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E3大展已經落下帷幕,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無數評論和文章的主角都是微軟和它的新一代游戲主機Xbox One,只不過探討的話題是微軟何以會如此失策,以及微軟是如何在E3上遭遇慘敗。當然,還有部分的堅定分子提出了相反的觀點。從那些爆炸性的新聞發布會所得出的後見之明,以及數萬字長的獨家訪問所提供的前因後果,讓我可以站在一個稍稍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問題。我對“微軟是否正在做一件正確的事”這個問題不太關心——因為引發這場爭論的兩個對立的立足點不外乎是“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或者“符合產業細分的狹義定義”,而我知道,最終會在這類爭論中勝出的,總是“那一方”——讓我感到更好奇的問題則是,微軟為什麼要這麼做。
畢竟,我們所談論的是一連串的策略決定,而這些策略決定,讓本該是一場新款游戲主機揭幕慶典的喜事,變成了一次讓無數媒體和消費者唾罵和厭惡的恥辱。不但如此,這一敗筆還給之後原本十拿九穩的E3大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並且拱手給對手公司奉上了一個十年難得一遇的明顯競爭優勢——這樣的優勢在過去超過十年的主機硬件業務競爭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微軟不是一間專門雇傭傻瓜的公司。它仍然是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之一,而它的員工,總體來說,都是一群極其聰明的人——因此,即便如今的Xbox One在“挽回消費者信任”和“與今年11月面世的PS4展開競爭”這兩件大事上,都將面臨非常艱苦的局面,當初造成這一局面的那些策略決定,也都很可能是由這一群聰明的、善於理性思考的人做出的。我想要試圖更好地理解做出這些決策的理由,不是為了給微軟身上再堆疊更多的批評,而是希望它可以像喜馬拉雅山上的鵝卵石那樣,幫助人們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