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盛學電腦網

 萬盛學電腦網 >> 網頁制作 >> 交互設計 >> 15個IT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15個IT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行內的人自嘲是程序猿、屌絲和碼農,行外的人也經常拿IT人調侃,那麼究竟是IT人沒有價值,還是沒有仔細思考過自身的價值?

  1. 搞IT的是屌絲、碼農、程序猿?

  人們提到IT人的時候,總會想到他們呆板、不解風情,專注於IT技術,就算性感的美女躺在旁邊也無動於衷。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雖說不能完全否定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但這是IT人普遍的特點嗎?而其它行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那為什麼人們總是拿程序員說事?下圖為2013年網上曾經流傳的一張屌絲分布圖(圖片來自3dmgame.com),程序員行業居首。

15個IT技術人員必須思考的問題 三聯

  而實際上,問題並不在於IT行業擁有這些固有的標簽,而是行業內的人看待自己的態度。IT行業大多都很辛苦,“朝九晚五”只是聽說過,很多IT人都沒有見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那麼,不排除某些程序員需要在苦中找樂子,好讓辛苦的工作多一份樂趣,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了,生活總不能像程序一樣執行。

  而正因為IT行業很辛苦,整天只能與機器打交道,慢慢地就不想跟人說話、不想出門,經常就會有程序員在社交網絡吐槽。“程序猿”是用來形容IT人呆板、情商低的特征;“碼農”用來形容程序員的工作跟農民一樣辛苦,賺不到錢;“屌絲”就是前面兩者的結合了。

  因此,程序員為自己貼這幾個標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找樂子,另一個就是吐槽了。那為什麼行外的人也來湊熱鬧?記得多年前,當筆者還是個朦胧的高中生的時候,就特別崇拜程序設計師,在我心裡他們就是社會的精英。而其他的人,對IT行業也很有神秘感。當時的人要想去編程,要麼有興趣和天賦,要麼畢業於相關專業,否則是難以勝任的。而現在的情況就不同了,外面的軟件開發培訓機構都在面向初中和高中畢業生招生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接觸到軟件開發,而進入這個領域的人中,能力參差不齊,目的各不相同,有發展得很好的,也有發展得不理想的。所以,行外的人印象中的高薪行業,行內卻有不少人並沒有拿到高薪;行外的人覺得這是一個精英行業,而行內不少人認為自己跟工地上的搬磚工差不多。

  那為何面對行外的調侃時,很多程序員表現得如此淡定?原因就很簡單了,如果程序員對自己都是這種“調侃”的態度,別人怎麼調侃都無所謂了,甚至還表現出歡迎或者引起共鳴。

  2.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加班以及確保自身健康?

  加班可以分為主動加班和被動加班。

  先談談主動加班,主動加班也是有不同的動機,很多時候分為兩類,一類是熱衷於自己的事業,願意奉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事業上面;另一類是,回家後就找不到成就感與幸福感,還不如留在公司,可以做一些工作,也可以玩一會兒游戲,一般不會有領導去干涉員工在下班時間做的事情,而且還可以節約一點空調的電費,有些公司還會提供加班補貼,因此他們覺得多在公司呆幾個小時也挺好。

  而被動加班的原因就沒那麼簡單了。有可能造成被動加班的原因很多,它可能來自公司、領導、團隊、個人以及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在創業公司,因為業務變動頻繁,公司的決策和方向,也會瞬息萬變,這就需要團隊成員花更多的時間去應對這些變化,因此正常的八小時工作制一般不適合創業公司,除非創始團隊足夠牛,能保證非常好的工作效率、市場洞察力和執行力。當然在大公司一般不會出現業務頻繁變動的情況,不然這家公司就是瀕臨倒閉了。在國內某些互聯網巨頭中,加班不僅已經成為家常便飯,而且有時候可以以“變態”來形容。某985高校畢業生A在畢業後進入某互聯網巨頭(為了保護相關人員或組織的隱私,本文盡量不出現特定人員或組織的名稱)承擔開發工作,在試用期三個月裡兢兢業業,每天晚上24:00左右下班回家,試用期結束以後,轉正考核以優秀通過。A憑借較強的學習能力,這時對自己項目組的業務和技術非常熟悉,已經可以提前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甚至還主動去改進項目組的程序。隨著工作效率的提高,A感覺沒有必要跟其他同事一樣必須呆到23:00之後才回家了,所以慢慢的他提前離開了,23:30,23:00,22:30,22:00,21:30。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提前,雖然他的工作任務都保質保量完成了,但是他在領導眼裡被貼上了“不盡職”的標簽,月度考核從最初的A滑到了C。

  而團隊所帶來的加班有些時候也是不可避免的,這涉及到團隊的分工與合作,如果經常出現團隊之間的協作導致的加班,那一定是團隊成員工作的耦合度太大了,就有可能是技術架構或者團隊分工出現嚴重問題。

