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設計心理學

設計心理學

1、 什麼是設計心理學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2、什麼是設計

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

3、設計的分類

現代以來設計師理論家們按設計目的的不同,將設計計劃分為三類:

為了傳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

為了使用設計——產品設計

為了居住設計——環境設計

根據就是自然——人——社會劃分

4、設計心理學的目的

開展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是企圖溝通生產者.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關系.使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了解消費者心理和研究消費者的行為規律

5、消費者

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產品或服務的人

6、消費者心理

指消費者的心理現象

7、設計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時心理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謂的觀察法時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直接觀察研究對象的言行表現,從而分析其心理活動和行為規律的方法 ,觀察法的核心時按觀察地目的,確定觀察的對象,方式和時機,---觀察記錄的內容應該包括觀察的目的,對象,時間,被觀察對象言行.表情,動作等的質量數量等另外還有觀察者對觀察結果的綜和評價.觀察法的優點自然,真實,可*,簡便易行,花費低廉.缺點時被動的等待.並且事件發生時只能觀察到怎樣從事活動並不能得到為什麼會從事這樣的活動.

2、訪談法 是通過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交談,了解受訪者的動機,態度,個性和價值觀的一種方法,訪談法分為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式訪談.

3、問卷法 就是事先擬訂出所要了解的問題,列出問卷,交消費者回答,通過對答案的分析和統計研究得出相應結論的方法.

一 開放式問卷 二 封閉式問卷三 混合式問卷.---優點是短時間內能收集大量資料的有效方法.缺點時受文化水平和認真程度的限制. ` 4實驗法有目的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中,.或創設一定的條件的環景中誘發被試產生某種心理現象,從爾進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個行為的抽樣為基礎.分析研究一個人或一個群體在一定時間內的許多特點

6、抽樣調查法揭示消費者內在心理活動與行為規律的研究技術 7投射法8、心理描述法等

設計心理學(二)

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活動又稱心理現象——簡稱心理)

感覺:人腦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

反映

知覺:人腦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整體屬性的

反映

記憶: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認識過程 想象 :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思維: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心理過程 情緒和情感過程:人對客觀與人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

注意:

1.是心理活動

對一定對象的指向

集中。

2.它不是一種獨 意志過程:自覺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

立的心理活動,而 ,從而實現目的的心理過程

是一種共同特性,

具有選擇、保持、 需要:心理和社會要求在人頭腦中的反映

調節、監督功能。 動機: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個性傾向性

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是需要的表現形式

心理活動 興趣: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性

個性傾向性 理想:人的目標奮斗,人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

信念:堅持某種觀點的正確性,並支配自己行動

個性傾向

世界觀:信念體系,人對世界總看法態度

能力:直接影響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個性

心理特征

個性 個性心理特征 氣質:不以人的活動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的穩定

(表現在心理過程之中 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

屬於個人獨有的比較的 性格: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的

穩定的心理面貌稱為個 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

性。

個性的特點:

1.整體性

2.獨特性

4.可塑性

5.社會性

6.生物性

心理的實質

1. 心理是人腦的機能

2.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心理是反映 ○客觀現實是心理活動的內容源泉○心理活動是客觀現實的主觀映象

3. 心理是在實踐活動中發生、發展的

心理學流派簡介

1. 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1912年發端於德國,創始人德國心理學家維台默、考夫卡和

苟勒。

格式塔是德文譯音,意為形態、形象。後引申為“完形、結構、組織”,指任何一種被分離整體而定,即不單是指圖形樣式,重要是指組織整體。格式塔主義反對知覺由感覺元素組成,而認為知覺是一個整體,而且是整體知覺直接產生。

2. 心理場的概念:

格式塔派另一個特點是援引了現代數理科學概念來說明心理現象和心理機制,提出了“心理場”

“物理場”“行為場”等概念。認為心理也是一個應力應變系統。德國心理學家勒溫引用了愛因斯坦對場的定義。場是“相互依存的現存事實的整體”,來說明心理場的概念。個體在特定時間內所體驗到的世界就是他的“心理生活空間”包括個體同他的心理環境,即他感知到的環境,行為永遠是他心理空間的一個功能,反之,生活空間又是人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

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和環境組成的,並提出人類行為一個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為,單體和群體人行為都是行為主體與環境人社會,物理、心理、環境)雙重作用結果。(即單純建築環境不可能決定居民生活方式,避免機械建築論決定),居民行為還必須通過社會組織管理手段來實現,因而,各種居住方式,不僅與住宅形式,建築布局,環境規劃有關,還與住宅分配方式,管理技巧以

及社會的大環境,(如價值取向,輿論導向需求意圖)有關。

3. 需要論:

需要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是指人對生理、環境、社會某種需求,人需要與生具有,具有天然合理性。

形成具有兩個條件

(1) 主體缺少什麼,(2) 有不(3) 足之感

(4) 主體期望什麼,(5) 有求足之感

1954奶奶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需要的層次,依據需要的重要性先後出現的額順序,分為7個等級,呈塔形

自我實現的需要

審美需要

認知需要

尊重需要

歸屬和愛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把人的基本需要按層次組織起來,納入一個連續統一體中,(最初需要層次帶有機械性,即需要從底一級向高一級自然出現,後又指出並非刻板,有許多例外和顛倒順序出現。

4. 無意識(精神分析派)

無意識即潛意識,是指意識不到的生理過程,無意識是弗洛依德心理解釋核心,他說:精神分析認為,任何心理現象,首先都是潛意識,之後“意識”才可能出現,也可能會缺如,他把這些分為(1)人能覺察和能感知意識。(2)雖屬無意識,但經過注意或努力容易轉化為意識的潛意識。(3)完全不能覺察和不能感知的無意識,弗洛依德認為,潛意識或無意識是心理生活的蓄積庫,大部分潛意識不能進入意識之中,任何闖入意識企圖,都會遭到抵制或檢查。

洛依德在1923年《自我與本我》一書中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相互作用系統組成,本我是無意識核心部分,遵循快樂原則,主要滿足本能需要, 它遵循現實原則,其思維特點具有客觀性和邏輯性,它盡力滿足本我的要求,又要考慮現實的可能以及超我的允許和限制,超我是遵循至善原則,最終形成良心和道德心,具有自我管理能力,並遵循社會文化規范而發展成健全和成熟的人格。

自我具有克制性,本我具有攻擊性,超我具有嚴厲性

自我、本我、超我關系(略)

弗洛依德學生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又將個人無意識推廣到集體無意識,它比個人無意識處在更深心理層次,一般不易覺察,卻規定了人的對外界刺激之反應的傾向性,不愛時空限制,世代遺傳,屬個人先天所有而非後天可得經驗,它使人們經常采用己祖先類似模式認識世界,對於自己祖先相同行為作出反應,這表明人心理進化具有繼承性,它經常存在與神論傳說,民間故事、習俗觀念和宗教信念等,是本民族原始意象,潛在表現,內具有外向顯示影響力,如果不能在案意識中流露,則會與做夢、幻想形式曲折反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