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切腹”
“切腹”是報紙排版的一大禁忌,指的是一條細線貫穿畫面左右兩端。這會割斷畫面整體的文脈流動,使閱讀難以順利推進。
畫一條線可以提示上下兩部分是兩個不同范疇,但如果線條貫通左右就會割斷視線流。縮短線的才長度可以使上下兩部分變得連貫。
文字橫貫左右,會影響閱讀,所以要盡可能縮短文章的左右寬度,如果文字是在太長,就把它放到頁面低端,這樣比較便於閱讀。
2.”淚別“
我們看雜志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頁末以句號作結。讀者可能就以為這篇文章結束了,直接把書一合,或是跳到別的頁。這就是所謂的”淚別“。所以說,如果文章還沒有結束的話,最好不要讓句號出現在這一頁的最後。
與之類似的,就是將圖片的說明放在離圖片很遠的位置,這樣也會給讀者的閱讀帶來不便,所以要盡可能避免。
如果文章還沒有結束,而本頁最後卻是句號的話,讀者會誤以為文章已經結束了。所以要盡量調整,不要讓句號成為這一頁最後一個字符。
圖片與說明離得很遠,我們將其稱為斷層。讀者更喜歡的是將說明放在圖片旁邊。設計所追求的理念應該就是閱讀的便利性。
3.填充過滿
顧客總是希望一個版面裡能囊括各種內容。可信息過多時,會讓人感覺找不到重點,無法達到設計的目的。我們通常將一個畫面裡信息過多的情況成為填充過滿。填充過滿的缺點就是,完全沒有空間的游刃感,會讓讀者覺得眼花缭亂,視線就會主動避開。所以設計師必須有效利用空白區域。
信息填充過多,畫面幾乎沒有空白了。這種情況下,會讓讀者不知如何是好,所以還是應該適度精簡內容。
設計者的任務就是努力創造更多的空白,這種說法一點也不為過。給畫面留點空白,更便於閱讀。便於閱讀最終就能使讀者接受到更多的信息。
4.貼邊
圖片緊貼畫面的下邊緣,我們將其稱為貼邊。圖片是具有一定重量感的,如果將其放在畫面的下邊緣,就會打破畫面的平衡,讓讀者產生焦慮感。在視覺心理中,畫面下緣猶如天地的地一樣,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可以將圖片與文章的基准線對其,或者將突破向上移動。
如果圖片放在畫面下端,會使畫面看起來很重,失去平衡,讓讀者產生焦慮感。而且,這張圖片的主題是天空,放在畫面下方很不協調。
想要避免貼邊,可以將圖片與下面文字的基准線對齊,或者將圖片向上移動。這樣一來,就會產生空間節奏感,方便閱讀。
5.黑色是逃避色
當用黑色作背景色時,任何顏色都可以變得很醒目。黑色是無彩的,能夠突出彩色。黑色總會給人很冷酷的感覺。但其實,我們通常是在不知道該選擇哪種彩色的情況下才會選用黑色,是大家在逃避時會做的選擇。所以可以說,選黑色來做底色的人,其實是不懂得修飾的人。
黑底其實會使眼睛產生疲勞感。從實用性角度來考慮,我們應該盡可能避開黑色。
黑色的確可以使圖片和文字更加醒目。但是這種強烈的顏色對比會給我們造成不少視覺壓力。黑色誰都可以使用,但是我們很難找到與之搭配的彩色。
黑底對比效果太強,為了緩和對比度,我們可以提高畫面亮度。此處選用了綠色作為底色,這樣就降低了底色與圖片文字的對比度,便於閱讀。
6.框架過多
當一個設計版面內有多個類別的內容時,我們就要按不同類別對其進行分組。傳單或者海報的分組不應超過三個。如果太多,視線就會被分散。
當類別很難分辨,而人們又想突出強調內容時,就會應用很多的邊框。可是框架一多,畫面就會喪失統一性。視線很難流暢地推移下去。
邊框是為了突出內容的一種技法。在一個對頁中,框架必須保證在三個以內,盡可能只用兩處,這樣才能發揮邊框的效果。
把邊框控制在三處以內,可以讓繁雜的畫面重歸於寧靜。而這一畫面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右上角是一個大框。
