上來說,設計就是尋找這個世界上破碎和損毀的地方,然後思考如何修復它。我們的工作是幫助大家找到產生摩擦、無法接駁的地方,緩解它們。在來Asana之前,我專注於發現那些引起社會矛盾和摩擦的政策和規范,它們讓許多特定的人群生活陷入困境。在我看來,和很多其他的設計一樣,設計和改變是始於同感和共鳴——從感受痛楚開始。之前的工作經驗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也讓我學到了如何在一個系統中找到漏洞和不協調的地方然後修復它。設計是一個廣泛的領域,作為一門學科,它並不局限於屏幕之上的像素和筆觸之下的色彩。

  不論如何,最後我離開了政治圈子,搬到了舊金山,開始新的生活。當我來到這裡之後,才發現許多企業家和活動家和我一樣,有著相似的心態和經歷。比起在傳統的生活道路上前進,他們更願意將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業中去:修補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企業家和活動家是一體兩面的,前者創造資源和財富,後者將這一切用來改變一些事情,改變世界。

  你認為設計能否真正改變這個世界?

  毫無疑問,設計能改變世界,也正在改變世界,但是我們依然需要考量這種改變是否更好。一個設計方案可能會解決一個問題,但是同時它也可能帶來更多未曾預見到的風險。當我們研發Asana的時候,碰到過類似的情形。舉個例子,我們試圖利用Asana來替代Email,以解決Email過載的問題,可是如何保證Asana的任務列表不會過載呢?改變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但是作為改變者,我們需要弄清楚這些改變是否會適得其反。

  當你為Asana增加新功能的時候,整個過程是怎樣的?

  每一個項目都始於一系列的目標和假設。為了解決用戶所面臨的問題,我會根據我的設計直覺提出解決方案,借助統計和研發團隊所提供的硬數據,我在來驗證方案的可行性。而這種方法的可靠程度還得看目標所牽涉的領域有多大。作為成長團隊,我們的目標是提高產品的使用率,並且這些新功能在最初階段還是極具實驗性的。通常,我們會假設“如果我們的采用X方案讓Y功能更易用,用戶會更多地使用我們的產品”,然後我們會采用一系列的實驗來驗證假設,並搜集數據。在最終完成某個新功能之前,這個過程會循環往復。

  “我印象中最成功的人,能將艱難困苦轉化為經驗教訓,並以此為基礎創造未來。”

  對於一些明顯很重要的功能,我們傾向於認為用戶需要這樣的功能,並且相應的測試通常用來驗證這一功能的細節,而非功能本身。為此,在設計和迭代之前,我們會進行大量的用戶調研並獲取反饋。在工程師用代碼實現設計之後,我們會進行抽樣測試,確保功能的可靠性,然後投放給測試用戶,並收取進一步的反饋。當這一功能完全調校好了之後,就正式發布了!

  那麼InVision是如何融入你們的設計過程的呢?

  對於InVision,最令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制作動態可交互的視覺稿(Mockup)。最近,我在設計注冊界面的時候常常會使用InVision來優化優化用戶體驗。當用戶在注冊Asana的時候,其實是有一個決策樹的,用戶因選擇不同的工作區而引導到不同的結果,這一個流程的動態視覺稿就是用InVision做的,非常方便。

  你如何定義成功?你覺得自己有沒有尋找到成功之路?

  生命本身就是奇跡,就是最成功的存在——生命的智慧讓我們懂得如何改造世界,如何消弭危險,如何茁壯成長。一部分生命的死亡為另一部分生命的成長孕育了契機,優勝劣汰和平衡共存同時存在於地球的生物體系中。同時,生命的強大程度也是有限的,當外在影響足夠大的時候,生命也會大規模死亡,但是地球的生命系統已經學會如何應對這種規模的影響。死亡,也成為了一種促進生命進化的力量。

  這令我獲得啟發。成功的人通常都明白如何將痛苦轉化成力量。我印象中最成功的人,能將艱難困苦轉化為經驗教訓,並以此為基礎創造未來。

  你覺得技術和設計的未來在哪裡?

  技術和設計的未來就潛藏在今天的科技行業中。通常,我們可以將科技從業者們分成兩種不同的范式,“自我范式”和“群體范式”。那些“自我范式”者渴望盡可能獲得更多的金錢和權利,你看硅谷的創業者們,其中很多就是通過創造企業來套現,他們討論的許多東西並不真實,那是實實在在的科技泡沫啊。但是“群體范式”則不一樣。在這群人的眼中,金錢是火箭燃料——是達成目的的手段,而他們的目標通常是開創某個領域,提升某個行業,或者創造某種不同凡響的產品,我認為這才是科技和設計的未來。

  在科技驅動的未來世界中,越來越多的地方會自動化,並且讓人們失去工作。但是科技並不是這麼用的,它應該將人們從工作中解放出來而非驅除,讓追求他們真正喜歡的事情。作為創新者,我們並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應該為了這個世界更美好作為創新的出發點。不過,在今天的經濟結構中,這種理想的狀況無法存在,每個人都需要工作來支撐生活。

  在尋求未來的道路上,你覺得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技能和素質?

  我覺得設計師應該認識到一個問題:設計的疆域遠不止於顯示器屏幕。你可以用設計來探索世界,影響世界。越來越多的系統和產品正在被重新設計,在適應和改變這個世界。作為設計師,我們需要自省,需要常常審視自己的設計是否真的讓這個世界更好。我們是否在創造一個自己喜歡的世界?

  此刻,設計正在改變世界。人們開始意識到體驗就是一切,如果你想為用戶帶來良好的用戶體驗,那麼你需要了解什麼樣的體驗能夠修復這個世界上的鴻溝,怎樣用體驗搭建起橋梁。不要浪費這樣的機會!

  “在我看來,和很多其他的設計一樣,設計和改變是始於同感和共鳴——從感受痛楚開始。”

  “設計是一個廣泛的領域,作為一門學科,它並不局限於屏幕之上的像素和筆觸之下的色彩。”

  “比起在傳統的生活道路上前進,他們更願意將大量的時間和經歷投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業中去:修補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

  “一個設計方案可能會解決一個問題,但是同時它也可能帶來更多未曾預見到的風險。”

  “每一個項目都始於一系列的目標和假設。”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