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圖文處理 >> 平面設計理論 >> TO B 和 TO C產品有哪些異同點?

TO B 和 TO C產品有哪些異同點?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接觸To B產品,也有很多人開始討論To B產品的特點以及設計心得。但今天我更想說的是:To B or not to B, that’s not a question.​

  做過 To B 產品的人都知道,To B 和 To C 確實是有差異的。那麼就先來看看到底有哪些差異點,對產品設計有何影響。

  一、To B 和 To C 其實不同

  ① 國內外發展程度不同:中美在To C 方面差異不算很大,但在To B方面差異顯著(見下圖)。前些年中國To C還在瘋狂抄襲美國的模式,而現在已經有抄襲中國本土模式的美國產品獲得風險投資。

TO B 和 TO C產品有哪些異同點? 三聯

  另外美國投資市場To B/To C 投資比例大概為3:2;但中國市場To B/To C 投資比例大概為98:2。這說明中國To B產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由於市場的不成熟,面臨的挑戰也非常大。

  ②To B 產品更重商業利益​:B即Business,“錢”對To B 產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家習慣了To C 產品的免費,但卻更習慣付費的To B 產品。​做To C產品時,聽到的總是“用戶”、“體驗”、“競品”、“轉化”等詞語;而做To B產品時,聽到的更多的是“商業化”、“客戶”、“收費”等詞語。

  ③To B 產品更注重創新:做To C產品時大家都比較注重競品分析,最發愁的是競品太多不知道如何挑選、如何和競品差異化競爭、老板總要求抄襲等問題。而To B產品同質化的情況較少,比如阿裡獨特的生態環境必然催生獨特的To B 產品,當然在阿裡內部競爭也比較激烈,必須注重創新才能生存下去。當然我這裡說的創新不是體驗或功能方面的創新,而是業務模式、商業模式方面的顛覆式創新。來阿裡這一年多,感覺做的所有事情幾乎都是之前沒有經歷過,也沒有人曾經經歷過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試錯。

  ④To B 產品的周期長​:To C 的產品3-6個月沒有什麼突破,可能就要完蛋了,但是To B的產品搞個幾年很正常。所以很多人會覺得To B 產品發展太慢,不容易出成果。

  ⑤ To B 產品的用戶量小:​To C 產品可以輕松達到百萬級到千萬級,甚至億級,但To B產品用戶量普遍不大,甚至有的是個位數。這就意味著,你做的產品很少有人聽說過。用戶量小也意味著要盡量使用定性的調研方式,但To B產品的用戶角色很多、需求也十分不同。做To C 產品時,一般調研4-8個用戶就夠了,但是做TO B產品,調研多少人都不夠,永遠會有新的發現。

  ⑥​To B 產品理解成本高:由於To B產品往往是面向專業客戶的,所以需要對客戶業務有較深的理解,這需要多年的積累和沉澱。因此To B產品的門檻是非常高的,很多剛入行的人會有較長時間的適應期。

  ⑦To B 產品功能邏輯復雜:由於涉及到商業利益,因此To B產品的功能設計務必嚴謹,比如涉及到角色、權限的功能會比較復雜。如果是平台型產品就更加麻煩,可能還涉及到不同部門的協作、各個模塊的銜接關系等,改動起來成本也很高,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

  ⑧產品設計難度高:​如前面所述,目前To B產品發展較落後、產品功能邏輯復雜、理解成本高、用戶量小、缺少競品、缺少成熟的方法論指導,因此產品設計難度非常高。在業務、功能、技術方面牽扯的過多精力導致無法聚焦於體驗方面,再加上設計難度過高,產品的用戶體驗自然也較差。

  雖然To B 和To C如此的不同,但經歷過這一年多的思考,漸漸發現他們的本質其實是一樣的。

  ​二、To B 和 To C 其實相同

  ①都是給人用的:在《場景革命》中看到一句話,讓我非常的震撼:To B和To C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因為它們都是給人用的。不錯,不管是To B還是To C,都需要良好的體驗,沒有人願意用一個難用、影響效率的產品,只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用戶忍了;不管是To B還是To C,都需要盡量平衡業務和體驗的關系。只不過這點對於業務至上的To B來說,難度更大。

  ②​都需要思考為什麼人解決什麼問題:前不久阿裡CEO在內部召開了一場溝通會,裡面提到了淘系未來的發展方向。會後,我的業務leader和UED leader都對此進行了內部溝通與討論。 業務leader告訴大家集團的最新方向是什麼,重點在哪幾塊,我們的業務在其中起到什麼作用、重要程度如何,未來該怎樣與其它團隊協作,接下來的業務目標是什麼……

  UED leader也解讀了基本的內容,然後強調要思考用戶的痛點,我們的產品為客戶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接著他逐個問我們:品牌商的核心痛點是什麼?服務商的核心痛點是什麼?……我竟然語塞,思考了十幾秒才回憶起部分痛點。但是這不是每一個做用戶體驗的人應該時刻牢記在心的嗎?我感覺像是在失憶狀態中突然被喚醒的感覺,這些話在業務團隊,真是很少聽到了,以至於我都快遺忘了,這是多麼的可怕!

  作為一個產品人(無論是To B還是To C),都要時時刻刻思考“客戶的核心痛點是什麼?產品為什麼樣的客戶、角色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如何解決?產品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看起來很簡單,但做到談何容易。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士兵,有多少人還會在意打仗的目的是什麼,自己犧牲性命是為什麼,他們只知道必須要往前沖,拼死了往前沖,沒有回頭路。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其實需要停下腳步,讓靈魂跟上。

  記得很久以前有一位產品設計前輩曾經對我說:UED團隊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制衡業務團隊。大家如果都為了KPI、為了業務目標不顧一切的往前沖而忽視用戶體驗,那這個公司不就完了嗎。所以在這方面我很慚愧,沒有完成好這個使命,未來依然任重而道遠。現在我會謹記:要圍繞業務目標開展工作,但不能被業務目標牽著走。

  三、對產品設計人員的專業要求​

  To B和To C的設計方法其實是相通的,只不過To B的方法也可以用在To C上,它對To C的設計方法論是一種很好的補充,也很容易提升To C的設計質量;但To C的設計方法雖然看似專業,放到To B上卻總覺得不夠用或用不上。這是因為針對兩者,所需的知識結構有所差異。​

  從前面所述的區別可以知曉,To B產品的專業門檻較高、客戶少但角色多、沒有成熟的方法論指導、缺少競品、難以提供數據支撐、產品設計難度大等,這些均對產品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更深度的專業要求。但To C產品的專業廣度要求較高(周期短,需要用到不同方法;用戶量大,需要掌握各種專業的數據驗證方法;對界面體驗的要求更高等等)

lj20160111

  ​​所以在業內,To B和To C的產品設計人員還是要多交流、互相補足的(注意是互相補足,不是互相模仿,比如之前就見過很多設計的和To C幾乎一模一樣的To B網站),目前這點做的還不太夠。

  當然To B、To C只是一個籠統的分法、並不絕對:有的To B產品並不是很復雜,和To C比較類似;有的To C產品涉及到具體行業知識或功能十分復雜,也有很高的門檻​。To B和To B之間,更是可能有天壤之別,比如面向客服的產品、面向專業分析師的產品、面向開發人員的產品、面向未來的概念性產品(有待市場驗證的)等等等等。

  因此,To B or not to B, that’s not a question. ​對於產品設計人員來說,重要的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永遠不要忘記在心裡問自己“我的產品為什麼客戶解決了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對客戶的價值是什麼”,那麼不管To B還是not To B,都會更容易找到答案。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