7.跳讀
平時閱讀雜志時,經常會有一個圖片把文章隔斷的情況。這時我們一般會跳到圖片另一側繼續讀,這種現象就叫做跳讀。在視覺心理中,人們一般會順勢將視線移向旁邊的文字,而這種跳讀現象是與之相悖的。也就是說,人們一般不會想到要越過圖片去接著看文字。所以文章最好是練成一體的。
文章中間插入圖片,讀者就需要越過圖片才能讀到下文,這時候視線會在此受阻,轉移到臨近的文字上。
移動圖片,使文章連貫在一起,讀者就可以連續不斷地閱讀。可以將圖片上移或移至文末。
8.參差不齊
參差不齊是指海報、傳單、雜志的標題跟正文首字母不對齊。在不正規的海報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但站前海報從來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為什麼不可以參差不齊呢?因為它既影響閱讀又影響美感。版面設計四技法中,有左對齊、居中、右對齊,但從來沒有參差不齊,從這角度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們有時會想讓標題和正文字母不對齊,但是這會使畫面變得零亂沒有美感,影響閱讀。所以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參差不齊。
畫一條基准線讓畫面整齊有序。如果對齊到左側基准線,就是左對齊;對齊到中心線,就是居中。
9.異常接近
版面設計的兩大要素就是圖畫和文字,他們各自獨立發揮著作用。圖畫是視覺交流工具,文字是知識交流工具。
想要發揮二者的功能,必須使二者相對獨立,不可以距離過近。圖片和文字的距離不是絕對的,但最好可以保持在半個字符的寬度。
文字跟圖畫過於接近,就會發生同化現象,難以辨認文字。如果可以空出半個字符的距離,就可以很好地分辨。
文字過於接近邊框,也不方便閱讀。另外也會產生視覺心理上的壓迫感,達不到美觀的效果。所以文字跟邊框也應該保持半個字符的距離。
10.花樣文字
文字主要是用來閱讀。如果要把它作為logo,可以對它進行一定的裝飾,但是裝飾過度的話就會影響可讀性。文字即使不加裝飾也很美,而裝飾應該是插畫和圖片的功能。
過度裝飾文字的話,讀起來就會變得困難。我們稱之為可讀性的降低。文字不是裝飾品,而是閱讀工具,所以切忌裝飾過度。
不對文字進行加工處理的話,它就不會成為花樣文字。盡可能保持文字原有形態,如果一定要用花樣文字的話,必須選擇適合的字體。
11.”煙囪“
把圖片拍成一個豎排,就叫”煙囪“。這樣的設計乍一看可能會覺得很有統一感,但太過整齊也就失去了視覺刺激,會讓讀者感覺到乏味。所以應該盡量避免煙囪形。
將圖片略微錯開,使之有一定的韻律,看上去就像波浪一樣有動感。這種韻律感可以刺激大腦,使大腦變得興奮。
在一個合頁中,豎排插入兩行圖片,這就是所謂的煙囪,單調缺少刺激。目錄中也應避免這種情況。
將圖片錯開,打破直線狀態,這就叫打亂節奏。打亂節奏可以產生韻律感,使畫面具有活力,也能讓讀者興奮。
12.”侵入“
頁面下端強行塞入圖片,叫做”侵入“。這樣一來,圖片上面一行文字的字數就會減少,使文章很不連貫,影響閱讀。便於閱讀永遠是設計中的基本理念。
圖片最好不要落到頁面的下邊緣(貼邊)。因為這樣會讓人覺得圖片從畫面中被甩了出來,無法融入畫面。
右下角的圖片,就好像是在”侵入“文字。圖片上邊的幾行只剩幾個字,看起來很零碎。這樣不便於閱讀,圖片也無法融入畫面。
稍微移動圖片,將其放到中間,文章也會變得很緊湊,便於閱讀。這樣,圖片也就成為畫面構成的一大要素,很好地融入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