  個人導致的加班,可能是由於自己沒有較為准確地預估工作量,也有可能是自己拖延症嚴重,還有可能是自己對技術不夠熟悉等原因,其實個人原因最好解決,因為自己可以輕松地找到這類加班問題的症結,並對症下藥。

  其它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需求變動、硬盤永久性損壞等,都會帶來很多額外的工作量。

  而當前國內大多數IT技術人員都是被動加班,而且是強制性質的,只有極少數公司提供加班費。因此,很多技術人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適應,要麼走人。而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很難期待當局會強烈干涉這個現象。

  前不久一則“深圳36歲IT男猝死馬桶蓋上”的新聞在互聯網引起轟動,一個清華畢業的程序員,在長期連續加班之後,終因身體透支過多,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倒下了。從尊重生命的角度來說,事業、公司和客戶都沒有自己的生命重要,若事業與生死只能選擇一個,相信絕大多數人會選擇生存。而從所謂的“XX比生命還重要”的角度而言,如果你能夠承擔長期過度加班所帶來的後果,或者原意像革命先烈一樣為自己的事業獻出生命,那誰也沒法阻止你。

  3. 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

  筆者曾經在參加一期沙龍的時候,一個智能硬件公司創始人對我說:程序員根本就沒有生活,他們的生活就是工作。他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創始人,這樣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說法並不一定正確。一方面,程序員需要爭取到家人的大力支持,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程序員在事業的前進途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另一方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生了重病,每天呆在病床旁邊照顧你的人是公司領導還是家人?考慮好了這些,也許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4. 信息檢索一定得用Google?

  在很多招聘廣告中,也許你見到過很多類似這樣的職位要求“必須使用Google來搜索技術資料,如果你用Baidu,那麼你就不適合我們”。首先,我們知道Google的搜索引擎比Baidu做得好,對關鍵詞進行的資源定位更加精確,理論上來說,輸入同樣的關鍵詞,Google匹配得更准確一些,也就是可以更快速地找到答案。那麼研發團隊是否需要對工具的使用強制立下規矩,必須用Google搜索,必須用Linux操作系統,必須用機械鍵盤…這又聯想到了小學的時候學到的文章《摔琴》的故事了,雖然便宜的小提琴在某些音調上表現得不是那麼好,而只要演奏者水平足夠高,聽眾根本意識不到演奏者用的是多貴的琴了。再回到主題上來,對於一個信息檢索高手來說,他可以利用世界上最糟糕的搜索引擎來查找到Google上面找不到的內容。也就是說,能否快速查找到需要的結果,並非取決於特定的搜索引擎。況且,當你使用Google和Baidu同時搜索相同的中文關鍵字時,呈現的結果都是大同小異的。有人會說,Google的英文搜索比Baidu強,那麼你可以試一下,它與沒有被牆的Bing、Yahoo等搜出來的英文結果,也是大同小異的。因此,檢索信息人的是一種能力,它並非決定於搜索工具。

  5. 技術牛人如何對待新手?

  在公司裡(特別是大公司),一般有很一些技術大牛,他們是公司核心的技術人員,支撐著整個公司的技術平台。那些可以稱得上技術專家的員工,一般性情隨和,也表現得非常謙卑,他們對於技術新手的提問特別有耐心。但是也有少數技術還不錯的人,對於職場新手各種瞧不起,特別是對於新手程序員犯下的錯誤,他們會用盡可能高的音量指出錯誤,甚至是謾罵,以此來向周圍的人表明自己的技術是多麼牛。只能說,作為IT技術人員,這樣的表現很不成熟。高手或專家都是從小白起家的,今天的小白也許就是明天的專家,根本沒有必要去嘲諷職場新人,那樣只會讓自己在同事眼裡的魅力大打折扣。

  6. 如何看待IT鄙視鏈?

  2014年底的時候,IT界盛傳一篇名為“軟件工程師的鄙視鏈”的文章,主要從編程語言、工具、OS、硬件和職場五個方面來介紹IT界的鄙視鏈。就以編程語言鄙視鏈為例,靜態語言鄙視動態語言,組合鄙視C,C鄙視C++,C++鄙視Java和C#,Java和C#相互鄙視,C#鄙視VB…下面來看一下來自CSDN整理的編程語言歷史排行榜:

  Java、C和C++在2002年前後使用量很大,但是到了2014年之後,三者都有下降,只是C降幅比較小。在2002年前後,php剛問世就得到大量的應用,而到了2014年就跌了很遠。Python在2002年前後應用較少,而到了2014年應用也很多了…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編程語言日新月異,它終歸是一個工具,編程語言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它們之間相互借鑒,直接導致了設計思想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所以,只要你精通了一門或兩門編程語言,其它絕大部分語言學習成本很低。所以,今天你自鳴得意的編程語言,完全有可能在明天變得冷門了,甚至是消失。沒有必要去鄙視使用另一門冷門語言的人,也許他今天使用

copyright © 萬盛學電腦網 all rights reserved